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84 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葛亦鸣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摘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课程思政的浪潮,从而构成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的转变,从独立的学科知识延伸至思政元素的投入,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一定的转变,有效创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为当前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亟需专业教师贯彻更加严苛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日语知识和日本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现代化中国,合理地看待世界。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日语专业教学环节,从而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关键词: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日语;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434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该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本文主要基于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途径等方面探究课程思政和日语专业教
3、学的融合。1 贯彻落实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2018 年教育部门颁布了新时代高教 40 条这一指导文件,其中强调:“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作为日语专业课教师,我们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日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勇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培养既能肩负起建设祖国之使命,也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之责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国外
4、虽然没有和课程思政对标的描述,但是可以看出,在通识教育或是人文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是通用的形式,这是由于国家的文化自信、国民素养等方面关乎国家的软实力,也对国家的综合实力有所影响。其次,满足当前高等教育日语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结合日语教材的内容,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从新文科的创新发展出发,强调培育热爱中国、了解中国、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期文科人才为重点。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中华文化意识,促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之间的特性,从而深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反观传统日语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语言知识、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中日两国的文化渊
5、源与交流、社会与经济、中国优秀文化的学习等环节很少,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双向性不足的问题,一小部分同学存在崇尚他国文化、或者是文化自信心不强的问题。日语教学改革要从内部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新时期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做好日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兼具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2 贯彻落实日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语言与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反映文化的内容,文化通过语言符号进行表达。中日两国自古以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长达两千年,日本的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日本在古代学习了中国许多先
6、进的技术和文化,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独具优势。在日语学习中,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学习语法、朗读课文、背诵会话等,教师在讲解上述内容时,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85 非常多的素材可以引申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知识传输和思想教育融于一体。再者,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中日文化受到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过去相比,人们能轻松地获取各类信息,实现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化交流。比如,一方面日语慕课和微课、日语知识视频、动漫影视资源、在线图书及公众号等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汉服热卖、诗词大赛热度高居不下、文化题材类综艺节目的流行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在许多青年
7、身上的觉醒。这些既可以成为“课程思政”与日语教学融合的契机,也是二者融合的有利资源。3 课程思政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3.1 教师“课程思政”意识需要强化 思政教学和高校日语课程相融合,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程体验,但是存在部分学校宣传不够、重视不够的问题,导致许多教师还没有课程思政的意识,对课程思政很陌生。尤其是外语类的教师,平时的主课是精读课,笔者所教授的日语精读课一周有 8 节左右。在精读课上,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单词学习、语法讲解、课文分析、会话背诵、练习巩固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特别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同时为提高日语考级的通过率,大部分时间会放在语法的讲解上。对此,专业课教师首先
8、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对自身以及学科育人职责的认识,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最后要不断学习积累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和实践中去。3.2 深度结合专业特性发掘思政元素 在开展日语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将教学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相对接,所以,教师在日语课程中就可以根据该课程的专业特点巧妙灵活地运用思政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际例子潜移默化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比如在针对导游或是商务人员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中,在学生基本掌握日语后,就可以根据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
9、进行与增设一定关联性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引领他们建立良好职业素质与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使他们及时地掌握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从而达到更加认真敬业与细致积极的工作状态。在日本商务礼仪这门课中,讲到了日本人的鞠躬,即“辞儀”,日本人见面时相互之间一般是行 3O 度或 45 度的鞠躬礼。鞠躬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如:交换名片时必须站立;手不得放在衣服的口袋里;手里也不能拿东西、必须脱帽等。教师在讲解鞠躬礼的时候,可以向同学们介绍鞠躬作为一种礼节,源于我国古代,在商朝就有一种祭祀叫做“鞠祭”,它是将祭品头尾相接,摆放成圆形,以示对神明的尊敬和虔诚。后来,鞠礼延伸到生活中,逐渐演变为一种礼仪,即鞠躬。之后日本
10、的遣唐使将中国的文化传到日本,包括了鞠躬。教师通过以上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商务礼仪,注意职场细节,知晓如何与日本人打交道,又能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礼法与文化。3.3 尊重差异性,进行合理指导 笔者目前教授的是高考日语考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第一,学习日语的年限不一样:有的学了三年,有的只学了一年;第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粤语地区的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发好日语的鼻浊音,而非粤语地区的学生发不出鼻浊音;第三,对日语的爱好程度不一样:部分学生是日本动漫的狂热爱好者,对日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有的学生对日语没有特别的兴趣,只要有大学读就可以;第四,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也不一样:有的学生一点就通
11、,有的学生则需要老师铺垫较多的知识背景及内容介绍才能跟上进度。因此,教师在日语课堂上需要兼顾优、良、弱三部分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分层推进,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学进度的快慢。3.4 健全完善日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 教师必须重视思政教育的评价工作,为其今后的思政教育指明方向并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这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必须端正教学心态,建立合理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制度,把立德树人思想贯彻于思政教育的始终,克服以往评价中出现的片面化局限性的现象以及落实教育评价导向原则,把最终教育效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与评判,同时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元素,使得德育课程真正地成为日语课程考核中的重
12、要因素之一。第二,要重视教育评估的流程控制,必须认真执行中央关于院校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政治纪律的有关要求,同时指导院校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重视学生在日语学习活动中对课堂思政教育教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86 学的掌握状况,同时建立了动态性、常态化滚动式的教育评估方法,认真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和日语学习活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第三,要突出评估结论的积极作用。在进行了思政教育与日语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工作以后,院校必须重视教育评估结论的具体运用以及对教师未来教学引导工作的指导,做好教师思想教育与管理人员培训,并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的具体实施细则。4 课程思政和高校日语教学融合路径 4
13、.1 加强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需要加强学生意志的培养。对于高中只学了一年日语的学生来说,在语音语调、听力会话及背诵上基础非常薄弱,学生畏难和逃避的心理很严重,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多谈心多劝慰多鼓励。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帮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比如日语要考 N2 或 N1 证书,还可以考日语导游证、计算机等级证等;毕业后可从事日语翻译、跨境电商、涉外文秘等行业;也可以继续攻读本科、留学或考研等,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和动力。教师在加强学生意志培养的时候,可灵活利用中日两国的榜样人物来激
14、励学生,比如野口英世从小左手残疾,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了日本国宝级的医学家;中国的张海迪身残志坚,勤奋学习,被誉为“当代保尔”等,通过这些故事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轻言放弃的可贵品质。4.2 融合思辨能力的训练 提高思辨能力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促进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各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基础是思辨能力。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学生需要记忆大量内容,因此学生把重点放在了识记、模仿、重复所学内容上,提高了模仿力
15、和记忆力,却忽视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两国优秀文化、社会热点等话题,并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日企参观学习、在跨境电商企业实习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现实和问题,引导他们反思与思考等。4.3 融入发展观念的塑造 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面的培训,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和在日语教育中重点的教学手段。由于大学生日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想要良好地就业,幸福地生活,那么在教学中,也就应该注意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思想方面的培训,比如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有效学习以
16、及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理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学会工作,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等。这些涉及到高职生未来人生发展的主题,都可以在日语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适应日语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要加强“课程思政”元素在日语课程中的有机融入。从中日两国交往的悠久历史、单词、语法及课文中包含的大量思政元素、新媒体发展方面来看,在日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可行性或有优势。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两国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文化对比学习,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主题运用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联系教学实际,融入专业教育特色。参考文献 1张燕,王纯,王玮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院校日语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2021(7):22-23.2王冬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日语教学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21(8):2.3焦雪洋.课程思政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休闲,202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