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解剖特点:解剖特点:胫侧副韧带:为内侧关节囊纤维层加厚部分,呈宽扁、基底向前的三角形状。分浅、深两层;深层短,是构成关节囊的一部分。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纤维附着于股骨与胫骨内侧关节面的边缘,前后与关节囊相续,紧密附着于内侧半月板上。膝处于半屈位时,易受损伤。腓侧副韧带:呈圆条状,长约5cm,近端附着于股骨外上髁,向下后方止于腓骨头尖的稍前处。位置偏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松弛,胫骨可有少许旋转活动;伸膝:紧张,防止膝过伸;小腿外旋时该韧带松弛。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胫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于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的外翻损伤。当膝在微屈位(30
2、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于地面而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时;膝外侧受直接暴力损伤 损伤机制:浅层韧带首先受累,继之为深层。暴力继续,不仅造成半月板损伤,而且会造成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称为膝关节三联症(不幸三联症)。胫侧副韧带深层中部断裂往往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腓侧副韧带损伤:膝外侧稳定的静力结构之一,伸膝时紧张。不是膝外侧稳定的主要结构,稳定有赖于阔筋膜、髂胫束、股二头肌和腘肌,故腓侧副韧带损伤比胫侧少见。损伤机制:内翻暴力过强,可造成腘肌腱、外侧关节囊、后交叉韧带的损伤,腓侧副韧带的损伤往往在其止点处,可伴有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偶可造成腓总神经损伤。膝屈曲时该韧带处于松弛状态,故很少损伤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膝胫侧副韧带损伤:有膝关节外侧受直接暴力或扭转运动史,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和皮下瘀斑,严重者有膝关节肿胀。如果有膝关节三联症存在,可以有抽屉试验及麦氏征阳性。X线检查:可以发现撕脱骨折片,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位X线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腓侧付韧带损伤:多是突然遭受致膝内翻的暴力作用,伤后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轻者仅局部肿胀,重者损伤关节囊和交叉韧带,可见因积血而关节肿胀。如果有足下垂及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说明伴腓总神经损伤。X线检查: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腓骨头骨折。内翻应力位X线片若显示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则有助于确诊。治疗:治疗:一、急性期损伤,常用的方法是:
4、局部冷敷:氯乙烷喷雾剂麻醉止痛,降温止血。然后用厚棉垫局部加压包扎固定。使用时避烟火,皮肤破损勿用。也可包扎后冰袋冷敷。二、固定方法 韧带撕裂伤较轻者仅压迫包扎即可。较严重者,局部冷敷或敷消肿止痛膏药如双柏膏,再加压包扎,然后用石膏或夹板固定于屈膝30位。一般固定三周。三周后若仍有症状,可加用中药熏洗、理疗,使用防内外翻的特殊护膝。三、药物治疗 早期应活血化瘀,内服桃红四物汤,外用四黄散或双柏膏;中后期以续筋壮骨为主,内服补肾壮筋汤或健步虎潜丸,外用下肢损伤洗方熏洗。四、功能锻练 加强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练习。有外固定时进行肌肉等长操练。解除外固定后进行等张锻练或等动锻练。五、手术治疗 胫侧副韧带
5、断裂 取膝内侧“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并暴露手术野。注意保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支。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于屈膝2030位四个星期,然后更换成可活动支架。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锻练。半年至一年内不进行对抗性运动。腓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实质部断裂,可于屈30位拉紧两端行端端缝合;股骨髁附着处撕脱,可用螺丝钉或特制锚钉固定于制成粗糙面的骨面上;单纯腓骨小头撕脱者,复位后用螺丝钉或钢丝、克氏针固定.腓总神经损伤:断裂者予缝合;对合困难者用自体神经移植术,效果多不理想,若无效只能用胫后肌前移代足背伸功能。六、其他疗法 理疗: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声波疗、音频电疗、磁疗、蜡疗等方法。第
6、二节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解剖特点解剖特点: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髁的内面之后部内上区,向前下止于胫骨上端非关节面之髁间前窝的内侧。功能:膝关节在伸屈运动时前交叉韧带的两束共同作用,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交叉韧带:由胫股浅层、深层纤维和半月板股骨纤维组成。起于胫骨平台后缘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的前方。功能:防止膝关节过伸和胫骨向后移位,并在伸膝引导股骨旋转形成扣锁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前交叉韧带损伤:多系强力过伸或过度外展损伤的结果。膝关节过屈也可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远比前交叉韧带损伤少见,二者之比为1:10。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前交叉韧带损伤:体征
