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_尹大勇.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573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_尹大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_尹大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_尹大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12观点集萃在当今的泛媒体环境中,舆论氛围随着各种形态的自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入而显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虚假新闻、攻击性言论、发泄不满情绪等负面信息比比皆是,已经对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chatGPT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和发挥新技术在新闻舆论领域的主导性作用,从技术上加强自媒体环境下的舆情监测和治理。一、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碎片化、泡沫化、垃圾化加大舆情复杂性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两

2、微一端”社交媒体(social media)迅速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和场域。许多个人和各种民间组织也纷纷在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催生出一大批自媒体营销号,如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等,让人眼花缭乱,影响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社会热点的爆发,甚至某种程度上波及信息传播的安全性。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有学者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此后又衍生出“风险的社会放大”说法,其认为:不稳定、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度,并可以进一步型塑风险行为。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平台各种用户随心所欲地生产信息以及完全情绪化、唯我化的信息发布,或多或少会加剧风险。当今5G时代,媒介不断更新和升级

3、,而其发展越是快速,也就越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和舆情发展的暂时性失序。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加剧,特别是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一些自媒体平台出于各种原因和动机,不断进行恶意营销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和误导舆情。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研究方法,怎么辨识自媒体的不良信息和恶意传播呢?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注意某个自媒体平台或个人账户发布带有较强情绪倾向的“爆款”文章,浏览量和点击率极为反常地快速升高,对此,需要及时地严格审查其信息内容,对舆情风险加以评估。这样的用户生产一般都需要高度吸引网民眼球和注意力,通常都会有某些核心传播节点,可在这些节点上及时监管。其二,需要

4、特别指出的是,应结合舆情发生的具体情境,进行监管。一方面,对情况恶劣、情节严重者要按照相关政策直接封杀自媒体号,终止其恶意炒作行为;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出台治理自媒体恶意炒作行为的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以达到持续有效的监管。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舆情事件,往往经由互联网发酵。尤其是虚假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煽动效应,危害极大。那么,那些不良信息和恶意传播,又是如何使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和放大的呢?首先,一些自媒体在信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环境下,迅速利用热点事件制造所谓“卖点”以吸引流量。尤其是千方百计抓住这些热点事件中所暴露的社会问题,无限放大某一方面的社会弊端,夸大其词,扩大事态

5、影响,完全不怀好意地通过某些捕风捉影的细节来营造所谓的“现场感”,有的甚至无中生有,对虚假信息进行炒作包装以吸引受众眼球。其次,一些自媒体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常常毫无底线地玩弄以吸引网络流量为目的的各种手段,刻意在“庸俗、媚俗、歪曲、丑化、亵渎、虚假”等不良话题上大做文章,尽量满足某些受众的低俗想象。这种造谣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尹大勇【摘要】某些自媒体在一些具有冲突性的舆情事件中,有意和刻意放大部分事实和事件成分,从而使某些具体的和个别的案例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放大社会矛盾和问题,并利用网络围观形成的海量注意力资源达到某种不正常目的。为了促进全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对自媒体这种人

6、为的带有恶意的行为,必须加以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和技术性监管。【关键词】自媒体舆情防范风险162生事的恶意营销,不论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都是社会负面情绪的“制造机”。尤其严重的是,通过所谓“戳痛点”“揭伤疤”式的炒作,大肆传播社会阴暗面信息。这种行为,一定会大大增加不安情绪和社会焦虑,这样的传播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极为明显。二、加强有关管理部门的技术力量,防范和控制信息技术自身造成的舆情危害经过长时期互联网发展历练的自媒体用户,大多数已经非常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所以,对那些负面事件的炒作,他们得心应手、轻车熟路。例如,在把一个事件推向“热点”的过程中,网民们一开始是不容易感受到这些异常的推

7、动的,实际上“热点”已经有了带风向的“议程设置”。由此引发的舆情,自然是带有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所以,在技术推动下的“风险社会”,要对自媒体恶意炒作的技术手段进行管控,要建立场景化、沉浸式的舆情核查系统,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占领网络传播和舆情治理的制高点。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立法惩处力度,依法维护网络清净、安全。网络舆情的技术治理,更需要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大力配合。也就是说,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和防范,不光是采取堵的方法,更要推进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供给侧的优化。作为主流媒体,要注重网络内容生产的优质和高效,提高优质内容的产能,创新内容的表达形式,始终保持内容的正能量和吸引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

8、标,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必不可少。很多负面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实质上是由新媒体在核心技术和管理上的放行导致。只要监管部门和主流媒体能够坚持科学的管理手段,正确的舆论就可以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的方向掌控,毫无疑问是可控的。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理解和掌握技术逻辑。首先,在泛媒介时代,大数据作为信息和受众之间的新纽带,可以存贮人与人关系、人与信息的关联关系记忆,能完成定向定时精准推送特定信息的任务。这同样也为不良信息的推送提供了方便。于是,谁掌握和驾驭了大数据,谁就更能引导信息的传播方向和趋势走向。监管部门必须把更强大的技术掌握在手,才能在任何网络舆情中处于引领地位。其次,在“后真相”时代,网络

