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机理研究彭丽徽 蒋欣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湘潭 摘 要:目的 意义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刺激 反应 机体()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 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
2、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关键词:风险认知 社交媒体用户 健康信息规避分类号: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数字孪生视角下智慧城市全景数据画像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彭丽徽,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蒋欣,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本文起止页码:本文责任编辑:杜杏叶 美国 健康研究事务所发布的社交媒体喜欢“医疗保健”:从营销到社会业务报告表明,超过 的美国青年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健康信息,左右的受访者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朋友和家人发布的健康经验,社交媒体俨然成为用户健康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然而,社交媒体平台的低准入度和高便捷
3、性,将健康信息以“核裂变”的形式进一步扩散。同时,信源审核机制的缺失和信息形态的多样化,使得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健康信息迷雾”滋生的温床。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的社交媒体用户经常看到虚假或不真实的健康信息。分析了特定来源的信息规避现象,发现人们更经常地规避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而不是人际对话和大众媒体。乌卡时代()的到来,使社交媒体用户愈发陷入“风险性”的泥淖,用户对认知超载、隐私泄露、信息失真等潜在风险感知强烈,进而引发焦虑、恐惧、厌烦等负面情绪,最终影响其健康信息行为决策。不确定性管理理论提出(,)“信息接触可能保持或提升不确定性”,事实上,社交媒体用户也会选择规避健康信息来维持自我认知
4、和缓解负面情绪。研究发现,的人不愿意知道自己的患癌风险而选择避免了解相关健康信息。从长远来看,规避健康信息可能导致用户抵制获取必要的健康信息,低估现实情况的严重性,造成个人健康风险评估的偏差,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用户的健康管理。当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已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 者 们 主 要 聚 焦 于 社 会 因 素、认 知 因素、情感因素 对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但对个体特征、心理要素和信息表征等影响因素呈现怎样的耦合关系和逻辑架构,尚未有完整的模型解释,且缺乏风险认知视角下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机理的系统性探讨。基于此,笔者结合刺激 有机体 行为理论()和风
5、险信息寻求与加工模型(),将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内在机理分解为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和统觉控制 个阶段,通过分析要素与各机理间的内在关系,构建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机理模型。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心理动态过程,为模拟用户信息规避过程中的行为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模型。同时,明晰规避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规避行第 卷 第 期 年 月为所映射的心理动机,能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健康信息服务及用户健康管理提供策略参考。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健康信息规避概念 关于健康信息规避的概念界定,目前还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其概念内涵最早可
6、追溯到 世纪 年代心理学领域关于“选择性接触”这一相似概念的提出,和 认为选择性接触是指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态度相一致的信息,随后信息规避也逐渐受到心理学、图书情报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世纪 年代,图书情报领域学者 和 提出的信息搜寻综合模型以及 构建的信息行为模型均提及信息规避行为的存在,认为个体的信息寻求行为易受到压力等因素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年,心理学家 首次将信息规避定义为任何旨在防止或推迟获取可用但不必要信息的行为,这也是目前信息规避行为研究领域采用较广的观点。随着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和信息需求的增长,信息规避行为研究拓展到普通疾病、癌症、基因检测以及风险报告等健康医疗领域
7、,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概念界定、影响因素、规避信息内容和规避人群展开,具体包括:概念界定方面,国内外学者将重心放在探讨健康信息规避是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 等认为健康信息规避不只是有意识的刻意行为,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自发行为;而陈琼等则认为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是用户主动、有意识地规避或延迟获取可获得但不想获得的健康信息。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涉及健康信息素养、受教育水平等个人因素,风险威胁感知、感知控制等认知因素,恐惧、疲劳等情绪因素以及健康信息过载、信息充分性等情境因素。规避信息内容方面,主要包括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信息以及体育锻炼等日常健康信息。规避人群方面,主要针对
8、残疾人、大学生、中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进行研究。综上可知,当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对社交媒体情境下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涉猎较少。本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认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是在突发风险情境和日常健康风险情境下,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失真、信息泄露和信息超载等现象冲击了用户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压力刺激和风险认知下产生恐惧、焦虑及失望等负面情绪,为维系自我认知和减轻负面情绪,社交媒体用户选择忽视、避免了解、延迟获取或拒绝接触有用健康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信息接触规避、信息吸收接触和信息利用规避 类行为。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 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是由 等
