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_赵哲.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4886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_赵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_赵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_赵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知识形态及其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和革命性的深刻变化,正在从高深知识、学术知识和经验知识等传统理论形态向普惠知识、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等现代科学形态过渡与转变。可以说,大学知识现代科学形态的责任性、标准性和功能性等品质内涵强烈要求大学知识生产必须主动突破组织界限,扭转思维和行动惯性,积极与其他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开展基于问题导向和供需衔接的协同创新,形成“知识定向生产知识”的常态势能及其长

2、效机制。一、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内涵新议1.大学知识生产与协同创新的关系解读大学知识生产是一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复杂性、高深性和纯粹性的职业学术劳动。这种职业学术劳动以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经验形态和理论形态知识产品为目标,强调大学场域的个人自律和同行集体自律的知识生产自治化过程,具有弥散性、偶然性、随机性和公利性等特征。而协同创新则是一种蕴含“实用主义”意义的有组织、有程序和有制度的定向学术劳赵哲(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110122)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建构:从大学知识生产谈起摘要:大学知识生产为深入理解和建构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性内涵及长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在协同学的应用

3、性情境中,大学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主要由“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三个概念化的动力机制构成。而在协同学的理论性语义中,协同创新的序参量一般指直接决定或深刻影响“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的重要因素。基于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分析,可以将序参量影响协同创新的具体表象及其作用机制分别演绎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推动力量、相关要素和治理体系,并依此提出推进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在于推动他组织与自组织联动,优化关键要素供给和完善外部治理秩序。关键词:协同创新;知识生产;序参量;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8008收稿日期:2022-

4、10-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行业特色型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及实施策略研究”(BFA220184)作者简介:赵哲,男,副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教育改革探索80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动。这种定向学术劳动以产出科学形态和技术形态知识产品为目标,强调大学与异质性机构的知识生产社会化过程,能够为大学知识生产提供靶向性、确定性和预见性,不仅赋予了大学知识产品技术化和工具化的实用意义,而且提升了

5、大学知识产品在自然改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成为商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2.基于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创新机制性内涵理解基于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创新机制性内涵,是通过校企之间的组织合作关系、要素结构方式和机动行为条件等动力机制的协商、预设及作用,引导大学知识生产的初衷、价值、责任和功能由学术性向社会性转变,形成大学知识生产、扩散与企业知识识别、转化及应用的定向流动与闭环流程,进而将大学学术劳动的知识产品升级为具有明显交换价值、强烈使用价值和独特效益价值的知识商品。其中,交换价值是指大学知识产品作为商品,具有广泛的机会属性。这种机会属性是区别知识产品和知识商品的关键指征,需要通过校企之间的物质与物质交换比例,

6、以及商品与货币交换关系得到衡量和彰显。使用价值是指大学知识产品作为商品,具有有用的或可用的功能属性。这种功能属性通过不完全的实物形式进入市场后,不但被赋予可计量的价格标签,而且能够被企业用户踊跃接受、主动交易及深度加工。效益价值是指大学知识产品作为商品,具有潜在的增值属性。这种增值属性需要经过企业的吸收、消化与应用,才能产生预期的或超出预期的经济效益。二、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分析1.序参量: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的形成基础哈肯(Hermann Haken)把协同学看作研究子系统之间由于序参量作用,而在宏观维度上产生有序结构和协同功能的具体过程和规律的科学。1在系统有序稳定状态形成的渐进性过程

7、中,序参量是主导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向共同目标方向发展的重要参量,也就是说,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取决于序参量。序参量揭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协调工作的活动机理和运行机制,能够支配系统组成主体的行为并且主宰着系统有序状态、结构性能以及有序向度的演化行为,是系统相变前后发生质性飞跃的最突出标志。大学与企业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主要由“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三个依次递进的概念化动力机制构成。这三个概念化的动力机制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谁来协同”是协同创新的发生机制,“协同什么”是协同创新的形成机制,而“如何协同”则是协同创新的维持机制。按照协同创新理论,可以将序参量视为直接决定或深刻影响“谁

8、来协同”发生机制、“协同什么”形成机制和“如何协同”维持机制的重要因素。其中,“谁来协同”发生机制受静态依附的势力序参量影响,这种势力序参量指明了协同创新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以及它们引发协同创新的强弱程度。“协同什么”形成机制受动态集成的要素序参量影响,这种要素序参量强化了协同创新主体的关联度、互补度和融合度。“如何协同”维持机制受秩序形成的动力序参量影响,这种动力序参量激发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通俗地说,在“势力-要素-动力”序参量及其所产生的以发生机制、形成机制和维持机制为根本要义的长效机制交叠作用下,大学与企业逐渐脱离不稳定和非平衡状态,并按照相互默契和达成一致的活动规制,各

9、尽其责与各取所需地塑造彼此渗透、关系耦合的协同创新系统。2.基于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诠释从大学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校企协同创新的“势力-要素-动力”序参量以及它们如何分别作用于“谁来协同”“协同什么”“如何协同”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演绎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推动力量“有什么”、相关要素“是什么”和治理体系“做什么”。第一,“谁来协同”与大学知识生产推动力量。协同创新可以由政府、大学和企业三者中教育改革探索8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的任何一方发起,形成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两种协

