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简介:蒲清平,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蒲清平,黄媛媛(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
2、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
3、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二是紧扣“融料”“融点”“融机”,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诞生的杰出榜样、孕育的精神谱系,各学科专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
4、、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三是讲好“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抓住时代之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讲深;结合学术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讲活。四是落脚“内化”“外化”“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将蒲清平,等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强化使命担当。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
5、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入;道理学理哲理;内化外化;新时代十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课程思政
6、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因此,系统回答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何融入课程思政、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做出系统梳
7、理与前瞻思考,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不竭养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以党的理论智慧与实践主张教育与形塑大学生,是为党和国家稳基业、为个体发展辟进路、为课程思政谋创新的应有之义。(一)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与精神家园,实现党和国家永续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之所在、心之所向、情之所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单边主义、地区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耦合作用,严重影响和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事实上,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矛盾和问题依旧突出。为此,习近平
8、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影响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是保证党和国家妥善应对“两个大局”、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认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认同和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
9、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体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划了未来的大政方针,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增进大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学生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对“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论断形成高度认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二是有助于大学生明辨大是大非,维护国家利益。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位于敌我势力的角力区、虚拟现实的连接点、正误思潮的交锋处,有
10、可能被敌对势力、网络世界、错误思潮蛊惑和误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厚植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事关国家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战略清醒、捍卫国家利益。三是有助于大学生受到使命感召,投身国家建设。无数人的贡献“融合成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由此才能够形成助推国家永续发展的动能。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大政方针,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开展使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重托,有助于大学生在使命与
11、责任的感召下,增强参与国家建设、推动国家走向永续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标识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到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均表明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终极关怀的呼应与践行,又是回应时代呼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孕育与脱胎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社会主义五百年、建党一百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新时代十年发展历程中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系统性整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蓄力成才。一是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为拥有崇高理想的追梦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力量源泉。党的二十大立足于我国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状,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愿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大学生站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关联,有助于大学生受到理想的激励,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做精神昂扬、勇毅前
13、行的追梦人。二是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为坚定人民立场的奉献者。立场问题是根本性问题,“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人民至上的立场融入课程思政,联系现实生活,对人民的中心地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江山”“守江山”的功劳作出刻画,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尊重人民的敬畏之心、回报人民的感恩之心,摆脱“小我”的安逸满足,追求“大我”的价值实现,坚定人民立场、了解人民诉求、满足人民期待,培养为人民服务与担当奉献的理性自觉。三是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党的二十大贯穿着“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
14、造新的伟业”的逻辑与观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大学生对实干兴邦的重要意义形成深切认知,将蒲清平,等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反对空谈、矢志实干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课程思政是实现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双提升的系统性工程,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然之策。守正创新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程思政教学唯有摒弃“万古不变的教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够保证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党的二十大将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凝练与升华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策略,
15、既引领着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又极大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与思政内容。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是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一是有助于教育思维革新。“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教育思维指导和引领教师的课程思政准备、实施、评估与反思。党的二十大凝结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全面系统的辩证思维、知古鉴今的历史思维、勇于开拓的创新思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促进教师革新教育思维,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新动态、行为新变化、成长成才新诉求,挖掘存在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教育资源,运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
16、手段,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拓展学校与社会相协同的教育场域,为课程赋魂、为教学赋能。二是有助于教育内容更新。大学生是“常为新的”和“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追新求异的认知偏好要求课程思政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党的二十大诠释了我国取得的最新成就、面临的最新风险、未来的最新任务、肩负的最新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可增进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丰富的育人元素,蕴含着深刻的育人价值。将这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课程思政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从理论上讲是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的,从制度上讲是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从实践上讲是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这些伟大成就融入课程思政,既可丰富课程思政的思政素材,又可坚定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