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_骞姣.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1212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_骞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_骞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_骞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3 月 第3 期0 引言2 0 2 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意义非凡,会议旗帜鲜明地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促进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如何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行动上将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分离,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同等重要的教育体系,需要高瞻远瞩和落地改革,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单元应首当其冲承载使命。1 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1.1 中高职课程趋同,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其自身特有的课程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但中职与高职教育课

2、程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失准,开设课程重复比率高,使得中高职衔接阻滞,以至于专业发展受限,行业出现结构性人才缺失,无法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适应性人才。高职教育的“高”首先是解决定位清晰的问题,其目标培养应由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确定,且不应以现有岗位作为参照系,而应以多年后预期达到的职业岗位作为依据,这是对高职课程改革提出的首要解决问题,即明确课程应面向的职业岗位,准确分析与定位。1.2 工作任务分析不够,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是面向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工作任务的分析与提炼是形成课程内容体系的关键环节,这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高超的教育智慧。目前,高职课程或多

3、或少出现了工作任务分析较为粗糙、简单,逻辑关系欠妥,进而转换形成的教学任务质量参差不齐、学科课程的*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 G H 2 1 Y 0 5 9 5);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 0 2 2 年度课题“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在线开放 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 0 2 2 S Z X 2 8 9)。收稿日期:2 0 2 2-0 8-2 2作者简介:骞姣(1 9 8 3),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骞姣,荆怀芳,张亚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 1 2 0 0 0)摘

4、 要: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给予课程改革方向的实践指引,“岗”为起点,“课”为支点,“赛”为高点,“证”为落点,相互关联、互为融通。文章从微观视角和实践层面为推进高职课程改革构建实现路径,以期形成“四位一体、德技并重”的优质课程,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改革;实现路径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7-5 5 0 X.2 0 2 3.0 3.0 0 7中图分类号:G 7 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5 5 0 X(2 0 2 3)0 3-0 0 3 5-0 5“岗课赛证”

5、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骞姣,荆怀芳,张亚婷:“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边界模糊的问题,尤其在经管类专业中表现突出,使得高职不“高”,理论不如本科系统,实践不如中职扎实。1.3 项目承载力不足,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项目化课程改革是摒弃学科课程形成职教特色的理想发展路径,是完成工作任务分析后的教学提炼,是教师开展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现有多数课程教学项目并未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没有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体现岗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要求,只是简单陈列产品加工或者服务活动,对项目的逻辑构成、组织形式、开展和评价方式未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导致课程实施效果

6、差强人意。2“岗课赛证”融通是新时代高职课改的必然要求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属我国职教首创,它既不照搬国外职教育人的经验,又跳出长期以来学科教育的藩篱应对时代之变,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职业能力习得规律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为破解课程改革瓶颈指明了方向。2.1“岗”为起点,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据“岗”指岗位,是指企事业单位赋予每个员工的职务、工作任务及其所承担责任的统一体,岗位的核心是事务。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及要求,岗位能力标准应该成为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岗位工作的内容及其更新理应成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岗位是高职课改的根本

7、依据。人工智能时代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岗位不断涌现,传统岗位加速变迁,学习新的技能和变换岗位已经成为现实。高职教育应对时代变化应从“岗”出发,以岗促建、以岗促改、以岗促教,提供更适切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职业能力。对课程所面向的岗位作详细的任务和能力分析是对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拆分和对胜任者的职业能力解构,这要求院校与企业保持深度的合作关系,协同高效、互利共赢的成长关系,正向促进产教融合,促使院校适应行业、地区经济发展变化,也联动企业共同课改,共同培养供需适应的高职人才。2.2“课”为支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生成的基本单元“课”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具有鲜

8、明的能力本位特色,其目标是为学生建构起适应未来岗位发展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能力的构成内容出发,德国学者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反映在课程中即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岗位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反思的能力,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分职业,可以通用,并在日后的职业变更中进行迁移,它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无直接联系,却能赋予学生日后长远发展的动力。课改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生成而改,不简单为任务、知识、技能、产品、服务等课程内容的整合。职业能力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生成,需要依托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与之相适应就是不同于学科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以岗