10、同创新模式及其发生机制。其一,正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发生机制。发起者一般是政府,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大学主体-企业参与”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大学参与”两种形态。其发生机制是深化创新制度改革、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督查创新执行落实。由于学术自由的传统思维造成了大学知识生产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分散性和随机性。这就需要政府发挥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自上而下地激发大学作为协同创新源头的知识生产活力。其二,非正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发生机制。这种一般由大学或企业发起,主要表现为“大学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和“企业主导-大学参与-政府支持”两种形态。其发生机制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满足创新价值

11、诉求和扩大创新成果产出。现实中,由政府主导发起的协同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指令式”硬性协同和“拉郎配式”随意协同,导致“为了协同创新而协同”的不情愿现象时常发生,造成协同创新绩效不高。而由大学或企业主导实施的协同创新主要以自愿平等、互利互惠和供需衔接为活动原则和基础,有效避免了协同创新的“伪协同”和“似协同”等虚化问题,使大学知识生产更具目标一致性、主动作为性、独立自主性和需求务实性。第二,“协同什么”与大学知识生产相关要素。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大学知识生产相关要素主要由大学的知识生产力结构、知识生产关系、知识生产场域制度和知识生产资源四个方面以及相应的形成机制构成。这种形成机制可以具体分解为触

12、发机制、反作用机制、衍生机制和配置机制。其一,协同创新为何要关注大学知识生产力结构及其触发机制。大学知识生产力结构是协同创新发生的准备与前提,为协同创新积蓄了原始动能。当前,位于协同创新开端的大学知识生产力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或比例失调,如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面向企业需求的基层学术组织转型缓慢,以及重科研轻教学、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重成果轻转化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及时开展以生产什么知识最有用,以及这些最有用知识是如何被生产为触发机制的知识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决大学知识生产力结构供给与企业知识产品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其二,协同创新为何要审视大学知识生产关系及其反作用机

13、制。从唯物史观上看,大学知识生产力决定知识生产关系,知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知识生产力。其中,大学知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由知识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从协同创新的伊始到深化,大学知识生产力已经发生了从学术性质到实用性质的渐进性革新。然而,大学知识生产关系尚未完全适应知识生产力性质的变化趋向,还存在着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依然缓慢,实验室、工程中心及其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状态不佳,新型研发机构的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教师的贡献评价标准欠缺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重塑知识生产关系,建立与协同创新全面匹配或适度超前的高效知识生产关系反作用机制。其三,协同创新为何要注重大学知识生产场域制度及其衍生机制。历史经验表

14、明,大学知识生产场域先后出现了具有普遍共识意义的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和社会服务制度。从三种制度的衍生机制上看,人才培养制度是知识的保存和传授机制,科学研究制度是知识的发现和创造机制,社会服务制度则是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机制。而以知识生产场域制度及其衍生机制为核心的大学传统职能与协同创新的价值关系可以进一步归结为:大学育人制度是协同创新的价值载体,大学科研制度是协同创新的价值增生,大学服务制度是协同创新的价值归宿。反观现实,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知识生产场域制度及其制度化建设与协同创新应然的连锁反应仍有偏差。具体问题为: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生产制度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胜任力诉求存在脱节

15、,科学研究的科学知识生产制度与企业高新技术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需求存在矛盾,社会服务的实用知识生产制度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存在失速等。这就要求大学抓住协同创新机遇,加速推动知识生产场域制度以及对应传统职能的持续改革。教育改革探索82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其四,协同创新为何要重视大学知识生产资源及其配置机制。大学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具有公益的非营利属性,这种温和的、先天的组织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大学对知识生产资源的竞争能力、开发能力和获取能力,造成大学知识生产资

16、源在不同领域的缺陷。例如,在人才资源领域,大学对学术型人才的集聚力较强,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吸引力偏弱,使得大学的学术产品无法得到技术上的充分验证。在经费资源领域,由于政府的财政“输血”有限,加上大学“造血”能力抑制,使得大学投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经费长期不足。而协同创新通过源自企业的外部援助,能够为大学知识生产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补偿。这就要求大学依托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不同类型的知识生产,对其资源的保有量和优势特色进行有效甄别和客观考量,从而理性研判自身拥有知识生产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及对其他创新主体的知识生产资源补偿期待是什么。第三,“如何协同”与大学知识生产治理体系。大学知识生产治理体系是激发协同创新活力的重要依赖变量,这种依赖变量既可以从主体内部的局域治理角度进行单纯作用分析,也可以从主体间的整体治理角度进行复杂作用研判。其一,局域治理视角分别以大学和企业为治理主体,通过各具特色的组织内部维持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其中,大学参与协同创新的内部运行机制,需要大学重点处理好知识生产相关要素的形成机制及其同步变革问题。而企业参与协同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