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全球化分裂 兼论中美贸易关系王智强,袁怡(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收稿日期:2022 03 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013)作者简介:王智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摘要: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进行要求开放经济下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成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了这种可能性,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发生作用必然引起普遍生产过剩,这不能通过分裂经济全球化来解决。美国的经验数据表明,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没有解决美国的生产过剩,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
2、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经济全球化分裂的影响,中美贸易关系陷入低谷,为化解生产过剩、促进经济复苏,美国应摒弃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旧思维,借鉴中国方案,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劳动者收入。关键词:双循环;经济全球化分裂;中美贸易争端;社会再生产;生产过剩中图分类号:F752 7;F757 12;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23)01 096 11一、引言“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1,“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为扭转经济增长颓
3、势,重拾美国学派推崇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分裂经济全球化之路,在此背景下,处于潜伏状态的中美贸易争端日益鲜明,在特朗普执政之后演变为中美贸易战。经济全球化分裂和中美贸易争端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的学者普遍意识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全球化分裂的根源2 4,一些学者指出了经济全球化分裂的其他原因,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过剩、失业率攀升、工资率停滞5,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全球化收益不平等分配6 7,金融危机前的新自由主义泛滥8 9,美国充满矛盾冲突的经济结构。这些原因其实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国内学者对中美贸易争端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美国制造对华贸易摩擦的原因在
4、于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10 11。第二,美国为了实现本国的再工业化,打压中国的制造业,向中国发起贸易战12 13。第三,美国将中国的崛起视作对其全球霸主地位的威胁,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维护美国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垄断地位,是美国挑起贸易战实质14 16。第四,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向外部转嫁内部危机17 18,把中国纳入其构建的全球积累体系以69缓解美国资本积累困局19。分析经济全球化分裂与贸易保护的原因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力,以致经济全球化分裂和贸易保护是否有助于生产过剩化解和经济复苏这一重要问题被忽视,本文将依据拓展到开放经济领域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此展开研究。已有不少
5、学者尝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加以发展与应用20 25,不过这些学者未将进口(出口)进一步划分为生产资料进口(出口)和生活资料进口(出口)。本文首先构建国家 部类 国家 部类维度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由该公式推出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畅通需要满足的严格条件;其次,基于拓展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及其平衡条件考察全球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成因,利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说明经济全球化分裂和贸易保护无助于生产过剩的化解和经济复苏;最后,在前两点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美贸易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中美贸易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政策建议。二、拓展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马克思将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
6、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通过考察两大部类之间与两大部类内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阐述了封闭经济下两大部类的资本循环与个人消费产生的商品流通交错形成的社会再生产。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再生产都离不开进出口,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通过世界范围内的交换实现,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产生影响。研究全球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经济全球化分裂必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即开放经济的社会再生产下进行。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拓展到开放经济领域。(一)拓展的简单再生产公式为了分析简便,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本文做出如下假定。第一,假定存在 C、U 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的社会再生
7、产分为、两大部类,部类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第二,沿用马克思的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革命。”26 436,437开放经济下的社会再生产可由图 1 表示。图 1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经济下的社会再生产p 国 q 部类的生产可表述如下:cpq+vpq+mpq=i=C、UaiIpq+vpq(1+mpq)=yspq(1)79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全球化分裂其中,p 代表 C、U,q 代表、,i 代表 C、U,aiIpq表示 p 国 q 部类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转移的 i国 I 部类的产品价值,vpq表示 p 国 q 部类抽象劳动凝结形成的价值中用于补偿
8、劳动力价值的部分,mpq表示 p 国 q 部类抽象劳动凝结形成的价值中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m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剩余价值率,ys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总产品价值。p 国 q 部类的具体劳动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可表示为,aiIpq=iIpqyspq,iIpq表示 p 国 q 部类生产单位产品价值消耗的 i 国 I 部类的生产资料。p 国 q 部类的工人为再生产劳动力形成对 C、U 两国生活资料的需求,因此,vpq=LCpqyspq+LUpqyspq,其中,Li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劳动力再生产所消耗的 i 国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占 p 国 q 部类总产品价值的比例。p