9、基于心理学视角提出的用于理解个体如何响应风险信息的模型,是风险认知研究的重要理论。早在 年,等对心理学和传播学领域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发现启发 系统式模型(,)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寻求和关注特定风险信息,而计划行为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在获取特定风险信息后所做出的相关风险决策,因此将这两个模型作为 模型的核心理论基础,形成以个体特征、信息充分性、信息寻求与加工行为、感知风险特征、对风险的情绪响应、感知信息收集能力以及相关渠道信念为关键成分的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见图)。自模型提出以来,在环境风险、健康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等在 模型中加入了信
10、息规避这一变量,改善后的 模型逐渐被应用于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将 模型用于研究癌症患者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后续 增加了信息过载因素,用于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德国消费者信息规避的预测因子;和 在 模型的指导下,分析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由此可见,模型为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预测因素,能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要素解析 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本研究拟从个人特征、渠道特征、风险认知前兆、负面情绪响应、信息规避规范以及信息充分性 个方面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要素进行分析。个人特征 模
11、型中的个人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学与社会文化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关风险经历与政治立场。等认为自由主义者比彭丽徽,蒋欣 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机理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图 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保守主义者更容易接受风险法规的减少,且更信任风险管理机构。可见政治立场这一变量更多的是影响个人对社会政策的行为反应,但由于本研究主要围绕个体自身的信息规避行为展开,因此将政治立场这一变量予以删除。此外,健康水平作为影响风险认知和信息行为的主要个体特征,被本研究纳入个体特征变量中。在健康风险的刺激下,社交媒体用户的风险认知得以激发,而这种认知作为用户的主观知觉,存
12、在一定的个体偏差,如健康状态不佳的用户,其风险敏感性可能高于健康状态良好的用户,且更容易积极地搜寻信息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因此,本研究涉及的个体特征包括人口学及社会文化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相关风险经历。渠道特征 随着传统媒体的逐渐式微,社交媒体成为传播健康信息的主流渠道,用户通过评估社交媒体的渠道可信度、有用性和可及性来筛选健康信息。渠道可信度是指用户对社交媒体传播渠道的信任程度;有用性是指用户结合自身需求,评估社交媒体所推送的健康信息的有用程度;可及性是指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可用健康信息的难易程度。在突发灾难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情境下,社交媒体中浮现大量失真健康信
13、息和虚假健康信息,经过信息疫情的长期侵染,用户对健康风险及信息有用性、可信度的不确定性逐渐加剧,并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为维持乐观情绪倾向于屏蔽、放弃和规避健康信息。此外,当社交媒体用户意识到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社交媒体所推送的健康信息时,感知信息可及性较低,为减少信息获取成本也可能停止健康信息获取行为。风险认知前兆 等认为个体通过辨析信息环境来评估相关风险事件对自身利害的影响程度,并将该过程分为认知与情绪两个阶段。认知阶段又被称为风险认知前兆,主要是指个人对风险状态的预判,可将其概念化为风险的感知威胁和感知控制两部分。感知威胁包括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易感性,前者指向个体感知健康信息
14、带来威胁的严重程度,后者指向个体感知可能受到健康信息威胁的几率。例如,相信癌症宿命论的老年患者会放大癌症的感知严重性,从而对癌症信息主动规避,而癌症信息的过载提高了用户对风险威胁的感知易感性,形成诸如任何诱因都存在引发癌症可能性的消极想法。感知控制是用户感知自身应对风险威胁的控制程度,当用户处于较低的感知控制状态时,认为获取健康信息也无法应对风险,尤其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力感和失控感使用户陷入恐惧状态,为减少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的影响,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规避健康信息。负面情绪响应 除了认知判断外,情绪响应作为一种涉及认知评估和行动意向的心理路径,是驱使个体在生活中做出重要决定的关键
15、因素,而负面情绪响应更是与用户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息息相关。对于社交媒体用户而言,过量纷杂的信息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压力,导致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寻找到有用信息,从而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强烈的用户会选择规避信息来避免心理不适。而对于感知效能较低的用户,误导性健康信息和失真健康信息的泛滥会加重其认知负荷,同时也会使部分用户将失真健康信息与自身症状相匹配,通过第 卷 第 期 年 月自我暗示或联想夸大自己的病症,从而产生感知偏差,诱发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恐惧情绪。久而久之,这种焦虑和恐惧在海量健康信息的持续轰炸下逐渐发酵为厌烦情绪,促使社交媒体用户对搜寻健康信息产生抵触情绪,为维系自身认知和减少健康担忧更加倾
16、向于规避健康信息。因此,本研究主要涉及焦虑、恐惧和厌烦 个负面情绪响应。信息规避规范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健康风险时期,社交媒体用户感知到的社会规范反映出他们对社会法制以及公序良俗的依从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其信息筛选行为。感知社会规范包括禁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禁令性规范是指个体对某种现象社会支持度的感知,是由社会制裁所驱动的感知规范。如社交媒体用户认为“早餐不要喝粥”的健康信息是不受社会大众所认可的,那么会倾向于选择规避该信息。描述性规范是指当个体感知周围群体大都具备某种行为时,会采取一致行为,反映了个体的从众心理。如感知到周边群体都选择规避妇科疾病相关信息,那么社交媒体用户也会碍于群体压力而选择规避该类信息。等将这两种感知规范合并为信息主观规范,但忽略了主观规范、禁令性规范以及描述性规范的规避动机并不相同的事实。主观规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感知到重要的人对某一特定行为的较高期待,从而引起个体的特定行为。如家人期望在社交媒体交流中避免提及新冠肺炎的发病症状,那么该用户会选择规避该类信息。因此,本研究区分了禁令性规避规范、描述性规避规范和主观规避规范,并将其整合为信息规避规范。信息充分性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