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9 月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景观空间可持续设计研究李益萱俞佳陈玲李明珠(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 0 32)摘要:文章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以可持续设计理论为指导,分析我国社区发展现状,从以人为本、文化传承、数字化建设三个角度,对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共空间提出优化设计原则,提出在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空间整体性营造、智慧社区、疗愈性景观的方法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适老性优化,为老龄化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关键词:社区空间;养老;生态可持续0引言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区成为了老年人主要的生活与娱乐载体,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成为国家积极鼓励的养老模式 。我国在社区养老方面制定了
2、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激励措施,但很多社区在建设与更新的同时忽视了空间的适老性问题。当前我国许多社区还存在着同质化、功能与需求不匹配、适应性与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在数字科技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为适应我国的老龄化背景,社区空间建设待改善。1概念分析1.1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从1 9 9 9 年步人老龄化时代,至2 0 2 0 年,全国6 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达到1 8.7 3%,中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大国之一。至2 0 50 年,全国6 5周岁以上人口比例估计将超过2 2.4%。老龄化是全世界社会变动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长时间的国情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发展时期短,人口数量庞大,也
3、将产生一些诸如城市老龄化服务发展、居民社会养老等需求问题。欧美一些国家较早进人老龄化社会,对我们而言虽在手法上有可借鉴价值,但我国社会体制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别,相比于西方更注重家庭型养老模式,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基本居住在家庭及社区内。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其家庭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这常常导致老年人无法居住到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所以必须作者简介:李益萱(1 9 9 9 一),女,汉,山西忻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俞佳(1 9 9 9 一),女,汉,浙江嘉兴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陈玲(1 9 9 9 一),女,汉,江西宜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李明珠(1 9 9 8
4、一),女,汉,江西南昌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74规划设计文章编号:2 0 9 5-4 0 8 5(2 0 2 3)0 9-0 0 7 4-0 3针对社区空间中的养老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构建可持续养老环境是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1.2社区发展我国社区原指存在于一定地域之内的公社团体及共同体,社区具有特定的生活空间、公共设施以及文化制度,处于同一社区内的居民在生活方式上也较为一致,具有强烈的社区归属感。我国城市居住区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系统化居住空间的产生,诞生了“里坊制”体系;其次是受宋代经济发展影响,商业繁荣,居住空间逐渐由封闭过渡到较为开放的形式;再次是
5、近代以北京、上海等城市为代表,在西方体制影响下产生的新型居住空间结构;最后是上世纪8 0 年代计划经济后产生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也是我国现存最基本的社区空间形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可持续、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成为社区建设新方向。1.3可持续设计生态与持续发展从狭义原则上看指的是生态层面的意义,所指的是自然环境以及资源问题的保护,生态设计要贯穿在社区的整合建设过程中,从社区建设开始,在使用的原料上就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原料的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环节中,尊重生态设计3R(R R e d u c e、R e u s e、R e c y c l e)原则,尽可能减少废
6、弃与污染,降低能耗,维持生态平衡。在尊重自然的同时,也要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建设使用舒适安全低耗能的材质,既能满足老年居民的适老化建设需求,也便于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传播。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区生态必须做到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将城市记忆融人社区空间营造,满足老年人的社区认同感。保持社区内活动场地的复合性与生活交往的丰规划设计富性,探索适应自身国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区发展新途径。2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现状2.1空间情感失落我国近些年城市社区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建设,塑造了城市形象,但居民的生活质量却褒贬不一。工业革命后的美国是带动全世界现
7、代化城市建设的标杆,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将房屋当作是“人类居住的机器”,将城市当作“增长机器”。我国一些开发商纷纷效仿,在城市各处大规模的树立起一座座造型类似的钢筋混凝土机器。近些年我国城市的快节奏发展带动社区大规模建设。由于人口的增多,城市旧社区在拆迁改建的基础上逐步纵向发展,原本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老城区也逐步被高楼大厦所覆盖。为了与社区阶级相匹配,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再贴合民众生活。道路两旁修剪整齐的灌木、人造山石、欧式大门、金色镶边栅栏成为了高层住宅区的“标配”,社区空间组成生硬,配套设施单一,街道两旁各式会所代替了原有的小商小贩,缺少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铺,空间大而无当,很难衍生出与
8、社区街道有关的商业或社交行为,缺少了人情味。社区规划如果纯粹寻求国际上的“大同”而忽略了地域性文化特征,忽视人的利益与需求,对当地居民真正生活需要的模式与概念产生曲解,那城市社区的建设便只能成为一个“乌托邦”。2.2邻里关系淡漠在现代主义引人之前,我国社区还是最传统的街坊制,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群体关系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居民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强烈。即使后续单一式的单位社区建立,邻里交往关系也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彼此之间仍旧保持着合适的社交尺度。随着城市社会结构转变,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专业的社会组织或机构承担。居民在社区中活动的时间与机会减少,邻里功能外移,由此也带来了社区邻里交往的消极影响
9、,邻里关系淡漠,缺少亲密感与归属感,居民无法在社区中获得情感满足,个性无法得到诠释。尤其对于一些特别需要情感关怀的老人或儿童来说,他们的情感也伴随着社区空间的失落而走向衰落。当人与社会的关系松弛,会产生孤独感,间接导致心理疾病患病率及犯罪率的提升,从而对社区安全性产生威胁。3老龄化社区设计原则3.1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未来老CREATELIVING龄工作的目标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2 。人口老龄化势必将深刻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及其生活空间,居民在步人老龄后,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功能衰退,社区要基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分析适老化与可持续