9、国 q 部类的资本家将实现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购买 C、U 两国的生活资料,因此,pqmpqvpq=HCpqyspq+HUpqyspq,其中,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剩余价值实现率,Hi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资本家对 i 国第部类所生产的生活资料的需求占 p 国 q 部类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在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中两国两部类对 i 国 j 部类的总需求可由下式表示:ydCy()dUT=(CjCq)22(CjUq)22(UjCq)22(UjUq)2()2ysCy()sUT=ADCAOCAOUA()DUysCy()sUT(2)其中,ipq=Hipq+Lipq,j=、,ydC=(ydC,ydC)
10、,ysC=(ysC,ysC)。本文在李翀、乔晓楠等研究的基础上22 25,将国家 部类维度扩展为国家 部类 国家 部类维度,对进口与出口进行了具体分解。(2)式中,ADC(ysC)T与 ADU(ysU)T为国内需求,AOC(ysU)T为 U 国对 C 国的进口,AOU(ysC)T为 C 国对 U国的进口。开放经济下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为,p 国 q 部类生产的总产品价值等于两国两部类对该国该部类的总需求,即ydCy()dUT=ADCAOCAOUA()DUysCy()sUT=ysCy()sUT(3)根据 Perron Frobenius 定理,公式(3)成立要求矩阵 A 的 Perron F
11、robenius 根为 1,ys为 A 的 Perron Frobenius 根所对应的正特征向量。(二)拓展的扩大再生产公式对于社会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实现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资本家消费,一部分用于资本积累即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 国 q 部类的资本积累可由下式表述pqpqmpqvpq=cpq+vpq=(ipq+Lipq)yspq(4)其中,pq表示 p 国 q 部类的资本积累率,ipq、Lipq分别表示 p 国 q 部类追加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所形成的对 i 国 j 部类的需求占 p 国 q 部类总产品价值的比例。由于资本积累,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消费变为(1 pq)pqmpqvpq=(
12、Hipq+Hipq)yspq(5)资本家由于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追加资本,因此对部类的生活资料需求下降,即 Hipq0,令ipq=Hipq+Lipq。在扩大再生产中两国两部类对 i 国 j 部类的需求包括,补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形成的需求,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形成的需求,资本家消费形成的需求,可表示如下ydCy()dU=(CjCq+CjCq)22(CjUq+CjUq)22(UjCq+UjCq)22(UjUq+UjUq)2()2ysCy()sUT892023 年第 1 期=(ADC+BDC)(AOC+BOC)(AOU+BOU)(ADU+BDU()ysCy()sUT(6)开放经济下社会扩大再生
13、产的平衡条件为两国两大部类同时保持供求平衡,即ydCy()dUT=(ADC+BDC)(AOC+BOC)(AOU+BOU)(ADU+BDU()ysCy()sUT=ysCy()sUT(7)公式(7)成立要求矩阵 C(C=A+B)的 Perron Frobenius 根为 1,ys为 C 的 Perron Frobenius 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三、经济全球化分裂无助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化解开放经济下的社会再生产即双循环顺畅进行意味着,剩余价值全部实现,投入的资本全部利用,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无障碍地相互转化,商品流通中彼此分离的卖、买如流水般统一,这要求严格的再生产平衡公式成立。然而,在资
14、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社会再生产难以顺畅进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发生作用必然引起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循环可能依次在 W G、P W、G Pm(A)三个环节停顿。一些国家将经济循环受阻归因于国际贸易并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与经济全球化分裂解决矛盾,这种把双循环变为单循环的做法显然无济于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成因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是生产过剩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卖和买的对立统一说明生产过剩具有抽象可能性,而生产过剩的现实性“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27 585。机器大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启了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循环,社会化大
15、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使生产过剩从可能转化为现实。资本对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追求同时产生供给能力无限扩大与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两种结果,两者的矛盾表现为工人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一矛盾进一步引起普遍性生产过剩。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可知,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因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而获取超额利润,“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同一规律,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28 370,371为了更新机器设备进而获取超额利润,企业必须进行资本积累,并将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地用于追加不变资本。资本积累的结果是资本能力的扩张,资本规模的扩大,以及“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
16、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28 726在劳动力商品市场,相对人口过剩表现为生产、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力数量的乘积,大于资本增殖所需要的劳动力价值总量。劳动力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劳动力价值,否则“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和发挥”28 201,因此,劳动力市场价格维持在劳动力价值这个最低限度。工人获取实际工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获取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的是活劳动在两种阶级之间的分配比例。这种分配比例由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同时也受到资本积累的影响。随着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际工资相对于利润下降,活劳动的分配朝着有利于资本家的方向发展。新机器不断排挤工人的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能力提高与实际工资相对减少,是普遍性生产过剩的主要成因。一方面,生产能力提高意味着等量活劳动推动的不变资本增加从而产品价值增加;另一方面,等量活劳动中的可变资本部分与等量剩余价值中用于追加可变资本的部分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99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全球化分裂工资和资本家消费的剩余价值决定的需求小于生活资料的总产品价值,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