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学科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_张贝贝.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636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科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_张贝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理学科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_张贝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理学科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_张贝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306048地理学科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张贝贝姚晓雨张广花*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学校教育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主要渠道。地理学科与黄河文化关系紧密,为有效传承黄河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知识载体,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实施状况较不理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研学旅行、丰富课程资源、完善课程内容及构建信息技术平台等方式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关键词:地理学科;黄河文化;资源开发;研学旅行2021 年 10 月 8 日,中共

2、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要从战略高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系统阐发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1。学校教育是向青少年宣传黄河文化的有效方式,是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全省大中小学大力弘扬和推广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成为学生们校内学习和校外研学的一项必修课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黄河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及其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内容之一,并被选入中学地理课程

3、中。黄河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及生态保护等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内容,而其历史沿袭、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人口分布、城乡发展、经济结构、交通布局等则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因此,地理学科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有机融入黄河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黄河文化的内涵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务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规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强调的地域范围是黄河流域内,形成方式是人民长期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黄河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一种独立文化,文化领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科技文化领域最突出的是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以自身强大的同化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融合异质文化,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主干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自此发展到鼎盛时期;自宋代以后,由于战乱不断发生,加之黄河泛滥,发展进入了滞缓时期3。从黄河文化的含义与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可分析出,黄河文化具有根源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灵魂性、原创性及忠诚性等特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与各种地域文化融合、交流、碰撞,取长补短,从而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产生了农耕文化、

5、汉字文明、都邑国家、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思想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展现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无私奉献。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的现状调查(一)调查基本概况为了解地理学科中融入黄河文化的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依据已有黄河文化的研究文献,结合地理教学实际,针对中学地理教师设计了调查问卷。于 2021 年10 月 21 日和 25 日通过问卷星对参加河南大学“2021 年河南省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的河南各地市初中地理教师以及郑州市和开封市的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的目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建议。共收回有效问卷 172

6、份,其中初中地理 94 份,高中地理 78 份。在学校类型方面,来自县市以上的初中地理教师占 649%,高中地理教师占 9487%;在教师学历方面,本科学历以上教师占 9826%;在教龄方面,教龄在 11 年以上的初中地理教师占 9255%,高中地理教师在教龄方面占比较均匀,基本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老师。总体上看,所调查教师大多数来自县市级以上中学,专业素养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且都较重视地理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黄河文化在地理学科中的渗透状况。(二)调查结果分析1教师对黄河文化内涵的认识较全面关于中学地理教师对黄河文化内涵的认识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理解、特征辨识和精神价值分析。541

7、科技风 2023 年 2 月理论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内容:在黄河文化概念理解方面,85%以上的中学地理教师认为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成就,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的多元统一的文化体系。在黄河文化特征辨识方面,9651%的教师认为黄河文化具有根源性。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来自河南各地的地理老师对黄河文化力量的感受颇深。85%左右的教师认为黄河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黄河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纳、融合不同种类的文化形态,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对黄河

8、文化的灵魂性、忠诚性和原创性认识程度偏低,各占 6136%、5814%、4535%。在黄河文化的精神价值方面,8779%的中学地理教师认识到黄河文化具有人民本位论和民意顺从论的精神价值;8721%的教师认为黄河文化具有追求和平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的精神价值;7791%的教师认识到具有黄河文化具有追求普遍的仁爱精神的精神价值;过半的老师认识到黄河文化具有追求社会公正和经济平等论的精神价值。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学地理教师对黄河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精神价值认识较全面,但有关黄河文化的深层意蕴还有待加强。如黄河文化的仁爱精神、追求社会公正等精神价值,黄河文化的灵魂性、忠诚性及原创性等特征。2教师对

9、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价值的认识较好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黄河文化与地理学科联系很紧密,并且认识到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90%以上的教师对黄河文化教育价值的认识较好,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融入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调查结果显示,98.26%的教师认为融入黄河文化可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文化涵养。8779%的教师认为融入黄河文化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文化滋养。80%左右的教师认为融入黄河文化可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75%的教师认为融入黄河文化可以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总体来看,地理教师对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融

10、入黄河文化持积极态度,但如何更好地讲好黄河故事,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还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黄河文化素养。3地理课程中涉及黄河文化内容较少,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教师融入黄河文化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分析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有关黄河(或河流)方面的内容如下表 1 所示。地理教材或教学中呈现的黄河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事实描述与原理阐释,而从文化的视角,挖掘黄河故事背后的深层文化意蕴较少。如八年级上册中的河流 部分,主要讲述了黄河的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及流速等水文特征及黄河对沿岸人民工农业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中讲述了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1、。对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895%的地理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8779%的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涉及黄河文化的内容较少;73%左右的教师认为是由于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黄河文化出现困难。目前地理教材是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材料。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学资源所不能替代的,地理教材涉及黄河文化的内容少,直接影响着教师对黄河文化的开发意识和重视程度。由于教师太过于依赖地理教材,加之自身对黄河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深刻地解读地理教材,因此不能将黄河文化相关内容与地理教材适宜地联系

12、起来。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中,从而弱化对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尽管多数教师对黄河文化有较为全面地了解,但对黄河文化与地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研究不够,使得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的实施现状较不理想。表 1 中学地理课程中有关河流(或黄河)内容的章节与课标要求章节课标要求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八年级下第六章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

13、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章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641理论研究科技风 2023 年 2 月三、地理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的建议(一)通过研学旅行体悟黄河文化调查发现,9070%的教师建议通过研学旅行体悟黄河文化。随着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以来,研学旅行日益成为教学及其研究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地理学科由于具有突出的实践性与区域性特征,研学旅行成为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有效方

14、式,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都在尝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与黄河关系十分密切,孕育了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不仅保存着人们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艺术等资源,还流传着精彩的黄河故事。这些重要的黄河文化课程资源,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较强的优势条件,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化涵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地理知识为载体,通过设计有关黄河文化不同专题(水资源开发、水患治理、民俗风情、工农业生产方式等)的研学旅行,可加深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理解,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黄河文化的深层意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二)丰富黄

15、河文化课程资源尽管多数地理教师对黄河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人文地理状况有较好了解,但从文化的视角解读这些地理现象、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方面,对部分地理教师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知识。因此,8953%的教师建议丰富有关黄河文化的课程资源,以便根据相关的地理知识,融入相应的黄河文化内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都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指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是国家,还包括学校和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观,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70%左右的教师选择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在地理学科中融入黄河文化。黄河流经我国九个省份,黄河文化

16、对这些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地理学兼具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性质。8023%的教师选择通过与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融入黄河文化,这为多学科联合开发黄河文化课程资源指明了方向。如地理教师在讲解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 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时,涉及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黄河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分析黄河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从经济角度分析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从政治角度分析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分配与管理等。通过跨学科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地理教材中适当融入黄河文化方面的内容初、高中地理课程中都设置有河流方面的相关内容,如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河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中河流地貌的观察判读、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流域内协作开发水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意义。这些内容注重黄河或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与阐释,尚缺少现象、事实背后的精神、理念、价值及制度等层面的深入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