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_罗加岭.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4888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_罗加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_罗加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_罗加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2022/6运河文化长江和大运河在扬州、镇江交汇,船舶在此出入江河,在扬州、泰州形成江北长江运口,在镇江、常州形成了江南长江运口。千年变迁,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历经湾头、欧阳埭、扬子津、真州、十二圩、六圩等。大运河江南长江运口,历经丹徒、甘露港、大京口、小京口、谏壁。大运河长江运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做好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的文化展示工作,响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在梳理好江北长江运口的文化家底。江北长江运口的文化包括运河水道,埭、坝等水利工程与入江口、港口、渡口及码头等。本文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内涵,冀在对今

2、后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有所裨益。一、江北长江运口的变迁是一部淮扬运河发展的恢宏史诗长江南北两岸地质结构的不同与长江北岸不断南移,造成了江北长江运口与江南长江运口的变迁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霍义平的 镇江长江运口文化兴盛浅析 与 大运河江南运口文化内涵初析,镇江江南长江运口主要是运口的西迁。江北长江运口不仅有从湾头到扬子津、瓜洲的南迁,而且还有东至泰兴、西至仪征两边扩展的趋势。春秋末年,“当时的江岸大致在今瓜埠(今江苏南京六合东南)、胥浦(今江苏仪征西北)、湾头(今江苏扬州东北)、宜陵(今江苏扬州江都东北)、溱潼(今江苏泰州姜堰西北)一线。邗城的西南角滨临长江。”1“当时长江口是一近似喇叭形的河

3、口,一直到圌山以上扬州附近,才见收缩。也就是说扬州以上江已形成,扬州以下为海湾形状,在骤然开阔的扬州湾内散布着沙洲。”2左传 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徐炳顺考证:“邗沟最初入江口门的确切位置至今确是个谜,但是可以初步推断在今天的湾头处。”3春秋战国以后蜀冈下江滩日渐淤涨,长江也逐渐南移。到了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埭,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水经注 淮水)邗沟的运口西移至今仪征境内。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经过整治,“渠广四十步(约合

4、70米),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是邗沟建成后的一次大规模扩建。资治通鉴 记载,隋开古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江”4。笔者认为,扬子津具体位置在今扬州经济开发区施桥镇附近。唐朝诗人孟浩然的 扬子津望京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此诗说明扬子津与京口隔江相望。随着长江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江中沙洲渐增,扬子与润州之间,江中有沙渚,于晋时露出水面,因其形状如瓜,故名瓜洲。尔后瓜洲逐渐增大,至唐代中叶,已与北岸相连。江南漕粮北上,由润州运至瓜洲,再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或由瓜步沙尾绕行60里,舟船常遭江中风浪覆没。润州刺史齐浣上疏唐玄宗,要求从瓜洲筑一运河,直接通江,

5、唐开元二十五年(737)获批。由齐浣主持开凿的瓜洲至扬子镇之间的运河,名伊娄河,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岁减运钱数十万。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赞颂:“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瓜洲运口开通后,从此与仪征运口并用。不过,开伊娄河是为浙东西诸郡漕运船只安全考虑,有了瓜洲运口,京口到扬州的漕船不再绕道,可以少受逆流江涛风险,既缩短了航程,又可以减少运费。因此,从长江下游来的船只入瓜洲,而从长江上中游来的船只入仪征运河。就是说湖广、江西等地船只仍然是由仪征运口进出大运河。嘉庆 扬州府志 河渠六 中记载,宋代雍熙年间(984987),乔维岳在扬州开河一道,从今

6、天扬州解放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文化罗加岭(扬州市文史馆,江苏扬州225000)242022/6运河文化桥北侧运河边至今霍桥,名为沙河(1959年开挖六圩入江口后被隔断),这为邗沟又多了一个运口。明代宣德六年(1431),陈瑄开凿白塔河,设置新开、大桥、潘家、江口4闸,使从江南过来的船舶进入白塔河经湾头(扬州郊区)入大运河,避免了瓜洲运口盘坝的劳费。白塔河开凿后,常州武进县官员又向陈瑄进言:“县旧有新河四十里出江,正对泰兴县新河,由新河入泰州坝,120余里至湾头运河,比今白塔河尤为便利。岁久泥淤,乞加修浚。”陈瑄根据这一意见,又于宣德八年(1433)开挖泰兴北新河。自从有了白塔河和泰兴新河这两个运

