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_乔惠全.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1049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_乔惠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_乔惠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_乔惠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3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 小说丛谈 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撰文 乔惠全一水浒传中吃肉的种类与次数水浒传中的肉食给人印象深刻,疑问也极为明显梁山人物爱吃牛肉,很少吃猪肉,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当代学术史中,这一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赫奇的为什么 水浒 上的人物爱吃牛肉(1980)。王珏、李殿元的 水浒传 中的悬案(1997)也提出了“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的疑问,该书反驳“水浒里的人物并不少吃猪肉”的说法,转而提出另一问题“水浒传中也有几处提到猪肉,但避免吃”,为什么尽量避免吃猪肉?这一问题似乎并不简单。王守亮教授反对少吃或避免吃猪肉说,认为“梁山好汉的重要筵席上必有猪肉,他们对猪、羊、牛、马等肉类一

2、概来者不拒”。王前程教授的统计结果显示,水浒传中肉食共二十种,包括牛肉、羊肉、猪肉、鸭、鹅等,在梁山人物的饮食结构和内容中,面、肉、酒、汤分别占比19.05%、23.81%、15.48%和13.10%,肉食比重最高。肉食之中,杀牛、吃牛一百八十七次,杀羊、吃羊一百零六次,宰马、吃马三十二次,宰猪吃肉仅有二十三次(王前程 水浒传 酒肉文化与北方游牧习俗的关系及其意义,江汉论坛2004年第10期)。质言之,梁山人物的饮食结构中,肉食比例最高,而肉食之中牛肉最多,宰吃猪肉虽然不是次数最少的,但确实不多,少吃猪肉是读者的正常观感,也符合文本的描述。概括言之,水浒传的确多次提及宰猪吃肉,但次数上远不及牛

3、肉。食54文史知识 2023-3牛有多种解释,通行观点认为,在肉食的著名场面中,牛肉与梁山好汉的豪气、壮硕、武力相配,吃牛肉更加符合英雄的人物设定。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牛肉是不是大众饮食,吃牛肉是否合法?二宋代食牛的法禁与肉食种类农耕时代,牛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成为共识。牛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牛是否可以食用成了重要问题。宋代明令禁止杀牛。据宋刑统“故杀误杀官私马牛并杂畜”条:“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赃重及杀馀畜产若伤者,计减价准盗论。各偿所减价;价不减者,笞三十。其误杀伤者不坐,但偿其价。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从律条来看,故意或过失杀伤官私马牛、屠杀自家马牛均处刑罚,

4、立法的理由是“牛为耕稼之本”,即牛是农耕的根本。立法禁止的目的在于保护农家生计,在于保护农耕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也在于维系农业社会的稳定。从淳化二年(991)到绍兴五年(1135),官府多次颁布法令,严禁宰杀耕牛和普通牛。种种诏令和宋刑统“故杀误杀官私马牛并杂畜”条包括起请条的惩处对象均为屠牛。除此之外,另有 宋刑统“盗官私马牛杀”条,宋代禁止屠牛的法条可谓完备。当然,禁止杀牛的法条先秦已有,两宋延续这一传统而已。然而,法条是否为具文?蹇雪梳理两宋屠牛法令与案例,认为是否执行禁止杀牛法令关系到官员的奖惩,但实际上大多数地方官员并不严格执行,一般不干涉治下的百姓杀牛,即使某些官员令行禁止,继任者

5、也不一定延续禁令,“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杀牛,官府在执行中采取的方式是不随意干涉杀牛”(宋代牛业若干问题研究)。杀牛案例见于名公书判清明集,有三例。其一为胡颖的宰牛当尽法施行。胡颖在判词中惊诧任职的地方杀牛食肉之风盛行,肉店卖售牛肉,在城市、乡村皆是日常。其二为刘克庄的宰牛者断罪拆屋,刘堂“以屠杀为业”,开有“酒坊肉店”,平日杀牛“何啻累千百头”,由此可以反证食牛是生活日常。即使皇帝严禁杀牛,兵卒也并不遵行。其三,绍兴55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元年,宋高宗“车驾在会稽,时庶事草创,有旨禁私屠牛甚严,而卫卒往往犯禁”。从胡颖断案的惊诧到卫卒的犯禁,可见当时食牛风气之盛,虽有被誉为名公的法官依法惩罚,但

6、这种典型性执法反射出司法实践对屠牛现象的漠视。宋代食牛虽有法禁,但并不是今人熟悉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水浒传中“切二斤熟牛肉来”“切一大盘牛肉”“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等饮食习惯虽有官府严禁的法制背景,但不影响民众的日常食用。然而,与水浒传不同,牛肉不是宋代最重要的肉食种类。姜雪博士考察宋元食文献认为,羊肉在饮食中的应用最多且最为广泛。从皇室到官僚再到市民,羊都是最重要的肉类。据孙刘伟的考证,北宋宫廷“食用羊肉几乎上升到 祖宗法度 的高度,宫廷的肉食消费以羊为主对普通士民的饮食偏好产生重大影响”(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所谓“祖宗法度”,是指“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宋室宫廷消费羊肉的