7、:见膝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s试验阳性。X线检查:内外翻应力检查可见一侧关节间隙增宽。有时见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MRI:可发现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或在正常应该出现的位置上无显示。关节镜下 检查:可发现断裂类型:部分断裂或全断裂。二、后交叉韧带损伤:体征:肿胀部位及压痛点在腘窝部,麻醉后检查发现后抽屉试验阳性、掉腿征阳性。X线平片:可以显示因韧带牵拉而造成的撕脱骨折块,多出现于胫骨后髁附着区。MRI:可以发现断裂的韧带形状、大小及连续性的变化。关节镜检查:可以用探钩牵拉测试韧带的张力,韧带表面的滑膜有无出血等。诊断:治疗:治疗:一、固定方法 交叉韧带不全断裂,用长腿管形石膏固定于膝屈曲
8、30位,石膏未定型前将胫骨近端向后推(后交叉韧带捩伤时将胫骨近端向前拉),固定46周。二、药物治疗 早期应活血化瘀,内服桃红四物汤,外用四黄散或双柏膏;中后期以续筋壮骨为主,内服补肾壮筋汤或健步虎潜丸,外用下肢损伤洗方熏洗。三、功能锻练 固定后第3天起开始行股四头肌训练。如有可控式支具,可于第3周后将膝关节活动控制在3060范围内行屈伸锻练。四、手术治疗 1、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手术适应证:明确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移位较大,闭合整复不能奏效者;伴有半月板破裂者。手术方法:(1)股骨附着点撕脱修复 (2)胫骨附着点撕脱修复 (3)韧带实质部断裂的修复 (4)胫骨髁间隆突
9、部撕脱骨折修复 术后处理:以长腿石膏固定于膝屈曲30位。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撕脱骨折缝合后固定4周,止点撕脱或中部断裂者,固定68周。拆除后练习膝关节屈伸。2、后交叉韧带修复:手术方法:(1)自胫骨附着区撕脱:手术自后方暴露将骨块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或用钢丝钻出胫骨结节侧旁固定。(2)自股骨内髁附着区撕脱:往往不带有骨块,参见前交叉韧带的同类情况处理。3、增强术式 带骨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愈合后能维持关节的前直向稳定。强化修复或晚期重建的韧带性能。可用做增强的组织:髌韧带中1/3、髂胫束、半腱肌及股薄肌等。增强术式三种形式:1、原位修复,加一种组织移位增强;2、两种自体组织同时移位相互增强;3
10、、一种自体组织移位并加入人工韧带增强。五、其他疗法 后期可进行膝部及股四头肌部的推拿按摩,或进行轻手法屈伸膝关节以恢复关节功能,理疗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止痛。第三节 膝关节月板损伤 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 膝关节月板为纤维软骨组织,呈新月形,内薄外厚,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半月板的外侧面供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髁的边缘,冠状韧带周围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膝关节屈伸运动时,它固定于胫骨上,并随其一同在胫骨上运动。二、半月板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稳定膝关节、传递应力和协助润滑关节。三、半月板的血运 半月板由膝关节血管支获得血供,血管分布在半月板体部的表面和角部。半月板仅周围部分血供良好,而中央及
11、凹缘实际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滑液。外侧半月板的后外侧角无血管供应。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向后移动,其后半被压于股骨髁后部;胫骨内旋:外侧半月板向后方移动;胫骨外旋:外侧半月板向前方移动。内侧半月板因其后外侧与胫侧副韧带坚密相连,活动范围较小。当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半月板前半部分正好嵌于股骨髁前部和胫骨髁前部相对关节面之间。股骨内侧髁在内侧半月板上旋转的范围比较大,一旦嵌于关节间,则容易破裂。内侧半月板破裂的机会几乎比外侧半月板多710倍。内侧半月板破裂多发生于膝关节由屈曲至伸直时。分型:退变型 放射(斜)型 纵型 横型 水平型 前后角撕裂型 边缘型 混合型 临
12、床表现:外伤史 疼痛 交锁 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明显。旋转挤压试验阳性。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气-碘-水关节造影 CT 核磁共振 关节镜检查 纵行撕裂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较大的纵行撕裂时,其游离缘部分可向关节中央移位成为典型的“桶柄样撕裂”。治疗:治疗:治疗的关键:早期诊治,减少其反复损伤。愈合:半月板破裂位于边缘血供丰富区,部份经保守治疗如固定、理疗、封闭、中药熏洗等,有可能自行愈合。一、整复方法 半月板破裂,嵌于关节之间均可引起交锁,产生剧痛和功能障碍,应紧急解锁以解除痛苦。原则:内外翻加旋转。二、固定方法 半月板损伤属于边缘型小撕裂,可固定膝关节于近乎完全伸直位6周。6
13、个月内不允许跑、蹲或其他强应力活动。三、药物治疗 早期应加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外敷双柏膏或石黄散等,以活血消肿止痛;中、后期应补肝肾、强筋骨,外用下肢损伤洗方熏洗,以利关节功能的恢复。四、功能锻练 在固定期间应积极进行股四头肌静力等长锻练,解除固定后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练。后期行膝等张、等动锻练。五、手术治疗 半月板修复:当红-红区及红-白区撕裂属于纵向撕裂时,妥善缝合均可愈合。缝合方式有:直褥式、横褥式、叠式、桑椹式和全内式。修复方式有:开放式,镜下全内式、自内而外式和自外而内式。每针间隔34mm。术中注意保护隐神经、腘部血管。术后固定膝关节于近乎完全伸直位6周。6个月内不允许跑、蹲或其他强应力活动。半月板切除:适应症:当半月板属于水平裂、横裂、混合型等无条件修复 的情况下。根据断裂方向决定切除方式,尽量修成一个圆滑内缘的半月板。当严重破裂无法保留者,行全切除术。术后不须固定。六、其他疗法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声波疗、音频电疗、磁疗、蜡疗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