7、口,瓜洲运口的船只不再拥挤难行、拖延等待。这样大运河在江北地区又多了一个运口。后因白塔河、北新河处于高水土地区,易于淤塞,时兴时废,使用时间不长。清初,长江主流受镇江高资江岸顶托,由南汊折向东北,致使瓜洲一带江岸受冲。康熙年间,瓜洲开始坍江,乾隆初年以后,坍江更为严重,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瓜洲城全部坍入大江。今日的瓜洲镇乃原瓜洲镇北之四里铺。由于原瓜洲坍入大江,唐代所开之伊娄河也随之缩短。清末民初,瓜洲与十二圩又出现短暂的辉煌。同治四年(1865),于瓜洲城北水关之东,开河入城,出东水关,达六壕口,名新河;又临江筑坝,名新河坝。坝内挖大塘,名新河塘,广约数十亩,以停泊盐船,并建瓜洲盐栈

8、。是年六月,盐船不经真州,改由瓜洲出江。淮盐于瓜洲出江时间不久,即因六壕口坍江,盐栈于同治十二年(1873)改设仪征十二圩。十二圩自清朝同治年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时,为两淮盐务汇集转运的重镇。抗日战争期间,十二圩沦陷后繁华不再。20世纪50年代,沿淮扬运河扬州段开凿了新运河。1958年对运河全线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从瓦窑铺(湾头北)到六圩开辟了19.6公里的新航道,从此大运河扬州段由六圩入江,扬州段运河又多了一个新的运口。二、江北长江运口是古今水利工程的集中展示瓜洲和仪征作为漕运的重要运口,其水利布局异常复杂。水利工程设置极多,有多条运道,有停泊舟船的濠、港,有众多的水闸、坝、渡、桥、堰、

9、埭、岸、涵,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前人高超的水利智慧和技能。由于长江受潮沙影响,潮位变化大,与内河即瓜洲运河有一个水位差,为了方便船只进出,所以在开凿瓜洲运河之初就设立伊娄埭(即车船坝),做到既能通船,又能拦蓄水源。这是瓜洲有埭之始。扬州最早的斗门出现在南朝宋景平年间,但无详细记载。这种单斗门船闸有很大弊病。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斗门船闸是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润州刺史齐浣在主持开挖瓜洲伊娄河的同时特地设置的一种二斗门船闸。北宋时,瓜洲有过扬州运河上最大的堰埭。苏轼在次韵答贾耘老 中写道“仰看古堰横奔牛”“牵挽直欲来瓜洲”,可见瓜洲堰埭规模之大。北宋和南宋时期,曾将堰改为闸。到了明代,为了向北方运送粮

10、食,恢复船只通航,由于运输量大,需要有更多的过船设施,洪武三年(1370),在瓜洲建车船坝10座(明 英宗实录:正统元年即1436年,瓜洲有车船坝15座),用于拦蓄水源和过船。在明初,运河“至扬子湾东则分为二道:一由仪真(今仪征)通江口,以漕上江湖广、江西;一由瓜洲两江嘴,以漕下江两浙”。进瓜洲后运道更加复杂:“瓜洲坝十一座,漕河至此分为三支,如 瓜 字形。中一支阻堤隔江;东一支通江,名东港;西一支通江,名西港。由中一支入东港有二支:第一支筑坝二,北曰八坝,南曰九坝;第二支筑坝一,曰十坝。由中一支入西港有四支:第一支筑坝三;北曰七坝,中曰六坝,南曰五坝;第二支筑坝二:北曰四坝,南曰三坝;第三支

11、筑坝二,北曰二坝,南曰一坝;第四支筑坝一,曰盐坝。东西二港以通江潮之来,各坝以限漕河之水。”坝及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洪武三年,设东港八坝,西港七坝。永乐九年,平治东港八坝为楠木厂。正统二年,修复八坝、九坝。十四年修复十坝。成化六年,工部主事吴英移置十坝于旧坝东一里许。”5坝的作用是“限河漕之水”,自然是筑于河漕之中。舟船过坝就比较麻烦。据 明史 卷八十五 河渠志 运河上 记载:“陈瑄之督运也,于湖广江西造平底浅船三千艘。二省及江浙之米,皆由江入,至淮安新城,盘五坝过淮。”又,“正统四年,(白塔)水渍闸塞,都督武兴因闭不用,仍自瓜洲盘坝。瓜洲之坝,洪武中置,扬州大运河江北长江运口示意图2520