7、量可谓巨大,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羊广泛地用于祭祀、赏赐、外交等场合,甚至是官员俸禄的一部分。所谓上行下效,市民阶层也以食羊为潮流。水浒传中宰食羊肉的次数仅次于牛肉,“一边割羊劝酒”“黄羊肉美满金盘”“宰了一腔大羊”“只见酒保提一脚羊肉归来”等,可以视为当时风气的反映。羊肉风行两宋,为各个阶层所喜爱,并不意味着猪肉消费的比例最低。宋代宫廷食羊,也吃猪。魏华仙认为,“猪肉消费数量在逐年增多,前计神宗时全年为四千一百三十斤,到南宋时它已成为常用肉食”(宋代消费若干问题研究)。东京梦华录云:“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可见猪肉消费数量之大。在平民饮食中,猪肉仅次于羊肉

8、。水浒传中吃猪肉的次数确乎不多,猪肉铺倒是至少提到两次。被鲁达三拳打死的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杨雄的岳父潘公屠户出身,石秀与潘公开肉铺,“打并了作坊猪圈,赶上十数个肥猪”,吉日开张。猪肉铺的出现可谓猪肉流行于市民社会的旁证。综上可知,宋代饮食,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市民阶层,牛肉都不是最重要的肉食,羊、猪等家畜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肉类来源。水浒传中牛肉独56文史知识 2023-3领风骚,虽不是对两宋史实的描述,但不妨碍读者的阅读快感,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三水浒传法律世界的写实与虚构梁山人物的食肉习惯与宋代饮食习惯并不完全相符,食牛虽是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为时人的生活常识,

9、但屠牛法禁并不全是具文,水浒传为何根本不提官府反复申明的法令?水浒传 只字未提宋代的食牛法禁,是作者及其塑造的人物缺乏法律意识吗?水浒中人多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单就刑案而论,从统治者到造反者,皆知好汉们的诸多行径触犯刑律。鲁达三拳打死郑屠,知道“洒家须吃官司”而逃,他的上级领导小种经略相公回复府尹的追责道:“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同样,犯罪者的家属也知晓事情的严重程度,朱仝、雷横缉捕宋江,宋太公说:“老汉是识法度的人,如何敢藏在庄里。”作者对刑罚实施的描写也颇为详尽。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所谓刺配是“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学界不乏

10、水浒传涉及的犯罪与刑罚等是否与宋代法律制度相符的考证,一般认为书中的法制描写符合宋代的法制史实,换言之,水浒作者塑造的江湖在法网之中,水浒传有其法律世界。那么,如何解释水浒知法而不言吃牛法禁?俞耕耘先生在 水浒传的虚构与写实中说道:“水浒传为了主题编排,为了读者过瘾,不惜修改历史和逻辑,大致是历史真实让位于戏剧效果的考虑。”(北京日报2020年12月15日第14版)若用卞孝萱先生的观点,则是文史互证,即以史释文和以文证史,以历史知识解读文学作品,以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考证史事。以宋代肉食风气和法禁考察水浒传中的肉食即是文史互证中的前者,“以史释文”,考察的宗旨不是批评水浒传杜撰或演绎宋代的肉食,而

11、是分析梁山人物的肉食有多大程度的史实依据。因此,梁山人物的食牛,考诸史实可谓失实,但文学57水浒传中的吃肉与法律效果远胜于食用猪羊,堪称极佳。此论而论,卞孝萱先生的“史学失实”与“文学极佳”可谓写实与虚构。在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中,梁山人物的肉食也有写实与虚构之别。吃牛肉的次数最多是虚构,但肉食风气是写实,吃牛肉而不谈法禁是虚构,但日常生活中食牛是写实,面对虚虚实实的文学创作,需要在宋代的法律史实与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之间穿梭,方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当然,文学想象与法律现实有明显区别,以 水浒传的法律世界分析梁山人物的食牛与法禁,虚实之间,解读空间得以扩大。或许,这就是以法律史解释文学作品别样的魅力吧!

12、(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近新书四印堂诗稿(一函一册)董其昌 著线装8开定价:520元此稿全帙共有诗百馀篇,主要是董其昌与他人交游唱和之作。间有墨笔句读、批注。批注较多,当为董氏自注。此稿曾经吴湖帆、钱镜塘等递藏,今藏上海博物馆。嘤其鸣矣:青年学者说文献学南江涛 主编精装16开定价:98元本书记录参与采访调查的青年学者多达五十馀人,主要来自高校、古籍收藏机构和相关出版社及期刊编辑部。他们均从自身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他们眼中的“文献学”,回答了什么是文献学,讲述了他们关于文献学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分享求学治学过程中的经历、方法和体悟。近代书评文献汇编(全三十册)叶建 叶新

13、 编精装16开定价:24000元本书收录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书评资料图书七种,杂志十七种。包括近代书评理论研究,图书馆、杂志社、出版机构所出版所创办的期刊,这些资料主要评介中外新旧图书、报道学术界和出版界的消息,在传播新思想、启迪新知识方面影响巨大,也反映了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新面向,对研究近代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出版史等提供多方面的资料借鉴。元本吕氏春秋(全三册)(汉)高诱 注平装大32开定价:60元 吕氏春秋 成书后,汉代多人为之作注,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汉代高诱 吕氏春秋训解,最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嘉兴路儒学刻本,简称元刻本或元本。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本影印出版,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研究和阅读 吕氏春秋 提供了一套优秀的古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伤寒论(汉)张仲景 著刘力红 解读16开定价:精装128元平装85元伤寒论 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100034)网址: 购书请电话联系发行部:010-66114536,66126156(门市兼邮购);或者点击本社网站、当当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