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盘桓”:因声求义释“扳原”孙甲智【提 要】“扳原”(又作“搬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疑难词,诸家整理本皆校作“扳厚”,解释为“结交”“拉关系”之意,但是因果关系的状中结构和补充程度的动补结构,在“扳”字词素的词目中,都未见另外的相同的用法。陈熙中先生最早运用音训方法,将此词校作“扳援”,引领和启示意义重大;“扳援”一词具有的“往上爬”的意思不够切合原文语境,“与扳援”的用法也未见于古籍。“扳原”的原文可能是“盘桓”,意为“交往”,传抄中可能经历了“盤般扳 搬;桓垣原厚”的演变过程,而形成了现存红楼梦抄本中“扳(搬)原”“扳(搬)厚”的异文。“盘桓”与“扳援”的用法不同,将
2、“扳原”校作“盘桓”或更为合理。【关键词】扳原 扳厚 扳援 盘桓 赵姨娘红楼梦中有很多疑难词语,“扳原”(又作“搬原”)即其中一例。此词不但仅见于红楼梦一书中,而且在红楼梦中也仅出现了一次,即第七十一回:“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搬原,互相连络,好作首尾。”(庚辰本)“搬原”一词的异文情况也不复杂,初步可分为三组:一是“搬原 扳原”,庚辰本作“搬原”,蒙府本作“扳原”;二是“搬厚 扳厚”,梦稿本作“搬厚”,戚序本作“扳厚”;三是改易的情况,俄藏本作“交好”,梦觉本、程甲本、程乙本则无此数句。这些情况都是后来对原作的改易,都“不是原文”,或被认为是“擅改”或“擅删”。再进
3、一步分析,陈熙中:“搬原”当是“扳援”之误 读红零札,文史知识 年第 期。后收入红楼求真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曹雪芹著,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修订四版),作家出版社 年版,第 页。“盘桓”:因声求义释“扳原”“扳”字与“搬”同韵,读帮纽(现代汉语 声母)时与“搬”同音;读滂纽(现代汉语 声母)时与“搬”叠韵,而声母仅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俗文学中记音时可以互代。这样,“搬原”一词的异文其实就只剩下了一种情况:搬(扳)原,还是搬(扳)厚?在整理红楼梦时,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一“扳厚”:语境意义的推测和选择各家整理者对此词的处理情况,取影响较大者,列表一览如下:选
4、取校注俞平伯扳厚依从底本(戚序本),无注释。周汝昌搬厚从杨藏本,无注释。冯其庸扳厚无校记,无注释。红研所扳厚无校记。注释为“因扳关系而有交情”。蔡义江扳厚无校记。注释为“结交,拉关系”。邓遂夫扳厚有校记:“从梦稿、戚序、戚宁本改。蒙府本同误原,可见是历次原定本誊录之误。”无训释。诸家对此词的解释或有或无,但校勘选取的文字却是一致的:都选取了“厚”字而摒弃了“原”字。辞书对此词的解释也都是“结交”“拉关系”之意,如红楼梦大辞典:“因拉关系而亲厚。扳:攀、拉。赵姨娘素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近代汉语词典:“结交深厚。”所举例句即红楼梦中此句。新编红楼梦辞典:“因攀扯关系而有交情。”例句也是此句,并作
5、比较:“例中扳厚据戚序本,庚辰本作搬原,原疑为厚之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曹雪芹原著,清脂砚斋重评,周祜昌、周汝昌、周伦玲校订:石头记会真(第八册),海燕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曹雪芹著,冯其庸重校评批: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青岛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清程伟元、清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蔡义江评注: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龙门书局 年版,第 页。清曹雪芹著,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修订四版),第 页。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增订