12、22/6运河文化凡十五,列东西二港间。”6明永乐元年(1403),明王朝又对瓜洲各坝、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建了两座减水闸,以调节运河水位。康熙末年,瓜洲开始江岸崩塌,江岸线变迁,原有的闸泯没无迹。19世纪初,漕运改折,瓜洲古渡随之衰落,成了排泄淮河洪水的口门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70年、1975年先后建成了瓜洲节制闸、船闸(含抽水站),结束了延续1200多年的斗门堰埭坝闸的演变过程。北宋雍熙年间(984987),淮南转运使乔维岳于建安(即真州)“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为详尽也是设计最为完善的二斗门船闸,史称“西河船闸”。船闸设上下两道闸门,有长达23丈的闸室,

13、闸板为可以升降的平板门,当闸室水位与闸上下游水位持平时,即可分别开启上下闸门。这种船闸的设计原理已与现代船闸十分相似。天圣四年(1026),左监门卫大将军陶鉴掌真州水利,用“通江木闸二”替代原有的堰坝,此木闸已相当于现代的船闸。此闸创建后,竟可减少冗卒500人,节省杂费125万贯,漕船载重量也从300石提高到500石,居然还能通过装米1600石的私人大船,规模与效益可以概见。这种船闸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闸,400年后欧洲方才出现。明代仪征运河入江口由五坝、四闸、里河、外河组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在明清两朝的漕、盐转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五坝四闸”中,漕运通志 记载,“仪真县

14、五坝:一坝在县城南二里,二坝与一坝相连,三坝在县城东南二里半,四坝在县东三里,五坝与四坝相连,俱洪武十六年(1383)兵部尚书单安仁建。”7四闸指的是响水闸、通济闸、罗泗闸和拦潮闸,是一座著名的多级船闸,船舶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地往高处行驶。四闸建成后,以往“日不过百船”的运口,通过量提高了好几倍。三、江北长江运口是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作为曾经的千年古渡,瓜洲的文化底蕴深厚,有南来北往的诗人写下的不朽诗篇,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发生地,鉴真东渡日本也曾从此入江,马可 波罗、康熙、乾隆都游历过瓜洲。瓜洲地理位置显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抗金抗元、明朝抗击倭寇、郑成功抗清、太平天国起义

15、,瓜洲都成为战争的前沿,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三江营、仪征、十二圩等运口更是见证中国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溯长江而上,一路烧杀劫掠,行至仪征老河影一带江面时,遭到当地盐民的顽强抵抗,进攻气焰受挫。扬州地方官员和盐商为了免于扬州破城之虞,竟与侵略者妥协勾结,许诺向英军献上50万的“赎城费”,以换得英军不攻入扬州城,同时,以颜崇礼为首的盐商在地方官府的授意下,向英军统帅告发老河影盐民的聚居地所在,英军深夜炮轰老河影,造成千众盐民惨死的“老河影惨案”。事件本身有力地证明了十二圩人民顽强不屈抗击侵略者的精神。1949年4月2021日,侵入中国长江的“紫石英”号等4艘英国

16、军舰,先后驶向人民解放军防区,妨碍解放军渡江作战,中英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在扬州江都三江营江面上,英舰开炮打死、打伤人民解放军250余人。解放军当即还击,“紫石英”号受创,被迫停于镇江附近江中,其他三舰逃走。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通过“紫石英”号舰长与解放军代表谈判,要求放行。谈判尚在进行,该舰竟于7月30日夜间强行靠近经镇江下驶的中国客轮,与之并行,掩护逃跑。解放军令其停驶,“紫石英”号竟开炮射击,乘机逃出长江口,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英国的有关谈判随之终止。这一事件表明了即将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勇气,也标志着外国列强“炮舰政策”的破产。渡江战役中,有一张照片 我送亲人过大江,现为国家一级文物。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横渡长江。一位身材瘦弱的大辫子小姑娘正拼尽全力使劲划桨,汗水一滴滴浸在额头也顾不上擦拭。这位小姑娘就是扬州宝应一位普通的船家姑娘,名叫颜红英。颜红英一家得知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义不容辞地在敌人的炮火中冒死将解放军送过了大江。她奋力划桨的背影深深地打动了战地记者邹健东,后者迅速按下快门,拍摄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四、江北长江运口是淮扬运河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