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486916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290 大小:1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0页
亲,该文档总共2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免费资源、微信关注公众号:优教苑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

2、上,风格清新优美。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

3、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3.在阅读中,培养

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注重品味语言。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

5、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济南的冬天宜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散读等。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在学习此文时,应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古代诗歌四首的阅读要按照诗词的特点进行,首先要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感知句意。其次,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想象,体会诗词意境。第1课春2课时第2课济南的冬天2课时第3课雨的四季1课时第4课古

6、代诗歌四首2课时写作1课时第1课春1.易错字酝酿(ning)黄晕(yn)应和(h)涨起来( zhng)宛转(wn) 戴着笠(l)抖擞(su)2.多音字涨散晕和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含有“静得安宁”的意味,侧重表示没有喧哗,不混乱,多用于口语。“静得安宁”用“安静”;“静得舒适”用“恬静”。恬静褒义词,形容环境或生活安静。含有“静得舒适”的意味,侧重表示没有声音,显得舒适,多用于书面语。5.词语释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酝酿:文中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文中比喻姿态优美。朱自清(189

7、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其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文题解说】“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创作背景】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

8、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春以清新优美的诗歌笔调,描绘了作者故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文章结构细腻,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

9、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语句深入体会。本课为2课时。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3.抓住作者描绘的各种画面的特点。4.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3.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

10、间蕴含的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重点】1.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2.抓住作者描绘的各种图画的特点。3.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难点】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第课时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4.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导入字词、文学常识初读感知

11、朗读、思路朗读体验导入一:关联型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古诗,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此情境下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诗人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现在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导入二:意境型设计意图用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流露出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学习本文创设情境。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束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

12、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想和追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导入三:趣味型设计意图通过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个两字名词)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

13、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的。一、掌握字词,了解文学常识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信息,为顺读课文做铺垫、打基础。1.字音辨读。蓑衣()斗笠()应和()2.字形辨识。yn ning()黄yn()抖su ()3.词语解释。(1)欣欣然: (2) :明朗润泽。(3)酝酿: (4)卖弄: (5) :比喻姿态优美。明确1.sulh2.酝酿晕擞3.(1)欢欢喜喜的样子。(2)朗润(3)文中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4)炫耀。(5)花枝招展【以上13题教师出示课件,由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检查,矫正巩固,加深印

14、象。】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教师补充作者相关信息,生构建对作者的完整的知识链条。】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知课文,

15、对文本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检验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准字音,同时思考如下问题,建立对本文的整体感知。】1.文中细致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明确草、花、风、雨、人。2.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喜爱、赞美。3.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明确第八、九、十自然段。【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三、朗读训练,理清思路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梳理文章思路,能够让学生建立本文的架构图,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1.朗读训练。(1)指导朗读要求: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

16、的,语句清晰、自然、质朴,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2)听读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边听边体味美感。(3)学生试读。(4)学生朗读比赛,师生点评。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学生回答,明确以上问题。】明确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相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17、。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春花图第四自然段春风图第五自然段春雨图第六自然段迎春图第七自然段3.根据以上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体验,读出自我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学生的朗读自我体验,鼓励学生敢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我审美体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标画出认为是“美句”的语句,自己反复诵读;并体会其“优美”之处,然后将美句推荐

18、给其他同学,并说明理由,教师点拨。】美句示例:1.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表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2.我推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3.我推荐: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4.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自然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泽,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

19、。要读得稍快点,让人产生遐想。5.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6.我推荐:描写春雨的一段。这一段先写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密、细、柔;再写了雨中的景色,让人感觉很温馨,要读出喜爱之情。7.我推荐: 第七自然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来。8.我推荐:最后三句。作者用三个比喻,诠释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我觉得

20、春像一阕田园牧歌式的词。我觉得春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歌。【师小结。】我觉得春像一杯蕴含了绵长而清冽的韵味与芳香的醇酒。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真人格的追求。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1.从修辞来看,本文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找出文中的这些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春风”开头,写一个结构相似、语意连贯的句子。鼓声如惊雷滚地,似银瓶乍裂,若飞瀑泻来,敲醉了山,敲酥了水春风春第

