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互联网+”背景下脱贫攻坚...略研究——以甘肃省J市为例_刘景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1178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脱贫攻坚...略研究——以甘肃省J市为例_刘景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脱贫攻坚...略研究——以甘肃省J市为例_刘景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脱贫攻坚...略研究——以甘肃省J市为例_刘景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6675/14-1065/f.2022.04.024“互联网+”背景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策略研究 刘景胜摘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实践。“互联网+”背景下,要发挥互联网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科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结构,提高 R&D 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解放村民思想,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志愿者队伍为主,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实施;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根据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盘活各类劳动力资源;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关注农村特殊群体,实施精准管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抓好村两委建设,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2、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章编号:1004-7026(2022)04-0081-04中国图书分类号:F061文献标志码:A(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金昌737100)以甘肃省 J 市为例据 2021 年 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2020 年底国家级贫困县通宽带互联网的行政村占比达 99.6,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接近 100。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指出,职业教育肩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1。“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实践之中。1.1提出时间不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脱贫攻坚工程”一词首次出现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2015 年 11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对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细化安排,明确落实责任,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号召。乡村振兴战略一词首次出现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于 2018 年相继颁布2。

4、1.2时代背景不同脱贫攻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围绕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围绕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的。中国当前正经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谋划战略全局的基本出发点3。1.3侧重点不同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和任务的重点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而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和任务重点则是实现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的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4资源倾斜不同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

5、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出台以前,资源集中于支持脱贫攻坚,此后则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5目标内在统一无论是开展脱贫攻坚行动,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都是力求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体现4。1.6理论实践相统一孙馨月和陈艳珍(2020)5认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必然性。脱贫攻坚包含于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之中,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子基金项目:2021 年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1ZC26);2021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以众创空间为依托建设

6、金昌市双创人才培养基地”;2021 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4375003);2021 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4375012)。作者简介:刘景胜(1980),男,汉族,黑龙江依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调查思考/81山西农经/2022 年 4 期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理论内在联系的相通性,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在实践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接续性、连续性等特征。2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甘肃省 J 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2.1科技基础能

7、力薄弱20142019 年甘肃省人口、科技、教育、互联网等数据见表 1。20142019 年甘肃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比例结构变化不大,试验发展占比约 70,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比不高,合计占比约 30。甘肃省 R&D 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近 6 年来维持在 1.2左右,科研投入占比增速不明显。调查发现,J 市技术员平均每村不足 1 人,J 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2.2职业教育认同不高甘肃省职业中学招生人数从 2014 年的 40 433 人到 2019 年的 41 809 人,招生规模增加了 1 376 人;同期普通中学招生人数从 2014 年的 518 092 人下降

8、到2019 年的 471 882 人,招生规模下降了 46 210 人;职普比从 2014 年的 7.8上升到 2019 年的 8.9。这些数据说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仍然不高。调查发现,J 市阶段性产生富余劳动力且存在培训需求。有的村民有打短工的意愿,但难以快速实现供需对接。J 市职业教育目前尚未解决富余劳动力培训需求同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之间的客观矛盾。2.3乡村振兴面临新情况培根在 习惯论 中提出“思想决定行为”。调查发现,J 市被调查村民对乡村振兴认识不到位,互联网在助力宣传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村民思想落后制约了行为效果。根据甘肃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19 年甘肃省互联网普及

9、率达到 122,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从 2015 年的 821 万个增加到 2019 年的 1 406 万个,增速 71,这为开展“互联网+乡村振兴”创造了前提。20142019 年甘肃省恩格尔系数由 34.91下降到 29.20,降幅达 16,说明人们总体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此外,20142019 年甘肃省乡村人口从1 510.94 万人下降到 1 363.69 万人,减少 147.25 万人,降幅达到 9.7,乡村人口占比由 2014 年的 58.32下降到 51.5,说明农村人口正在逐步城镇化。2.4乡村振兴缺乏示范带动通过调查发现,J 市被调查的 8 个村庄均缺少典型示范带动户,在发挥典

