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党建引领在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_施祺.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5769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引领在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_施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党建引领在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_施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党建引领在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_施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62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党建引领在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文/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施祺邱洁顾丽萍吴晓东党建引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在促进上海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对应急队伍建设提出考验,也对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在应对突发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院前急救行业更要把党建引领作为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心骨”,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保障作用。一、上海市“1+9”院前急救机构的应急管理模式(一)上海市“1+9”院前急救机构基本情况。上海市院前

2、急救机构包括1个市急救中心和9个区急救中心,均为独立建制,分别隶属于市、区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市急救中心负责中心城区(7区)、各区急救中心负责所在行政区域的院前急救业务。市急救中心对各区急救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急救分站189个,上海市院前急救“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年2020年以市府实事项目方式新建分站55个。通过增设急救分站,缩短了急救服务半径,急救分站平均覆盖半径约为3公里。据调研统计,至2021年三季度,全市共有急救从业人员3964名,一线从业人员3590名,其中医护人员1022人,占一线从业人员总人数的28.5,调度人员241人,驾驶员1107人,急救员122

3、0人。(二)上海市“1+9”院前急救机构党组织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市院前急救行业共有10家党组织,21个党支部,585名党员,设立行业党员先锋车46辆。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党员共同参与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构建行业党建的协调、共建、运行机制,2021年成立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党建联盟。党建联盟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和9家区医疗急救中心党组织共同组建的行业党建工作平台,这是院前急救系统探讨新形势下有效提升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卫生改革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平台。通过行业党建联建,整合联盟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嵌入“红色引擎”,以“互联+”“协同+”“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品牌联创、业务

4、工作联动、党建成果共享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创刊联盟党建信息专栏,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和成果,每月发布一次。发起“我与卫生共发展百年风华展辉煌”摄影展评活动,共收到来自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10个急救中心的参赛摄影作品50余幅。行业联盟的创立,为全面提升行业精神面貌,共同讲好急救人的故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二、党组织在应急事件管理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更要把党建作为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心骨”,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承担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及疑似病例院前急救和转运的唯一机构,从党

5、建引领的政治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党组的部署和要求,我中心在保障日常急救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其他疑似病人的转运工作。(一)成立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党员应急队伍。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成立行业党员应急队伍、党员先锋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党建引领下,各区急救中心党组织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考验,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掌握疫情、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名党

6、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个标杆。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院前急救联盟行业“党员先锋车”正式成立。以创建党员先锋岗为契机,强化先锋意识,本着“组织活动必【摘要】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由1家市医疗急救中心和9个郊区急救中心构成(“1+9”模式),10个单位分别隶属不同行政管理体系。期望通过研究,深入分析在各类应急事件中,通过各单位间党组织的联动,加强日常演练,提高反应速度,建立党员干部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关键词】党建引领;急救体系建设;党员应急队伍第 63 页2023/1 (下)总第403期有党员、紧急任务必有党员、创新创效必有党员,模范带头必有党员”的理

7、念,市医疗急救中心联合各区医疗急救中心设立“党员先锋车”46辆。统一、醒目的“党员先锋车”标示牌的亮相,激发了党员们的职业荣誉感,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工作干劲上来了,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打破壁垒,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是指120调度中心开始受理急救呼叫至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在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规定了三项核心指标: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急救车辆数量达到每3万人1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增设急救站点、增配急救车辆都是为了实现“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通过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党员应急队伍的建立,使得在一些重

8、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大型会议保障工作中,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和“进博会”院前急救保障中,党员应急队伍的响应速度得到大大提高。三、党建引领在应急建设中的正向作用发挥(一)应急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没有一支政治素质合格、业务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为基础,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强大战斗力的。在重大考验前,整个集体都能形成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在党建引领下,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充实专业人员队伍,形成党员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在应对各种灾害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二

9、)救援指挥体系顺畅高效。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组织指挥体系,建立了上海院前急救系统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全市统一的120受理调度系统,能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灾情监测预警、及时响应、现场处置、信息收集报送和风险评估,建立了顺畅的联防联控机制。(三)现场救援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通过行业间党组织的共建,建立党员应急队伍,各区急救中心形成经验交流平台,不断总结各种灾害医疗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现场救援标准规范,增配提升救援装备,应急响应、自我保障、现场处置和协同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各类灾害救援实战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四)应急培训演练常抓不懈。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全市急救中