21、课时1.抓住作者描绘的各种画面的特点。2.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4.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5.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重、难点】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3.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前情回顾精段赏读自主探究赏读提升设计意图回顾前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梳理对文本的基本认识。1.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明确总分总。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春天是一个什

22、么样子的?【用一个词回答。】明确美丽、绚烂、柔情、迷人一、精段赏读,学习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赏读主要的文段,指导学生赏读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有助于学生美读能力的提升。(一)赏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自主朗读指导,结合问题引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赏析、联想。】1.课文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期盼春天心情的急切。朗读时语调要上扬。2.“近”和“盼”有什么关系?明确“近”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了“盼”字。 3.体会两个“着”、两个“了”的作用。 明确两个“着”字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字又充满了喜悦之情。(二)赏读第二自然段

23、。 1.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分写,微观描绘。 2.这一部分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 明确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一切”是总写,山、水、太阳是扣住“睡醒”,从大处落笔分写,由面到点。4.体会“刚”字的作用。 明确“刚”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5.引导学生想象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的情境。 明确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时

24、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泱泱的样子;太阳 “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6.体会三个“起来了”的作用。明确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7.说明本段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觉到春日的可爱。 (三)赏读“春草图”。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

25、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2.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明确“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可启发学生联系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会春草旺盛的生命力。】3.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4.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明确使人

26、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生机。 5.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戏?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明确用了“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表现了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二、自主探究,学以致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赏析探究剩余的几幅图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用上一环节学习的赏读美文的方法,自主探究“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四幅图画。赏析时,结合问题提示,从修辞的使用及表达效果,从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练性,从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从作者观察景物的多种角度等方面来赏析每一幅图画。】(一)自主赏析“春花图”。【侧重理解词语的运用、描写的角度

27、。】1.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描写春花的。2.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这些句子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非常形象,把花写活了。如果不写这些句子,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

28、醉。5.“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表现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6.写“花下”,则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7.“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8.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

29、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二)自主赏析“春风图”。【注重赏析写景的角度,比喻修辞的运用。】1.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补充:五种感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2.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明确引用是一种修辞。“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3.体会“像

30、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的感觉。明确温暖和柔情。 4.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三)自主赏析“春雨图”。【侧重赏析春雨的特点,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2.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

31、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情状。3.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4.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为什么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串到末句;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5.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我们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师概括“情景交融”的特点。】前面的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

32、美,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四)自主赏析“迎春图”。1.体会“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现的意思。明确“城里乡下”说明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现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现年龄之全。 2.“也赶趟儿似的”中的“也”照应前文何处?这里的“赶趟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

33、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全篇用叠字十多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拟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其生动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

34、下”两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三、赏读提升,研读“赞春”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1.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

35、,给人以信心和力量。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3.研讨这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关系。明确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有感而发,才能够恰当地表达出来。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

36、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千万不要“雄心万丈,躺在床上”。1.探究活动: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结合体验探究此项活动。2.充分联想,背诵全文。一、春之美及其审美教学初探新城初中陶建立喷薄的日出、绚丽的晚霞、突兀的青山、浩荡的江水、春花、秋叶、夏雨、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大自然加以讴歌和描绘,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引领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是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精美散文。本文试从审美教学的角度对春一文进行初步的探究。1.体验春之丰富的审美内涵。(1

37、)作品呈现出的自然美。春一文先从总的方面描述春回大地带来的新的气息。在盼望中,春走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接着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顺序来写,用几组画面整合的方式来全方位地勾勒出春天的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的萌发往往传递着春的信息,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生命力旺盛。在人们尚未觉察时它已是嫩嫩的、绿绿的,多么可人的小草!春天,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朱自清先生着重写了桃花、杏花、梨花,它们“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有许多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38、眨呀眨的”。多彩绚丽的春花图,带给人“一种温柔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春风是温柔的,朱自清先生调动我们的触觉去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又使我们仿佛闻到了乡村田野泥土的气息和春天特有的味道。春风中我们还看到鸟儿安家,耳畔听到它们的欢歌和牧童的短笛声,嘹亮悠扬。清代的魏禧曾指出:面对优美之景,欣赏者的心理反应是“乐而玩之,几忘其身”“有遗世自得之慕”。此时,我们正有类似的审美体验。春天,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它又细又密又亮,雨中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种优美的感受