10、型示范带动作用方面没有发挥引领效应。在尝试种养殖新品种方面,有的村民担心自己搞不好,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重复传统种养殖模式,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引导村民从“看人干”转为“自己干”、从“单个干”转为“集体干”。2.5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不佳通过调查发现,J 市各村放置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点,但总体利用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民不知道垃圾如何去“分类”,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分类”,缺乏科学的分类依据,没有达到垃圾分类的真正目的。此外,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相对较少。2.6重点人群需要关注调查发现,J 市部分留守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儿童横穿马路

11、、不讲卫生、爱说脏话等情况较为普遍。这项目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年末总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乡村人口占比/基础研究占比/应用研究占比/试验发展占比/恩格尔系数/职业中学招生/人普通中学招生/人职普比/R&D 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万个互联网普及率/2 590.781 510.9458.3234.9140 433518 0927.82 599.551 476.8056.8115.4515.5968.9532.8638 362490 2217.81.228212 609.951 443.5655.3131.2941

12、 215483 5838.52 625.711 407.6453.6115.2116.1268.6730.3637 209468 2367.91.192 637.261 379.5552.3116.3021.9961.7129.7339 021469 2128.31.181 1431142 647.431 363.6951.5116.8421.7361.4329.2041 809471 8828.91.261 406122表 120142019 年甘肃省人口、科技、教育、互联网等数据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局82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部分学生囿于陪护人的水平无法辅导和检查家庭作业,学

13、业问题十分突出。2.7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调查发现,J 市被调查的行政村种植业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占比不足 5,养殖业以羊为主,近年来养殖总量有下降趋势。部分村民不擅长经营经济作物,认为传统的种养殖业更安全,导致经济增长点单一,收入增速迟缓。2.8乡村文化亟待振兴调查发现,J 市乡村部分手工业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独具乡村特色的文化要素正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双重压力。“乡村文化大舞台”总体利用率不高,体育健身设施数量少、品种单一。村民精神家园载体不多,乡村特色文化知名品牌较少,互联网文化滞后,“互联网+”空间较大。完成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技术

14、活儿”,必须抓紧抓好6。互联网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诸多可能。3.1充分依靠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科技优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乡村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应加强对乡村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培训以及考核力度,让懂科技的人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科技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畅通科技问题咨询渠道,及时有效解决村民遇到的技术问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科研力度,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难题。坚持发展智慧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科技奖补杠杆作用。3.2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实行培训改革,变灌输式培训为精准摸底订单式培训。在职

15、业教育实践中引入乡村振兴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干部带头利用寒暑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调研7,培养学生工匠精神8,鼓励教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研究。市级层面,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应经常组织富余劳动力有效对接培训,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培训,满足培训需求,提高有效供给,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3.3打好“互联网+”优势牌依托“互联网+”优势,村官入户帮扶村民学会使用互联网。市级及以上层面组织开发“乡村通”APP,打造乡村“互联网+”村民新阵地,县区级层面负责充实本土化乡村振兴相关内容,乡镇及村层面负责梳理反馈村民需求,开展喜闻乐见的宣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让乡村振兴战略进村庄、进村官心里、进村民头脑,让

16、全体村民和村干部都知道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干什么。3.4精准开展垃圾分类县区级层面可建立一支熟悉垃圾分类知识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入户宣传活动。各村应发挥 5G 时代手机客户端优势,组建垃圾分类工作群。志愿者及时推送垃圾分类知识,做到正面引导。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制度,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评定“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的重要指标之一。3.5利用信息化实现精准管理市级层面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掌握本地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无劳动能力群体的数据。尤其要格外关注生活特别困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挥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9,防止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村干部必须尽职尽责,从思想、产业、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坚决防止返贫10,维护社会稳定。3.6推进乡村发展方式变革乡镇级政府要有序组织土地规模化流转,严禁粗放式经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庭院经济、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体验经济。加大执法检查力度11,减少化肥使用,科学回收废旧薄膜,发展节水农业和循环经济。改变传统种养殖结构,发挥金融的作用,拓宽村民经济收入来源。3.7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文化自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