10、心制定了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加入行业党员应急队伍力量,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赛促练,效果明显。2021年,举办长三角联合应急救援演练,上海市、浙江省开展了跨区域卫生应急综合救援能力演练。(五)立体救援提升效率效果。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一江一河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在双方党组织的不断努力下,院前急救与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救护项目合作,成立水上急救分站,标志着上海市陆上与水面急救一体化建设与联动拉开了新的序幕,同时完成了院前急救“十三五”规划既定的“建立上海市水陆空立体救护模式”目标,全面构建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四、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应急体系建设得到一定的加强,但经过课题调研,发现

11、上海市院前急救行业在应急救援运行管理、硬件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性质、时间、地点不确定。由于郊区急救中心归属于区卫健委直属管理,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造成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和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异性,普遍未建立长效财政保障机制,尤其是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相对薄弱,应急队伍建设及应对灾害事故能力不强,短板效应明显。(二)党员数量不足,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据统计,全市院前急救行业党员数量占从业人员的14.8%。以市医疗急救中心为例,一线党员数在职工中的比例不够高。目前在

12、职职工中党员占比16.52%,一线职工中党员占比9.11%。2018年至今,中心发展党员22人,但同期离职年轻一线党员15人,占发展数的75%,导致党员应急队伍建设后劲不足。需要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尽管已经组建了部分专业化救援队伍,但人员数量规模有限,多数情况下仍由院前、院内医务人员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由于缺乏专业化培训,难以保证救援能力的稳步提升。(三)硬件装备、物资储备不足。灾害事故的救援效率和效果与车辆装备、物资储备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经过调研发现,院前急救机构没有应急物资储备存放固定场地,大量急救车辆和物资只能租赁仓库临时放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64 页

13、2023/1 (下)总第403期置。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没有建立异地安全备份功能,一旦发生意外险情,应对乏力。同时,救护车标准化洗消点建设缺少规范,市区没有场地予以实施,这些与服务上海城市公共健康的能力要求存在距离。(四)数据收集信息化水平较低。灾害事故救援的成效评估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灾害事故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科学合理调配救援力量和资源、提高救援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的信息收集、报送和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和精准性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五)培训演练实战实效性不强。培训演练是提高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和效果的重要基础。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培训和演练对实效性的评估不

14、够重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非常重要,当前知识技能普及力度远远不够。(六)空中救援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上海市在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发展成熟。在国外,直升机参与灾害事故救援已成常态,效果显著。我国近年来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当前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缺乏制度设计,存在政策空白。五、党建引领促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议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及时抢救病人、挽救生命、保障群众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海市急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较好地担负起了院前急救、社会急救以及重大灾害抢险等任务,但如何进一步在党建引领下,

15、加强上海市院前急救应急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如下建议。(一)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是灾害事故紧急救援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和运行经费补偿保障机制。比如: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公安、消防、航空、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交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民政、旅游、影视等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二)强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党建引领下,须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锻炼模式。急救医生是中心的核心人才队伍,决定着未来医疗急救的方向。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共识,

16、补齐急救医师人才短板,以更强的责任感抓人才工作,创造各尽其能的用人环境。对照“1+5”文件精神,积极制定“十四五”期间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计划。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好“医疗急救人才建设”的大文章,为上海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院前急救人才队伍,是提升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院前急救服务供给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级的必然要求。(三)完善硬件装备、物资储备。应制定车辆、装备、物资储备配置和建设标准,加大研发力度,确保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每个急救中心设置车辆洗消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设立防护装备和物资储备标准。在每3万常住人口配置一辆高性能底盘救护车的配置标准基础上,加强特种车辆的配置种类和数量,负压救护车的配置数量不少于车辆配置总量的40%。(四)提高数据收集信息化水平。当前,5G技术已经引入院前急救行业中,应进一步推进智慧急救项目,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先进技术,梳理灾害事故救援流程和关键节点,构建数据处理信息平台,明确信息收集和报送路径及层级,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确保救援决策的科学、合理、高效,完成数字化转型覆盖全市所有区有急诊救治能力的医院。(五)加强培训演练实效性评估。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