39、正如英国的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的“给我们带来的是纯粹的、无所不在的、没有混杂的喜悦和没有任何冲突、不和谐或痛的痕迹”。(2)春中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自然美赖以存在的自然物具有多种侧面,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背景和条件下,情态万种,景象万千。同时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日益丰富多彩,由于长期的社会实践的作用,自然界与人以及人类的社会生活建立了广泛而复杂的关系。美的自然事物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并能引起审美愉悦,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合理改造,它们显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人情和人性的美是与自然的美融合在一起的。春一文中的美体现在人对自然的体验和

40、感受上。在茸茸的春草上,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多么自然放松!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好一派春回大地、乐满人间的景象!“社会实践创造了美,事物的美来自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春一文在写春花、春风时作者竭力调动人们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欣赏春之美,并用“闭了眼”“新翻的泥土”“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等来点出人们的活动。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美是生活”的著名论述,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在和谐”的重要思想。春一文中在写春雨时,写道:“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是一幅多么安详和谐的美的画面啊。“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

41、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人的活动和他们的房屋也共同构建了春天的美。在迎春图中,朱自清先生描绘出城里乡下、老人小孩在春天里精神抖擞,满怀希望地去做事的情景。文章的结尾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春天里人们和谐生活的人性和人情的美,又使人感受到人的力量的美。(3)春一文体现出的文学美。文学欣赏者在阅读过程中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语感经验、审美经验等,在想象中构造和欣赏文学形象。朱自清先生正是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对春天的审美体验,在春这篇精美的文章中呈现了出来。它有力地调动了读者的感知经验和

42、情感积累,使他们在审美想象中展现出自由广阔的情境。这想象中的情境因融入了欣赏者的情思而令人神往,推动着欣赏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直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于是,欣赏者为文学形象深深打动,也获得了审美再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春一文的语言也特别优美。它的美首先体现在句式的整齐上。文中多处使用排比的修辞,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句式整齐,富有气势,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春天的美。而文中的叠词“嫩嫩、绿绿、嗡嗡”等,生动富有情趣。全文以短句为多,活泼灵动,生动别致,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一连串的短句,一气呵成,勾勒出春天春

43、草带给人的活力。如此的短句在文中比比皆是,它们与生机蓬勃的春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还有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串串珍珠,俯拾即是。写春风时,“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风人格化了,她抚摸着你,似母亲般温柔。文章最后的三个比喻句,想象新奇,生动形象,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如此种种,令读者久久陶醉于朱自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之美中。2.春一文带来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春这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教学时该怎样处理呢?我想最突出的一点,应该是努力做到“美教”。师生携手,共同畅游在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倾心营造的春的美景中,去感受先生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积极向上的美好感情。教学时教师可运用一定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

44、本,使具体课文成为学生主体欣赏中鲜活的审美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现春回大地带来的自然的美好的变化,进入春和春天的审美境界,使学生在对具体课文的欣赏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与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文中传递出的喜悦之情产生深深的共鸣,从而真正用心去感受春一文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在朗读中去欣赏和感悟春的美。语感是语文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所依赖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它的形成只能来自诉诸感觉的语言训练。诵读是训练语感的最佳方式,是“目治”“口治”“耳治”的统一。古人在训练语感上的经验是:放声朗读;读出原文的语气节奏;反复进行并仔细揣摩,使之内化。春一文文质兼美,十分适合朗读。教师应恰当地采用范读、集体读、小组读、学生个体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在读中去欣赏品味春中的美。如此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出感情,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是指以语文审美欣赏为目的和特征的阅读,它可以是教师的朗读或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春一文句式整齐,全文以短句居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入耳入心,边朗读边体会春之美,实在是件乐事。春一文的语言十分鲜活精美,就这一点在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仿句或作文写作的训练。基于审美欣赏的教学中,对该文语言的细致咀嚼把玩,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短句和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2.29金太阳联考 > 2.29金太阳联考 > 更多高考新课联系:F8688333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