6、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版,第 页。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年版,第 页。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误;杨继振藏本作搬厚,周汝昌精校本从。”可见,诸家也都读“扳”为 音,同“攀”字。这些解释也许都是从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的注释发展而来(年初版红楼梦校注本即有此条注释,是最早可见的对此词的解释)。所谓单文孤证,正是训释此一词语的困难所在,这种情况下,注释者大多只能通过原文的上下文语境来推测,所以纵览诸家对“扳厚”的解释,至今也只能看到结论性的呈现,而缺乏语言学方面的论证。根据语境,将“扳厚”看作“扳”(攀关系)与“厚”(交情深厚)的组合,固然有其合理性,却也存在有待解释的疑问:首先,从
7、构词角度看,诸家解释或将“扳厚”理解为因果关系的状中结构,因“扳”而“厚”,如红研所的注释、红楼梦大辞典和新编红楼梦辞典的解释;或将它理解为补充程度的动补结构,“扳”得“厚”,如近代汉语词典;然而这两种情况在“扳”字词素的词目中,除此之外都没有另外的相同的用法。蔡义江释作“结交,拉关系”,是笼统的说法。广雅释言:“扳,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诸大夫扳隐而立之”何休注、楚辞 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洪兴祖补注皆谓“扳,引也”。“结交”“拉关系”也就是“援”“引”之义,则“厚”字的训释就落空了。其次,“扳厚”有其合理性,但不具备排他性,它并不就是唯一合理的。诸家在选取“扳厚”的同时,摒弃“扳原”的
8、理由是什么?如果因为“扳原”不经见,那么“扳厚”不是同样仅见于红楼梦中吗?由此可见,对“扳原”的训诂是解决此一问题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无论证其是或非。二“扳援”:训诂学方法的重要启示最先致力于考释此词的是陈熙中先生(年),他认为无论“扳(搬)厚”还是“扳(搬)原”,都不太可能是曹雪芹的原文,而“真正的原文应该是扳援”,“本义是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义则有攀附、结交、拉关系等意思”,并列举了古籍中“扳援”一词如此使用的五个例子。判断“扳援”为原文的理由,一是它符合文意,二是它可以解释异文产生的原因,即文化水平不高的听抄者因不解“扳援”而误书为“搬原 扳原”,又因“搬原 扳原”不可解而演变为了“搬厚
9、 扳厚”。陈熙中先生此篇鸿文的重大意义之一,是训诂学方法运用的巨大引领和启示作周汝昌、晁继周主编:新编红楼梦辞典,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陈熙中:“搬原”当是“扳援”之误 读红零札。“盘桓”:因声求义释“扳原”用,如利用传统音训方法,为“原”字找到了其正字,并对此疑难词语的产生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这在解释此一疑难词语的路途上,无疑是飞越的一步。站在陈熙中先生作为前驱而铺就的大道上,就更利于进一步思考了,“扳原”一词的训释还有继续向前推进的空间。将“扳原”解作“扳援”之讹,那么“扳援”是否能很切合语境?“扳援”的本义是往上爬,在它的使用语境中也都不脱离此义,用于攀附身份地位或权势力量高者。即以陈
10、先生所举五例来看:例一出于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曾巩前一句说自己“耻阴附于贵权”,故后一句说自己“无因缘毫发之扳援”,“贵权”必是身份地位高者;例二出于朱胜非秀水闲居录,“登要途”者“更相扳援,其势炎炎”,“更相”是说相互之间谁的地位权势变得更高了,就又去攀附谁;例三出于唐甄潜书尚治,因“争进退”而“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进退”偏义于“进”,此“扳援”也是向上结交;例四出于陈继儒读书镜,于“人主宫闱之中”,“臣子不可妄有攀援”,据陈继儒所举汉高祖太子、戚夫人及汉文帝慎夫人事,知其所谓“宫闱”指皇帝之储君、后妃,于“臣子”当然为在上者;例五出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见任则乞超擢,攀援进取
11、,肩摩辇下”(按,此实出自宋代胡寅斐然集卷十轮对札子,陈熙中先生之引文宜节作“已在见任,则乞超擢”)“超擢”“进取”“辇下”都可见是向上。然而红楼梦中说赵姨娘是“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原,互相连络,好作首尾”,所谓“管事的女人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就是那些在贾府、大观园中负责看门、上夜、种稻田、打理花草树木、各处司职照管杂事的“执事婆子们”(语见第六十四回),殆无可疑,而断不可能是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邢夫人称之为“周管家的娘子”)、林之孝家的(管家林之孝的妻子)等“管家奶奶们”(俱见第七十一回)。“好作首尾”也即“互相照应”,可见她们在贾府中是地位、势力相当者。原书又说:“方才之事,(赵姨娘)已
