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9卷第4期(2023年2月)第19卷第4期(2023年2月)“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张 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摘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暨专创融合1,是目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养成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最终实现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但是,在探索并实现专创融合的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优化专创
2、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力量等。该文通过梳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专创融合的特点,构建与之对应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重点从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和更新评价方式展开研究,力图解决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两张皮”的问题。关键词:专创融合;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4-0178-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发展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推进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主要表现为“嵌入式”和“渗透式”。嵌入式主要表现在将创新创业
3、的理念嵌入到高职各专业,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人培方案顶层设计时即开始介入,分层次、分阶段嵌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新的培养模式。渗透式则是偏向于以专业教育为主,在配合专业教育开展的同时将双创内容渗透到技能培养当中。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在满足学生成长的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和职业能力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安排和设计,构建“学、练、赛”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模式上,针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展开实施,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思维训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以资源建设
4、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建设教学视频库、课件库、案例库等相关专创融合教学素材资源。在课程团队建设方面,大部分高职专业教师缺乏相关背景,双创教育知识和经验层面积累不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在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足,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亟待提升。总结出目前专创融合的研究有以下特点: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具体的落地方案,特别是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方案仍显不足;2)研究过多聚焦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行为上,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较少;3)高职院校在开展专创融合教育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教育的深度、广度,还是形式多样性方面对比本科院校仍有较大距离;4)
5、针对软件专业人才的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研究得较少。2 概念界定2.1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集合了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概念,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2,其融合了多门学科、横跨了多个知识领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区分,聚焦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特征,强调开拓创新,创业是目标,强调实事求是的行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为目标,无缝衔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为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2 专创融合专创融合是把专业教育
6、和创新创业教育两种教育形态融合创新成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3。专业教育需要加入更多的创新创业元素,改变其单一的模式,从而推动专业教育的革新和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则必须依收稿日期:2022-06-1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智能+”背景下高职软件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D/2021/03/80)作者简介:张鸰(1978),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信息化。E-mail:http:/Tel:+86-551-65690963 65690964ISSN 1009-3044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
7、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Vol.19,No.4,February2023178DOI:10.14004/ki.ckt.2023.0166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9卷第4期(2023年2月)第19卷第4期(2023年2月)托专业知识、技能来开展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专创融合改革,可以通过打造形成“认知实践技能思维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即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施、实践平台、评价机制等多维度多方式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形成教育新的体系。在重点关注人才
8、培养目标,让学生获得应知应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2.3 三螺旋理论的支撑专创融合教育聚焦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应用,学校仅仅作为单一主体无法独立支撑,需要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共同参与。政府进行指导、引导;企业提供资源,深入参与;高职院校对标企业需求,创新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形成政、校、企共同构建的三螺旋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专创融合教育的底层支撑问题。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精准对接,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合力推动专创融合教育,实现精准育人目标,如图1所示。图1政校企三螺旋关系3 构建软件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落实专创融合教育
9、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专创融合的关键4,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无缝融合入专业教育当中,更多的则是呈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两张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涵盖软件开发、UI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动态网站开发、软件测试等多种岗位技能,我们着眼于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能力递进的总体思路构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1)通识教育课程,包含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素养、创业思维、思想道德、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层面的培养;2)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应用、Web前端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层面的培养;3)专业技能课程,包含了大数
10、据应用、Java高级编程、动态网页技术、企业级框架技术等专业基础能力和提高能力层面的培养;4)综合实践课程,包含了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启蒙、创意设计项目等创新创业能力层面的培养。以上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分层递进的方式架构起了软件专业“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统筹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双创训练、素质提升等环节,按照“理论-实践、基础-专业、创新-创业”三循环、四递进的模式往复运行,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薄弱的问题,提出“将文化融入教育、将艺术融入技术、将创意融入工作”的培养思路。将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全体专业学生开设,并且有针对性地面向有双创潜质的学生去开设双创
11、类选修课程。同时,为有更高需求的学生开设双创教育的高端孵化课程,配套由创新中心、文化社团、素质拓展中心等构成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文化育人工作,既兼顾全体又能满足精英人才的培养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脱节的问题。4 重构课程内容以 Web前端技术 课程为例,该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因为,网站前端的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即通过“灵感”产生“联想”激发“创造”。为此,按照如图3所示思路,把 Web前端技术 课程构建成由通识能力、创新创意基本技能等5个模块,通过专业的角度将专创融合内容落地实施,做到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从演练到
12、创业,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双创教育融合,做到“精准育人”。5 改革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展开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的“双主体”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坚持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创设模拟软件行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教学实施环节中,在专业教育的内容当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实现各项任务目标,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行业视野和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检索收集任务信息,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循环迭代过
13、程,再通过教师指导或者自发的组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探究合理的问题解决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创新思维的提升。实践课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涉及专创融合交叉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重点提升其发现、结局问题的能力。课程实施项目导向,过程模拟职场实践在任务场景下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出综合性创新素养。6 拓展专创融合的实践平台专创融合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是在实践平台的建179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9卷第
14、4期(2023年2月)第19卷第4期(2023年2月)设,必须对现有实践平台进行优化,把专业实验室转化成为“专创平台”,基于“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升级原有校园封闭环境下的实验实训场地,变成可为软件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及创造活动提供必要支撑的开放式校企合作型生产性实践基地,把实践平台提升为众创平台,真正做到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把单一的专业教学转变为多专业多重素养的交叉融汇,变单一技能为技术创新和综合技能培养,铺垫出高职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实践的通道。可以通过建设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拓展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空间5。校企共建各种类型的双创平台,例如:软件创业孵化中心、软件创新工作室、软件创新创业
15、大赛、软件工作室、创客空间等,为学生双创意识、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平台。比如:软件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观摩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积累双创基本素养和意识;而对那些双创素养和能力较高的同学,可以在企业导师完成相应的岗前培训后,真实上岗实践,突出双创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面向哪些有较强双创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组建软件工作室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着重提升综合性创新思维。7 更新评价方式专创融合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对学习过程性和表现性的评价,而不局限于仅仅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专业技能、创新素养、职业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双创素养。强调以学
16、生为中心,过程、表现、个性、体验、协作、跨领域等关键词,因此对于专创融合教育其评价应方式必须做到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等几个特征,由专任教师、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学生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既达到了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又加强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反思。软件专业专创融合评价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软件项目需求的提出组建小组头脑风暴需求分析资料搜集技术路线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开发项目测试部署上线等。在此双创实践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展示出来的思维能力和技能素质,关心学生相较于原有基础做到的提升程度,过程数据的积累是主要的数据来源,而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种学生展现出来的能力的评判,是一种更加客观的评价方式。8 结束语本文基于三螺旋理论,结合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当下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软件专业的特点,构建了软件专业“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从人培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和评价方式等5个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了融合策略。但研究仍较多地局限在以学校主体展开,未来将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个维度,继续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开展专创融合的途径,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