10、设计思路。老年人对社区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容易缺乏安全感;自理老人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介助老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强烈。在对社区进行适老化与无障碍化的空间改造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原则,重点满足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提高社区空间可达性与交往便携性,加大对特殊人群的设施建设,促进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提升,最大限度将设计适老化与可持续体现于社区空间中。3.2坚持文化传承在我国道释法等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住区文化,从宅基选址的屋舍布局,再到房屋构建形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与传承。同时,地域文
11、化是社区适老化更新设计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作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与见证者,对社区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历史文化体现在社区建设中能够引起老年居民的共情。社区设计应植根于城市记忆与文化历史,在塑造社区整体环境意象,完善社区功能的同时,展现城市特色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与同质化严重的社区相比,具有文化底蕴的社区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3.3加快数字化建设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增多,社区建设速度加快,社区管理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社区数字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状况,从而使社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得到整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社区建设是基层
12、政府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高效手段,也是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感的有效手段。加快数字化建设,以社区为导向,构建数字化网格管理模式,面向社区生活为居民提供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涵盖社区智能化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管理、社区数字化应用设施等领域,可以为社区高龄人群在信息检索、文化阅览等方面体提供一系列方便快捷的智慧化生活体验,打造社区综合管75规划设计理平台,积极营造智能社区适老化设计。老年人用户社区再教育的需求与特征,根据老年人的4老龄化社区可持续发展策略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再进行教育培训,智能化教育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4.1空间整体性营造
13、教育相融合。社区空间营造应摆脱传统的现代化、同质化设4.3疗愈性景观配置计,找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形式与功能相统一随着生态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完善,社区的设计手法 3。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集中的传统老旧被看作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子系统。植被有其自然的生社区空间更新中,除建筑与硬质铺装的翻修以及增加长规律,社区植被在前期种植过程中,以尊重自然、具有辨识度的导向系统外,公共设施的统一建设也利保护自然为原则,依据植被的生长习性来合理安排种于提高社区整合率,以点到线,将散乱在各处的景观植,最好选用乡土植物确保空间植被的成活率,合理设施连接成片,将社区空间联合成为一个整体。整合土壤、植物、微气候等元素
14、,保障社区生物景观此外,社区规划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商圈、生活圈多样性。在社区植被后期的保护与管理当中,应注重的联系,在社区规划中,应按照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植被本身的形态保护,切忌同质化、拟象化的植被形合理布局,减少社区的封闭程度。对于老年人居多的态产生,尽可能地保留植被本身的自由形式。同时,社区,考虑到该群体日常买菜、休闲、接送孩子上下老龄化社区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学等出行目的,为其建立1 5min生活圈来匹配社区老此,社区的景观布置可以利用社区农园形式,让老年年人的生活需求。通过分析老年人出行特征提出小范人参与到社区景观的共同设计当中,因地制宜、因人围生活圈,以步行不超过5mi
15、n为宜,约1 8 0 2 2 0 m,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景观。可鼓励老年人动手同时构建小于老年人步行1 0 min的疲劳极限邻里活动参与园区建设,通过亲手栽培社区植物协同种植等手圈 4 ,构建合理的区域分布,加强对沿街、沿路、建段增加社会交往,产生社会认同感,感受到自身价筑周边等区域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网值,达到老年人群在社区中的尊重需求与自我价值需络结构,提高社区品质。求的实现与满足。4.2数字化与智能化社区建设5 结语加快社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首先应加快建设社区卫生医疗设施,通过对卫生医疗服务统筹规划,建设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医疗平台,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帮助老年人
16、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数字化医疗平台存储数据,实现与三甲医院医疗数据互通,提升医疗整合能力;通过互联网搭建智能家庭护理平台与家庭、街道、医院之间的信息联系,社区老年人也将配备具有数据传输能力的智慧健康管理设施,通过智能家庭健康照料平台,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老人手机移动终端或PC客户端,查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老人健康信息发现异常后,工作人员将及时到场检测,并开展健康照料服务,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生活质量;建立人工智能运动基础设施体系,对社会的公共活动健康设备、社会场馆等运动基础设施进行智能规划,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平台实现智能信息互动,以此建立老年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体系。同时重视社会
17、智能设施应用,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硬件设施改善,以促进公共活动设备的高智能、适老化;构建互联网上老年再教育平台,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课程课件的共享和互动交流,结合76当今城市人口老龄化大环境下,老旧社区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现代社区应以适老化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可持续理论等科学思想为指导,以遵循人的发展需求、自然的发展规律为原则,从可持续、文化传承、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通过各部门参与社区共治,构建居民友好、开放安全、文化传承的的多元化社区,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健康养老提供方向参考。参考文献:1陆宁,李芳宇,刘昌贵,可持续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的优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 0 1 8,39(22):164-170.2杨玲,宋靓珺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分解研究 J人口与经济,2 0 2 2(1:9 0-1 0 5.3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 0 1 3(3):6 0-6 4.【4 丁凡,乔治,曹文珺工业社区综合养老模式下的适老化公共空间重构及设施更新J包装工程,2018,39(16):16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