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刊专稿: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2 0 2 3年第1期 2 0 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徐拥军1,2 龙家庆1(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 0 0 8 7 2;2.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 0 0 8 7 2)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今后档案文化服务提供指引。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档案工作的任务要求,以档案范式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文化表征角度阐释档案价值的意蕴所在,包括凭证价值、遗产价值、情感价值和舆论引导价值。同时,以中共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具体部署为遵循依据,从“引领意识形态、塑造核心
2、价值观、培育文明风尚、繁荣文化事业和讲好中国故事”等五个方面提出档案价值的实现路径。关键词:文化自信自强;档案文化;档案价值中图分类号:G 2 7 0 收稿日期:2 0 2 2-1 1-0 7作者简介:徐拥军,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思政教育;龙家庆,博士研究 生,研 究 方 向 为 档 案 学 基 础 理 论、数 字 人 文、数 字 管 护,本 文 通 信 作 者,E-m a i l:j i a q i n g.l o n gr u c.e d u.c n。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奥运档案开发利用体系研究”(2 2 ATQ 0 0 8)。1 引
3、言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下文简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蓝图,鲜明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档案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和精神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国家文化基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倡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广泛宣传中华文化探源工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2档案作为中华文化之源、中华
4、文化之根的历史见证,积蕴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力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档案在现代社会发挥的多重价值,受到档案学3、文化遗产4、媒介传播5、国际关系6等众多学术领域的关注。自2 0世纪5 0年代以来,以吴宝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档案学科建设者,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学,呼吁“以利用为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7,深刻指出“档案在国家的物质文明 建 设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中 都 有 不 可 忽 视 的 作用”8。新时代中国档案学者们禀赋着国家发展脉络,不断审思和平衡档案文化事业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民族化和国际化、封闭
5、式和开放式。相关研究基于文化自信战略框架进行探讨,聚焦于用档案来构筑历史记忆9、增进国家认同和塑造国际形象1 0,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研究成果。其中,档案价值发现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议题,如面对社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冯惠玲1 1探讨了当代身份认同中的档DOI:10.16113/ki.daxtx.2023.01.009 2 0 2 3年第1期本刊专稿: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2 1 案价值,覃兆刿1 2从现实治理和文化传承双重视角提出“档案双元价值”,徐拥军等1 3分析了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档案价值的实现,彰显了人类作为社会主体的意图及意志,该主体化过程反映出人们对公共价值的追求
6、、对公平正义的呼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新时代要求一脉相承。为进一步探讨档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阐释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价值;同时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价值的实现路径。2 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价值发现“中国价值”是中国社会实践变革和对“现代性文明”的反思,而且社会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和履行,是民族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1 4档案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延续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具有深沉的文化基因和浩瀚的文化知识,是最权威、最直接的历史原始记录。1 5档案既是文明产物和文化载体,也是
7、文化自信自强的一种信息表征,具有多重价值意蕴,这在“档案范式理论”的不同层级中得以具体呈现。2 0世纪8 0年代,托马斯库恩(T h o m a sK u h n)的“范式”理论引入档案学领域。1 9 8 7年,在信息技术冲击背景下,加拿大档案学者休泰勒(H u g hT a y l o r)首次提出档案学的“范式转型”(P a r a d i g mS h i f t)1 6。到2 1世纪,被誉为国际档案学里程碑式学者特里库克(T e r r r yC o o k)结合欧洲档案学观念和战略,优化阐释档案范式理论,并提出著名的“四个范式”档案正在经历“证据、记忆、认同和社群”四个阶段,描绘了1
8、 8 9 8年以来的西方档案学观念变化。1 7与此同时,中国档案学者站在中国立场,提出适合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理论范式,如胡鸿杰、丁华东、徐拥军、陈祖芬等学者均对档案范式作出深刻论述。1 8档案范式理论为正确理解档案文化功用提供了分析框架,也为科学认识“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本文基于档案范式理论,分析档案价值实现的不同层级,并指出对应场景和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档案价值在不同层级呈现出一种文化积累的趋势,它具有价值回溯和效能升级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层级之间并非线性的取代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延展、补充和交叠状态。2.1 档案是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凭证
