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操作培训,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初建乳腺癌 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设置有“护士资质认证”“健康教育”,第一轮函询中专家意见显示,“护士资质认证”属于基础护理指标,应删除,且第二轮函询中专家一致认为应删除“护士资质认 证”;第 一轮 函询 中 专 家 意 见 显 示“健康教育”与护理效果相关性小,应删除,而第二轮函询中专家认为应将“健康教育”纳入过程指标,通过健康教育介绍 置管操作流程,说明置管侧肢体护理项目、相关并发症,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效果。综上所述,研究构建的乳腺癌 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强;而该指标体系未能得到临床实践检
2、验,后续研究应将其应用于 置管护理质量评价中,从临床实践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强化 置管临床护理管理。参考文献冯悦,李宏 循证护理在急诊患者 置管预防并发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血栓与止血学,():申萍,赵丽平,熊文慧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 置管相关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护理实践与研 究,():杨玲,邢倩倩,刘建利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 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张海燕,李慧敏,王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黄馨瑶,周丽娟,李雪玉,等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现代预防医学,():范超燕,岑朝
3、蕾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医药管理杂志,():赵浩,马传荣 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一体化治疗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邓艳红,赵丽萍,郭亮,等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华护理杂志,():邢丽菲 医院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窦启金,朱桂琴,马智敏 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 置管并发症与护理质量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杨淑翠 乳腺癌化疗患者 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医药指南,():邱云仙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在乳腺外科 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孔繁贞,范晓琴,李耀丽
4、,等 肿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健康教育评价模型构建及方法研究 青海医药杂志,():江文,何海燕,彭娜,等 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邓凤良,谢鑑辉,李枝国,等儿童 置管术中导管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 展护 士 进 修 杂志,():,(收稿日期:):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盐城陈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研究陈红陈昌英周淑惠唐金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 年月 年
5、月我院收治的 例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及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预感性悲伤量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并采用 相关分析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为()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总分为()分,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患者死亡态度中得分较高的维度分别为趋近接受()分、自然接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患者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维度与主要照护者预临床护
6、理杂志 年 月第 卷第期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与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预感性悲伤为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期间常见负面情绪反应,且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水平,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其维持身心健康,优化患者康复体验与生活质量。关键词肿瘤晚期;安宁疗护;照护者 中图分类号 ;安宁疗护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见且接受度广泛的临终护理理念,是指对没有治愈希望、进行性恶化或生存期较短的患者提供专业性、支持性身心呵护的卫生保健服务。预感性悲伤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主要
7、照护者安宁疗护期间因感知到有可能失去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或事物时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及行为,主要以照顾者认知迟钝、问 题解决能力 及照 护能 力 的减弱 等 形 式体现。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家属预感性悲伤程度是其照护行为、应对方式及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重视家属预感性悲伤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促进患者及家属综合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支持分为提供情感、信息援助或指导的广义,或当个体生命周期发生变化时来自家庭、同事、朋友等外部支持资源的狭义两类。患者死亡态度是指患者自身面对死亡事件所持有的认知、情绪及应对行为,与患者自身疾病感知及心理灵活性水平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对于照护者预感性悲
8、伤影响因素多集中于心理弹性及认知等方面,对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研究尚未涉及。本研究旨在探究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 年月 年月我院收治的 例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及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均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预期生存期个月;临床分期均为期。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或脑部器质性病变;合并多种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者。主要照护者纳入标准:年龄 岁;均为患者主要照护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具备正常沟通与理解能力
