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_孙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613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_孙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_孙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教育2 0 2 3.0 2周口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特有的地域环境与人文传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艺术教育素材。多年来,周口市市直幼儿园致力于周口地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探究地域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法、策略和有效载体,搭建文化认知桥梁,促进幼儿与文化、教师、环境、材料、媒介等多元要素之间交互引发、相融共生,浸润着孩子形成“有根文化”,真正发挥文化感人、文化育人、文化铸魂的作用。巧用课程媒材,丰富文化感知孩子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但一些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因时代变迁,已脱离了幼儿生活,缺乏直观的感知媒介。如何使这些尘封已久的珍贵文化资源与幼儿接轨,将其真正

2、融入课程?媒材的运用尤为重要。一是基于教育需求,合理选择媒材。媒材的选择要符合文化课程的教学需求,让孩子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以直观、生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媒材还要凸显文化的艺术元素,如在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提供丰富的图示素材,为幼儿感知和艺术创作积累经验。二是结合媒材特征,设计多维观察。通常我们会让幼儿与文化环境或实物有一个直接的碰撞,但有时受时空限制,我们会使用媒材如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幼儿多感官、多角度感知文化形象,丰富幼儿的艺术表达经验,或借助故事、诗歌等给幼儿带来独特的文化意境。如教学美术课程“沙颍河卫士”时,我们采访当地老人,挖掘民间流传的“沙颍河铁牛的传说”和

3、民间歌谣“铁牛赞”,一个有情有义、守卫家园的“铁牛卫士”形象就在孩子心中鲜活起来。三是巧用动态媒材,拓展创作思路。动态媒材最能吸引和感染幼儿。在“周口的变化真大呀”主题活动中,我们使用了电视宣传片我们的大周口,带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应,激发了幼儿活动兴趣。在民俗板块“布老虎的秘密”主题活动中,我们使用动画课件,融合了动物、人物、服饰、图案、色彩等元素,自然生动地表现出布老虎的纹饰图案的变形、组合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幼儿创造性表达的空间。课堂媒材的巧妙利用,为幼儿感知理解文化内涵搭建起认知桥梁。立足幼儿经验,优化实施策略孩子的艺术表达要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教育策略,使文化

4、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已有经验呢?首先,结合经验水平,还原、转化资源。文化是经过多年的积淀、归纳而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义,但儿童的认识特点是浅显的、朴素的、原始的。要使文化真正融入课程,就要将文化资源还原到浅显的状态或提炼文化资源中感性、直观的素材,使之契合儿童能够理解的水平。在开展“民俗板块淮阳太昊陵谒祖庙会”主题课程时,我们带孩子体验太昊陵“二月二龙抬头庙会”的热闹场景,收集民俗实物、图片和民俗娱乐活动视频等直观、感性的民俗文化素材,如庙会上热闹的龙灯、舞狮子、高跷、肘歌等民俗娱乐,五彩斑斓的旱船、竹马,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和神态各异的泥捏玩具这些文化形式与儿童文化相融相通,是幼儿易于理解

5、和接受的课程素材。其次,调动已有经验,拓展思维空间。孩子的创意表达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拓展想象空间。“课程名称影响创意表达”的案例给了我启发。在大班美术“沙颍河铁牛”活动实施中,教师用“沙颍河铁牛的传说”导入课程,发现铁牛的另一个称谓“沙颍河卫士”更受孩子喜爱。我想,活动名称的不同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创作表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幼教园地周口市市直幼儿园孙娜教师教育2 0 2 3.0 292DOI:10.16586/ki.41-1033/g4.2023.02.003教师教育2 0 2 3.0 2现呢?于是,我在两个班级分别以“沙颍河铁牛”和“沙颍河卫士”命名

6、,鼓励幼儿进行主题意愿画创作,结果发现:“沙颍河铁牛”创作组的作品画面以物(牛)为主,无情节意愿;“沙颍河卫士”创作组不仅表现出了牛,还能添画有关卫士的表征符号,如盔甲、战袍、兵器,甚至很多孩子画出了铁牛守护家园,与洪水、怪兽大战的场景,牛的姿态生动丰富,整个画面充满故事感。实验证明,生动有趣的课程名称能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有效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最后,贴近已有经验,降低活动难度。从孩子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对地域文化艺术表达的形式风格、装饰元素、工艺材料等的欣赏或是创作还存在较大难度。我们要贴近幼儿已有经验,降低课程难度,在理解这些艺术形式之前,只要求孩子接触它、感知它、喜欢它。在“家乡的古代

7、建筑”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建筑构件如瓦片、砖雕、石刻、木雕等建筑装饰元素产生兴趣,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实地观察中国古建筑的典型特征。孩子们发现关帝庙大殿的屋顶是翘起来的,像飞鸟展翅一样,屋脊上还有动物,看到石柱上精美的石雕和祥云图案,用手抚摸石刻纹样的凸凹变化和线条纹理,从而对中国古建筑的典型风格、形式美感、特有的图案纹样等显性元素产生初步感知和情感认同。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韵味也在悄悄地浸润着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对地域文化中一些传统的工具、材料及繁杂的操作工艺,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用一些便捷材料替代原始材料,也可以简化操作

8、方法和工艺流程,投放半成品材料。如制作泥泥狗时,幼儿可用手工泥代替河滩胶泥,用各色橡皮泥、纸粘土代替染料和逐层上色工艺。简单、轻松的创作过程更能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动态课程管理,趣化活动过程自由自主、动态开放的课程管理形成充满张力的课程态势,凸显了幼儿在课程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文化探究兴趣,支持幼儿的艺术表达。开放的创作氛围。我们为孩子提供开放的艺术创作空间,使课内和课外结合、活动和生活结合、平面和立体结合、静态和动态结合,开辟了亲子和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等多种地域文化呈现渠道,把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中,丰富孩子的认知。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经验,捕捉幼儿兴趣,

9、进而规划活动、研发课程,使幼儿在参与中了解、在应用中传承地域文化。丰富的活动材料。周口是农业大市,富有本土特色的自然材料丰富且取材便捷,如麦秸秆、草籽、蔬菜、瓜果等。有效发掘和利用幼儿身边的乡土材料,有利于幼儿进行生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同时,幼儿在收集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增进对地域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的了解,赋予材料情感色彩。在“农家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大量的自然材料,感受它们的质地、形状、色彩,并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撕一撕、揉一揉来体验材料的可塑性,想象不同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创作出树叶拼贴秋娃娃、瓜果拓印瓜瓜乐、秸秆借形添画秸秆变形记等作品。多元的表达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理

10、解、兴趣和喜好,大胆地运用实地写生、主题意愿画、装饰画、版画、拓印、手工、布艺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而随着孩子对文化资源的深入了解,园所课程范围也得到拓展和延伸。在孩子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孩子们把布老虎、泥泥狗的造型、色彩及图案应用到服饰设计中,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开展角色表演庙会嬉戏,自制玩具“趣玩泥泥狗”,进行“沙颍河大桥”主题搭建。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思考、在研究中完善。面对课程实践中的任何问题,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地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关键在“融”,客观审视文化与幼儿、文化与艺术、文化与课程的各种关系,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多维度融合,搭建起相融互生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项课程内容、每一次课程实施成为孩子探索的过程、快乐的体验、心灵的浸润、精神的升华。(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YB1547)(责编韩玉兵侯心雨)幼教园地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