12、竟闻得八九,听林之孝家的如此说,便恁般如此告诉了林之孝家的一遍。”从该事件的发生、发展来看,大观园“二门外鹿顶内”看管“管事的女人议事取齐之所”的两个婆子得罪了尤氏,怡红院的丫头告诉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跑去怡红院向尤氏“献勤讨好”,扬言要“告诉管事的打他个臭死”,她出了园子回了凤姐,就让人“传凤姐的话,立刻叫林之孝家的进来”去见尤氏,“又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这一系列的事情,赵姨娘闻之于谁?也只能是大观园、怡红院等处的“执事婆子”,她们在贾府的身份地位比赵姨娘还要低,“扳援”一词用于此其实是不切合的。再,“扳援”一词既有“由下向上”的指向,则“与扳援”的用法是值得怀疑的。曹雪芹研究 年第
13、 期因“相”字可偏指动作的一方,故古籍中可见“相攀(扳)援”“更相攀(扳)援”“转相攀(扳)援”等用例,但“与扳援”的用例,管见所及之中尚没有。循着陈熙中先生用训诂学方法为“扳原”寻找正字的实践指引,探考“扳原”一词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三“盘桓”:因声求义的新探索因读吴小如先生读书丛札,见其中有两则札记涉及对“畔援”“伴奂”“判涣”“伴换”等词的训诂。诗经 大雅皇矣“无然畔援”,诗经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诗经 周颂 访落“继犹判涣”,敦煌变文八相变“处分采女频妃,伴换太子”,吴小如先生结合葛毅卿释判涣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考释,认为这些词语“皆与盘桓同义”。其他词姑不论,上古时之词语“畔
14、援”同“盘桓”,已足以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这个疑难词“扳原”。况玉篇:“伴,蒲满切,侣也。又蒲旦切。诗 云:无然伴换。”是“畔援”“伴换”古时相同之证。又,广韵中“援”“换”“桓”都是匣纽字,“换”“桓”是山摄合口一等字,“援”是山摄合口三等字,读音相近,魏晋以前可能都是一等字,所以读音相同,可以互通。乾嘉音学已发“因声求义”之说,吴小如先生谓:“古今语言之通转,词义之通假,皆以字音为主,音同则义通,固不必泥于字形之异也。”欧阳修跋后汉冀州从事张表碑,谓碑文中“有畔桓利正之语”,他认为“畔桓疑是盘桓,文字简少假借尔”。可与葛、蒋、吴先生之说相参证。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古时“畔援”“伴换”“盘桓
15、”同音,并不能证明清朝时红楼梦中的“扳原”也同音。至清朝时,“畔”“伴”“盘”固然早已由並纽发展成了帮纽和滂纽,“援”“换”“桓”也由匣纽发展成了影纽和晓纽,读音已有了很大不同。而且文字早已规范化,如果不是食古不化者,一定不可能有人将“盘桓”写成“畔援”。那么红楼梦中的“扳原”是怎么来的呢?这里存在一种可能:原文作“盤桓”,在传抄过程中“盤”字被省写或误写成了“般”,进而又误写作了“扳”或“搬”;“桓”字被误写成了“垣”,进而又误写成了“原”,形讹变成了“厚”,即:盤般扳 搬;桓垣原厚。至于被误写的原因则难以确吴小如:读书丛札,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吴小如:读书丛札,第 页。宋欧阳修:
16、集古录跋尾 集古录目,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盘桓”:因声求义释“扳原”定,可能存在陈熙中先生所说的“一人念众人听抄”的情况,由读音之误和抄写之误共同导致,也可能只是传抄中的抄写之误,这已不可考了。“盘桓”最初的意思是“旋转不进”,后引申有“徜徉而耽于逸乐玩好”“徘徊”“停留”“交往”等义。其“交往”“相处”之义,汉语大词典举了两个例子为证:明代张景飞丸记 月下伤怀:“幸得此地有个张妈妈,朝夕宽慰盘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曾经与黄龙子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蒋礼鸿先生则以现代方言证之:“现在吴语中还有以亲友聚会流连为盘桓的。”北宋邵雍禁烟留题锦屏山下四首之一:“满川桃李弄芳妍,不忍重为风所残。忍使一年春遂去,尽凭高处与盘桓。”道藏辑要本吕帝圣迹纪要:“吕帝云:笠翁岂止文人?真慧人也!正欲与之盘桓。”亦皆其例。用法上,“与盘桓”于古可见;语境上,红楼梦说赵姨娘“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盘桓”,即谓赵姨娘平常就跟贾府的执事婆子们有交往、有交情,她们之间都建立了联系,以便相互照应。这样就文从字顺,也完全切合语境了。四“盘桓”比较谈红楼梦中还有三处出现了“盘桓”一词,可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