9、;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感染疾病;中途不配合研究或退出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且患者及主要照护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查阅文献并结合专家建议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主要照护者人口学与临床学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经济收入、患者疾病类型、病情知晓程度、有无照护经历、患者是否具备基础自理能力等。预感性悲伤量表采用 等编制的预感性悲伤量表()评定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水平。该量表包括悲伤感、失去感、愤怒感、易怒感、焦虑感、内疚感和完成任务能力个维度,共 个条目。采用分评分法,总分 分,分值越高表明预感性悲
10、伤程度越严重。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评定患者死亡态度。该量表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个维度,共 个条目。采用分评分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越趋向于该态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个维度,共 个条目。采用分评分法,分值范围 分,分为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分为社会支持水平中等,分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分值越高表明社会支持度越好。资料收集方法发放问卷前,研究者与患者及主要照护者进行交流,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过程。填写问卷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填写过程
11、如有疑问,采用一致性语言解释;填写完毕后,检查量表和问卷,如有漏项或不完整及时补填。本研究发放问卷 份,回收问卷 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方法采用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 相关分析。以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临床护理杂志 年 月第 卷第期性悲伤评分情况,表表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评分情况()项目条目数得分范围得分悲伤感 失去感 愤怒感 易怒感 焦虑感 内疚感 完成任务能力 总分 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评分情况,表表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评分情况(
12、)项目条目内容得分主观支持自身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自身与邻居之间的关系 有多少可以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关系密切的朋友 家庭成员给予的支持和照顾 客观支持一年内的居住情况 以往遇到紧急情况时所得到的关心和照顾的来源 以往遇到紧急情况时所得到经济支持和解决方式的来源 社会支持利用度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 遇到烦恼时的倾诉表达方式 参加团体活动的频率 总分 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死亡态度评分情况,表表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死亡态度评分情况()项目条目数得分范围得分死亡恐惧 死亡逃避 自然接受 趋近接受 逃离接受 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分析,表 相关分
13、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患者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维度与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与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患者主要照护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分析()项目悲伤感失去感愤怒感易怒感焦虑感内疚感完成任务能力 总分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社会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 死亡恐惧 死亡逃避 自然接受 趋近接受 逃离接受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现状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各维度中
14、得分最高的前位分别为失去感()分、悲伤感()分、焦虑感(临床护理杂志 年 月第 卷第期 )分,预感性悲伤总分为()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原因:恶性肿瘤晚期实施安宁疗护的患者主要目标为帮助患者改善死亡应对态度,安宁度过人生终末期阶段。该阶段其照护者作为相关护理决策及患者病情发展见证的主要参与人员,在面对亲属生存期短暂或病情发展和恶化情况下,对其照护信心及照护负担造成负面影响,并累及其身心、情感,甚至预感到亲属离去而产生预感性悲伤。据报道,癌症患者家属预感性悲伤发生率高达 ,且贯穿于癌症患者整个病程,在患者临终阶段表现尤为严重,本研究结论与之也具有一定吻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
15、持总分为()分,处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与主要照护者作为患者日常生活主要陪伴者及护理操作协助者,患者该阶段病情发展较快且极易恶化,日常照护任务及护理难度较大,导致照护者其他社会交往关系减弱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死亡态度中得分较高的维度分别为 趋 近 接 受()分,自 然 接 受()分,表明患者更乐于采取接受态度面对死亡,死亡态度较为乐观。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患者均实施安宁疗护有关。安宁疗护是以实证为基础的灵性照护模式,利用个体认知、心理及社会因素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多种正性行为与心理激励干预帮助挖掘患者的积极心理,激发个体内在专注力,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发现并体验积极感受,促进癌症事件、应
16、激障碍和负性情绪的调节,进而能有效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死亡态度。恶性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与社会支持及患者死亡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即主要照护者社会支持度水平越高,其预感性悲伤水平越低,与梁思静等 研究结论一致。社会支持水平作为个体处理应激重要的外部资源,当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后,有助于个体维持良好主观情绪体验,改善自身主观幸福感及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身心状态,使其在面对疾病不确定感时可重新进行自我心理评价和调节,在正能量引导下,主动寻求积极信息和重新评估情况,改变应对策略,缓解其身心痛苦症状,降低主要照护者对疾病发展或恶化的不明确性因子、复杂性因子和不可预测性因子的重视度,进而降低预感性悲伤水平。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下降,其获取的信息可使身心情感支持减少,加剧主要照护者的负面情绪,最终形成无 助、绝 望、悲 伤、恐 惧 等 心 理 环 境 的 不 良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维度与主要照护者预感性悲伤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自然接受、趋近接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