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方框内,在方框外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 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
2、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父母生前要
3、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 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传。传统孝道的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言,这些批判
4、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
5、规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 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
6、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新的形式。B.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C.“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D.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1.A( B. “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错。C.传统孝道压抑人性的元素表现在“三纲”教条中。D.“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7、一项是(3分)A.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釆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B.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C.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D.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2. C (“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错。原文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是旨在证明“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
8、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B.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C.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D.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 3.D(“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错。原文是“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审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
9、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 “仁义”之本。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指“实践”.近代以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并针对当时“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2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这样上地理课的:他带着学生徒步向学校附近的比由仑河谷进发,学生沿途观察河谷的地貌,挖取河谷的黏土带回学校,捏成河谷的模
10、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森林里研学野营。在无边的森林里,学生组织热闹的篝火晚会,欣赏日落的壮美景色,观察河流冲刷形成的复杂地貌,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摘编自申宣成、马东贤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怎样有机融合材料二: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23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 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 60%。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
11、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组织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材
12、料三: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另据统计,到2023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 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 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23学年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 3亿,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支
13、撑着我国研学旅行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国内外研学旅行市场分析表国内研学旅行市场国外研学旅行市场年龄6岁-18岁10岁一18岁研学旅行时间暑假、学期内寒假研学旅行消费水平4千1万1万一3万研学旅行目的地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研学旅行内容人文、艺术、历史、体育等语言、人文、艺术、实践等摘编白东方财富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让弟子在游学的过程中体验“六艺”之学,感悟“仁义”之本,是孔子用14年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B. 在中西方教育发展的早期,研学旅行就己经和学校课程互相融通,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
14、组成部分。C. 裴斯泰洛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说明,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D. 陶行知主张教育要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他提倡解放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以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4. D(A“主要目的”错;B“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错; C“才能有效实现”错)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政策的要求等,均成为助推研学旅游市场增长的原因。B. 统计的年龄分段情况表明,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场。C. 由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较高,可
15、推知,研学旅行参与率与当地发展程度有关。D. 欲解决普遍存在的“只游不学”等问题,需要在研学旅行中更加注重教育功能,让学生进行研学体验。5.D(根据统计图,无法得出D项结论)6.材料二中国教育报和材料三“东方财富网”的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6分)6.第一问:中国教育报侧重关注研学旅行的问题;东方财富网侧重研学旅行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第二问:中国教育报是教育媒体,以教育视角发布对相关现象、问题的思考,引导读者全面、理性认知;东方财富网是专业性的网站,以商业视角,有针对性地报道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引导读者关注相关产业的前景和商业机遇。(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解析:材料一、围绕“游学”这一话题,紧紧扣住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例举中西方在游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形式:孔子与弟子在游学中实践“六艺(学习科目)”,陶行知主张学生读书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大社会,捷克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和苏联苏霍姆林斯基都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材料二、中国教育报针对近年来的学旅行现状分析,分析表明:游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游学活动出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与“游”不和谐、研学旅行乱象、忽略教育功能。材料三、东方财富网关注作为一种商业消费项目研学旅行,其消费主体和需要、消费能力层次和水平、消费市场和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