9、信息中所描述的“事实”和“真相”的重要性常常不及内容所展示的“情感”和带给受众的“体验”的重要性。尤其是新媒体的用户规则,往往是对事实的“使用”和“诠释”,那些媒介素养不高的自媒体信息发布者更偏爱能够博取大众眼球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因为很容易收割流量。最后,大数据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对恶意营销和不良信息传播进行预测的精确度。尤其是在“泛媒体”时代,传播者可以利用各种话语策略、平台策略等在议题中夹带私货,在各种事件中注入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负能量。如今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互联网舆论导向,注重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用技术解决技术

10、问题,用大数据监控大数据弊端,逐渐净化网络环境,清除不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土壤。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生态环境中,风险网络舆情治理的技术性策略和关键措施互联网生态下自媒体平台的舆情治理,尤其是针对“恶意炒作引爆舆论”的治理,要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技术性的研究课题,需要在“泛媒体”环境下进行宏观的综合布局和应对。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

11、,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媒体机构、从业人员和受众等各个层面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共同担当起维护信息安全和做好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的重任。第一,在互联网新媒体舆情治理的大格局中,互联网的法治建设以及技术规范是最重要的一环。传播伦理学者克利福德 克里斯琴说:“在技术崇拜的时代,我们面临的危机不是对规则的违背,而是无规范的真空。由此可知,只有运行在规则下的传播报道,才能使社会公共事件在一次次妥善的对待和解决中,强化整个社会对真相的恪守与遵循。”这说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与制定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现实,依据实践具体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密切跟踪媒介发展情况,高

12、度关注每个阶段出现的新媒介、新问题。很多时候,一些自媒体平台为了追求灰色利润,放弃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严重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健全的法治、有力的整治监管,则很难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第二,根据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理论解析09增强队伍“四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宛霞12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道德素质建设研究闫贵石15新媒体时代广电新闻记者发展瓶颈的突破吕亭军18新闻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对策研究张译丹主题宣传21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作品的突破与发展王瑞欣24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推进主流媒体重大报道的跨圈层传播闫笑雪27彰显主流媒体

13、新闻传播价值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电视头条新闻及重大主题报道丛晶研学思辨30做好人物报道的四个着力点李贝贝33泛媒体传播生态下党报内容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毕文佳36新媒体时代下云自习室盛行现象研究李镱39新媒体政务宣传在抖音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史恒璟42浅析央视新闻抖音号中的“旧闻翻新”张雨淇45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审判的法律规制孙瑞王敏48融媒体视域下出镜记者直播连线的言语特征宋鸿昌51乡村振兴视野下湖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赵刚54全媒体环境下蒙古语广播媒介融合发展策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民族之声 为例道日娜57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析安然李宜霖60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策略研究

14、王文秀63基于口语美学视角的纪录片配音分析康家硕66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坚守客观性的困境与反思陈嘉杰课题项目69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承德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张特72对党史融入涉农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韦芳元75内蒙古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从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说起烁宁宋沐轩社交媒体78PPM模式下数字原住民的社交迁徙行为动因分析刘晓鑫严俊采编密码81社会治理类人大新闻研究黄锐87新媒体时代做好农资深度报道的意义和途径陈蕾90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探究邓亚伟93浅析金融宣传报道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刘葵96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路径王华99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在报道中传递正

15、能量许尧森智媒技术102 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张瑜融媒前沿105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如何成功转型林娟108 媒介融合时代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突破口史克强111 融媒体记者采访能力培养探究王婷萱114 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的深融发展邵晓轶视域广角117 融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焕新之道以 上新了 故宫 为例宋希120 饭圈文化下的竞技类综艺节目赛制分析时姣姣123 浅析电视台纪录片的商业化发展之路张维刚广播矩阵126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广播新闻编辑的应对策略农正勇129 广播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与发展策略探索李明明132 这个忙怎么帮浅谈帮忙类广播节目的定位马娜135 听众在哪里:媒介

16、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受众分析孟东主播专场138 新时期新闻播音风格的转变与应对策略研究张佩佩141 播音主持的职业转型王艺洁摄绘观察144 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像传播特点与趋势探析金昕经营之道147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广告经营策略郑晓辉观点集萃150 试论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变迁张凯153 论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赵洪涛156 沉浸式艺术展示在中国当代的现状及引发的思考孙逊159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创新举措宋毅162 自媒体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性监管尹大勇名家说图美在身边薛百成2022.12163观点集萃出版单位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曹东责任编辑吴丹编辑于英美术编辑董甦发行范围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11032/G2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858地址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56号印刷沈阳天正印刷厂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101004102011开户行招商银行沈阳市分行营业部户名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账号124904818210502电话02422698523226981380242269810822698520投稿邮箱邮编110003全年定价144.00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