9、定课、依岗建课、适岗授课。首先,基于岗位研究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体系。其次,提炼形成结构完整、要素全面和符合成长规律的学习领域(课程单元),再利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能力。教法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而学生的中心地位突出,是参与者、评价者,平等交流、互动,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材转向提供微课、短视频、在线开放课等线上资源,利用工作手册式、活页式工单、岗课赛证一体化教材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2.3“赛”为高点,是激励和提升课改质量的方向标“赛”指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

10、举办的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专业性赛事活动。技能大赛不仅展示学生娴熟、精湛的职业技能,还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诠释与彰显,论文福建轻纺 2 0 2 3 年3 月 第3 期也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测,更像导航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主办赛事,自2 0 0 8 年创始至今已创办1 4 年,代表着全国职教赛事的最高水平,赛事规程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和世界技能大赛赛事标准,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宗旨引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各地已形成了院校、行业、省国、世界共同构成的职业教育赛事体系,纵观近年来赛事变化,还原岗位真

11、实工作任务,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发展、新要求,营造真实情境考验选手的技能水平、抗压和临场应变能力,创造条件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已成为竞赛内容和评判标准,这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吻合,也是激励和提升高职课改质量的方向标。2.4“证”为落点,是检验和评价课改成果的试金石“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各类培训证书等构成的证书体系。证书是对学生达到岗位工作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检验,教学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标准都会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1+X”证书制度,“1”和“X”不是并行关系,而是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关系,即要求“书证融通”。高职教育课

12、程需要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与职业相关证书相统一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应岗位的教学组织,使得标准、内容、过程相互融合和统筹安排,获取岗位任职资格和能力证书,而证书的获取比率又检验了课程改革的成效。2.5“岗课赛证”四要素融通关系岗、课、赛、证四要素之间不是单一对应关系,而是相互关联、互融互通、四位一体的关系。“岗”是需求根源,是课、赛、证设立的依据;“课”是核心,是岗、赛、证融合的体现;“赛”是引领,是岗、课、证融通的导航,“证”是评价,是岗、课、赛融通成果的检验。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相互融通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图1),其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

13、职业能力培养,树立起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特色,指引课程改革的方向。3“岗课赛证”融通高职课改的实现路径3.1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确定专业课程目标高职课程是根据岗位开设的,目标定位必须通过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确定,离开岗位胜任能力的分析会背离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岗位会伴随经济、科技的发展发生新的变化,课程目标的定位也应锚定发展岗位来设定。在设定目标前应对岗位所需专业人才做需求分析,通过观察、工作实践、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岗位胜任能力的分析,即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构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搞清楚解决岗位关键行为事件的能力、素质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这决定着中高职课程的差异。3.2 融通四

14、要素序化设计项目化课程内容S.E.D r e y f u s 等人对职业能力成长的研究得出,职业者会经历初学者(新手)、高级初学者(生手)、有能力者(熟手)、熟练者(能手)、专家(高手)的5 个阶段。高职课程的内容改革也应该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分析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其生活认知的教学项目由易到难设计构成教学内容。图1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关系图论文骞姣,荆怀芳,张亚婷:“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这里的教学项目要求反映真实岗位的工作,与时俱进融入专业前沿技术技能,通过加入、变更项目内容,德技并重、综合育人。教学项目的设计是“岗课赛证”四要素融

15、合的梯度呈现。首先,教学项目须是完整的,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行动,它们之间相互关联,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合二为一,有具体的展示成果,且具有一定的挑战。其次,育训结合的教学项目难度依次上升,对应工作难度不同的岗位,将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体系,行业赛、国家赛等“赛”事体系的内容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融入教学项目,构建起综合育人的内容体系(图2)。3.3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项目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计,教学实施必然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的引导、帮助来获取直接经验,建构

16、职业能力。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应包括信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5 个步骤。教师利用企业资源、线上教学资源,线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讯内容;教学地点的选择也可以是校中企、企中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检查反思,掌握专业能力,获取学习能力、生存与交往能力。当下高职教育的对象构成较为复杂,教师还需要透彻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4 多主体全方位展开教学评价“岗课赛证”各方主体不同,融通在课程中开展实施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应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准绳进行。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全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通过随堂打分、实操打分、项目打分、期末打分等评价制度;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方评价主体,应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和增值性评价。亦可通过技能大赛获奖、考取课程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等进行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激励学生掌握技能。4 高职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建设4.1 硬件建设:加快推进高职行动导向教学环境改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高职课程改革需要创设职业情境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奠定基础。无论是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