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讨_武贵路.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0114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讨_武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讨_武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讨_武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才培养 科学咨询 第 23 期(总第 797 期)172基金项目:2020年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JSJG2020014)。作者简介:武贵路(1986.03),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6G、智能表面。李正权(1976.07),男,汉族,湖北利川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大规模 MIMO。一、研究背景从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正式实施至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 关于扩大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开启探索之路1。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2、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研究生教育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量高级人才。2009年以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然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学习和工作双重任务的特点,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习、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始终存在的问题。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件中指出,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从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培养标准、学历学位证书管理等方面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进行统一规范,促使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迈入新时代2。2017年,教育部提出到202

3、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的规划。2019年,教育部印发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且考试招生完全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国家政策和标准。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研究生教育走上了内涵式发展路线,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分析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改善举措是新形势下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后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本文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3-5。

4、(一)生源结构构成从生源情况看,很少有应届生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学生甚至在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调剂时放弃了考取研究生的机会。即使教育部开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扩招和发展,考生和家长也因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缺乏理解而无法接受这种培养模式。上述非全日制研究生构成模式往往引起生源有限、生源质量偏低等问题,这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不受重视和培养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息息相关。依据调查,我国推免生生源比例较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节节攀升。单纯地依靠全日制研究生采用扩招、推免生等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尽管各高校已打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渠道,实现全日制研究生中一志愿未录取考生选择非全

5、日制研究生培养,但这实际上导致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源结构不合理。同时,学生所选择专业受就业形势影响巨大,也导致生源结构发生变化。(二)学习培养模式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选择“学习+工作”的培养模式,这势必与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区别。不可否认的是,工作确实会对学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两者是相互矛盾关系。非全日制研究生期望继续深造,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讨武贵路,李正权(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摘 要:本文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分析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对比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生源结构、培养模式、日常生活和培养质量四个方面详细探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

6、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最后,总结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举措,并展望下一步发展方向。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结构;培养模式第 23 期(总第 797 期)科学咨询 人才培养 173但是又担心影响工作;同理,期待投入工作以维持生计,但是又担心影响学习。传统培养模式无法充分体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此外,传统培养模式大多所采用业余和周末授课的方式,通常仅能满足授课内容基本达标,无法利用课堂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讲解和巩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采取全日制研究生

7、培养的方案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使得课堂教学容易陷入一刀切的状态,不利于发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优势。(三)日常生活管理从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高校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一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理念认为对所招收学生的培养主要在教学方面,而忽略对学生品德政治教育的培养。还有一部分高校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灵活性,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定位不明确,缺少统一培养政策方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导向不明确,客观上增加了日常生活的管理难度。(四)评价机制制定考虑到非全日制

8、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大多数高校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以保证所培养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水平能够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其科研水平却不一定比全日制研究生好。因此,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定方式大多采用各自制定的评价标准,而该标准要么远远低于全日制研究生评价标准,要么高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所能达到的目标,导致各高校非全日制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三、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建议与举措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学习的研究生。其与全日制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而非学历类型,但非

9、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中“低人一等”的现象由来已久,此前便有媒体报道一些用人单位从招聘条件上就开始“设卡”。非全日制毕业生在就业时屡遭歧视,一方面有观念的原因,不少人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相混,加上“非全日制”几个字有着明显的区别意味,于是人们更容易认为只有全日制研究生才是正统,其他都是“混学历”的。锚定效应一旦形成,标签就很难撕下。另一方面也确实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上课,很难像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在学校集中时间精力来学习和研究。因而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出于岗位要求和人员技能等方面考量,会更加优先招录全日制研究生。(一)扩大招收宣传尽

10、管目前国家在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具有完全统一的要求,且毕业合格后所授予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社会普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不认可或不理解,严重制约研究生生源。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过程中加大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宣传力度,全面解析国家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的政策和制度,切实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知名度,让广大考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相关政策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为考生详细讲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政策和培养方案,让考生真正放心。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采取合适的奖励措施和生活保障

11、措施吸引考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考虑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找到企业在职人员技术需求和高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均衡点,以企业提供实习基地、高校进驻企业开展课程培养等方式提升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认可度。(二)线上+线下并行培养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相互矛盾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选择“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并行培养可充分利用两者的教学优势,既实现线下教学带来的课堂听课学习效率,也兼顾线上教学可以消除掉时间不便带来的隐患。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闲暇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国内外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享受国内外名师授课,有效解决传统单一线下教学培养

12、模式的弊端。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的并行培养模式极大地扩大了师生双方学习的操作空间,线下教学可以利用非全日制研究生业余或周末时间较集中系统地学习教材规定的内容,并根据课堂学习进度和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人才培养 科学咨询 第 23 期(总第 797 期)174学习参与感,激发学习动力。线上学习则利用慕课、超星学习、网易公开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和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工具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提供重要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或线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两者有效结合能够充分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出现问题,在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的前

13、提下,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自学意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多级联合创新管理调研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院和导师三个层面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从学校层面:需制订相应的培养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坚持遵循严格的培养质量标准,从思想道德、课堂学习、专业实践、论文答辩等多方面做出统一要求,确保研究生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从学院层面:依据学院学科及发展规划制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过程改革,细化专业知识要点,明确学习达标条件。从导师层面:下达学生学习任务书,建立明确学习交流及汇报反馈机制,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三级联动管理模式跳出传统对待非

14、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制定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则可循,实现最终规范化管理。(四)建立培养质量体系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水平培养的问题,结合其特点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形成国家或学校层面的制度文件,避免出现学习时间到即毕业或完全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标准的情况。应对指导教师和高校两者提出具体要求:1.高校应该制定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统一毕业标准且严格执行;2.指导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在科研学术方面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高校还是指导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的能力,让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同时,引入社会组织参与非

15、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监督,并确定其合法身份,利于客观评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使评估具有合法性、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培养质量体系的形成。四、结论非全日制研究生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已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学生可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解决,更好地实现实践和教学的相统一。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培养体系、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和规范、进一步加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每一个培养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需要从生源构成、培养模式、日常管理和培养质量四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供参考。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

16、培养模式仅在某一环节改革还不够,必须从学生、学校和国家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体系设计才可以完成。我们应该理性地选择求学道路,对其必要性和价值进行一定的衡量和选择,合理规划未来的道路。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各有弊端,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我国正在逐渐优化和完善,我国的高校也在积极做出改变,相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 周文辉,曹镇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新形势、问题及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18(1):81-86.2 罗世尚,张振福.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95-96.3 王艳萍,李昳,李晓俊.对工科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0):140-141.4 李文燕,RAMIR S A.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国际公关,2019(12):100.5 李荣.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继续教育研究,2021(3):139-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