9、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图1 档案价值实现的不同层级成了档案的凭证价值。这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是对证据神圣性的尊重。档案记录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决议的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地见证了党带领广大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这种凭证价值通常体现在经济、行政、法律、民族等事务中,从文化资源层面实现溯根问源。具体来说,档案内容及其形式,都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印证着民族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光荣征程。一方面,档案能够驳斥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统一的幌子。例如,2 0 0 8年,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针对西藏“31 4
10、”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公布了元代以来部分涉藏档案,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次证明档案史实胜于雄辩。1 9又如,于2 0 1 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 南京大屠杀档案,证据确凿、存史留凭、铁证如山地揭秘抗日战争史,驳斥“精日分子”投机言论。可谓“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档案镌刻着卫国先烈、建党先驱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贡献。2 0另一方面,档案能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印刻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以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为例,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起到了基础性和依据性作用,有力见证了
11、中华民族谱写人类历史的新纪录。此外,有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蛟龙潜海、军工生产等“国之重器”的科技档案资源,全面真实有力地记录了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民族复兴之路。2.2 档案是弘扬中华文化基因的珍贵遗产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相辅相成,促本刊专稿: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2 0 2 3年第1期 2 2 成了档案的遗遗产产价价值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动态发掘档案遗产价值提供契机。习近平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言,倡导“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 1,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方
12、向。按照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内容规定,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文献、手稿等物质遗产需加强保护。但档案不同于一般文化遗产和历史遗物的是,它以具体内容反映了形成主体从事特定社会活动情况,具有较高的查考作用。目前 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各国文献藏品4 2 7组,其中档案占很大比例,我国已有1 3组档案入选该名录。中国文化风采走向国际舞台,获得国际社会认可,极大增强了国家文化自信。如2 0 1 7年入选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作为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丝绸文化,还原了“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近代中国繁荣景象,还在经济、文化、美学、历史
13、领域发挥档案遗产价值。2 2这种珍贵的遗产价值不单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集萃凝练,还彰显了当今社会文化的交融,并镌刻在文化交流互鉴的新征程中。档案遗产价值激活了它的记忆属性,这份记忆通过对静态和动态档案的再现,为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新知识提供前提条件。事实上,依靠档案形成的记忆能够保证认识世界是理性的,国家记忆也因此获得建构和传承。例如,京杭大运河遗产持续推动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动态的档案方案。正是建立在丰厚的档案遗产基础之上,中华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和绵延,实现文化代际传递和横纵传播。基于原始档案遗产形成的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既是回溯性的重构,也是展望式的建构,它折射
14、出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表达,书写着关于人民曾经历或正在参与的事情。例如,北京奥运档案通过发挥遗产价值,支撑起双奥遗产的可存续和可传承,助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展现出中华文化基因的自信自强。2 32.3 档案是凝聚和维系中国精神的情感纽带档案触发历史、记忆、文化的情感共鸣,构成档案的情情感感价价值值。2 3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的档案资源,能够承载国家民族的记忆痕迹和情感认同。然而,当代中国精神却面临严峻挑战 内有社交网络挤压人们精神空间,外有西方文化伺机渗透入侵。为此,冯惠玲指出,在国家体制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身份变迁中,个体角色多重性和人际关系模糊性容易诱发
15、对精神归属的追求和迷茫,需要通过档案参与建构与强化集体记忆来实现身份认同”。2 5事实上,档案价值在当代身份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结绳刻契、甲骨金石、青铜石刻,到竹木简帛、纸张文书,再到电子档案,都记录着人们过往活动和群体发展历程。例如,广州市档案馆2 6精选1 6 0余件文书档案,2 0 0余张照片档案,3 0多组实物档案,讲述广州中轴线上每座地标性建筑发展变迁史,凝聚社会成员的建设情感;晋江市档案馆2 7通过编研和展陈1 3 4件侨批档案,开展“敢为人先、爱国爱乡”价值观教育,紧扣“诚信”“敬业”“情义”“拼搏”等侨批文化内涵,将“乡愁”贯穿其中,以此增强海外华侨的身份认同和族群情感。“
16、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2 8档案蕴藏着中国精神和民族情感。在2 0 1 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 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曾对“中国精神”作出生动阐释,提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 9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里,档案资料记录了阶段性成就的真实影像。它既凝结了党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坚定信仰,也记载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历史伟业,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情感唤醒、情感凝聚和情感认同。2.4 档案是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媒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档案作为塑造党和国家形象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媒介,能够发挥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的舆论引导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近年来,西方国家从文化方面对中国实施文化舆论打压,炮制“中国威胁论”,引发“文化信息战”,甚至歪曲党的光荣革命历史。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