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三卷》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_刘嘉.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2143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三卷》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_刘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三卷》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_刘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三卷》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_刘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在新时代建立“大思政”格局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发布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结合以上文件精神,我们可以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做如下阐释:课程思政是一种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的教学理念,力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增补教学内容、改

2、进教学管理等方式,在专业课程中增设并贯穿一条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以确保非思政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立德树人的核心功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课程思政不是要弱化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代之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而是力图让专业课教师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做好“大先生”,积极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适切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缔结有效联结。换言之,课程思政能否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取决于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能否实现有效融合,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否实现有机结合。文章以此为思考重点,围绕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中的语篇材料在翻译课程中的运用与讲解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思政元素与翻译知识的融合方法,有效践行外语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一、翻译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其他课程相比,翻译课程的价值潜能突出,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翻译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评价活动,译者通过诉诸与其文化立场、文化身份相关的价值术语,对原文中蕴含的、契合于译者核心诉求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确认,以此方式引导受众的观念与态度,在目标语境中开创新的局面。以近现代翻译史为例,无论是晚清译者所展现的引进西学开启民智、挽救民族和国家于危难之中的翻译姿态,还是“五四”新文

4、化运动中采取的在世界视野中进行文化革新的翻译姿态,亦或是抗战时期和建国初期为助力社会主义革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416 期)No.2,2023Serial No.1416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Practice)收稿日期:2021-12-21修回日期:2022-03-20作者简介:刘嘉(1981),女,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教学。摘要:翻译课程的价值潜能突出,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凸显“技”与“道”的关系。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5、:第三卷 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教师应从宏观着眼,引领学生深刻领会以国家意识为主的价值导向,以及在此导向下采取的政治语汇翻译策略。与此同时,还应强调话语传播中内外有别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服务受众的意识与语篇翻译层面诸多变通技巧之间的关系。在讲解翻译策略的同时凸显以国家意识为主、受众意识为辅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关键词:课程思政;翻译教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2-0077-03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刘嘉(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

6、1)课程思政77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2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行的红色翻译,无不向我们证明,翻译并非机械的、中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一种引领价值的文化行为,在民族、国家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建构作用。这一共识是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立足点。第二,与富有价值意蕴的翻译活动一样,翻译教学话语(包括课堂话语、所选教材、语篇翻译材料等)同样具有价值属性,既包含与翻译之“技”相关的知识,如翻译变通技巧、机器翻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等,又涉及与翻译之“道”相关的知识,如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精神文化谱

7、系之间的关系,翻译在塑造文化身份、重构话语体系、主导民族间相互关系方面发挥的建构性作用等。如果说翻译话语是一种评价性话语,那么翻译教学话语则是一种关于评价的评价。作为评价者的教师如果能从大局着眼,全面把握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翻译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有意识地从众多译本中挑选出能够体现国家翻译规划和翻译能力,在巩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语篇翻译材料及赏析材料,同时将关注重点从技能性知识转向翻译技能背后的价值主张与价值传播,对“技”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出积极的评价,将有助于实现思政元素与翻译知识的有效融合,培养出国家发展建设所需的技道皆通的翻译人才。二、思政元素与翻译技能在 习近

8、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讲解中的有效融合从思政的角度来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无疑是一套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政治文献。以原文而论,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020 年1 月 13 日期间的 92 篇重要著作,是学生了解党中央的执政方针、增强爱国情怀、提升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学习材料。就其英文译本而言,该文献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发行局的顶级专家组成的翻译团队进行译介,既代表了我国当前的政治外宣翻译的最高水平,也凸显了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翻译与传播的顶层设计与核心话语策略。鉴于此,翻译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9、三卷 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在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讲解时,教师应重点分析变通技巧与整体性价值导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翻译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策略方法。(一)凸显以国家意识为主的价值导向与政治语汇翻译技巧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中,以国家意识为主的价值导向应成为分析重点。教师应从宏观着眼,引领学生深刻领会这一国家翻译实践背后的价值诉求,即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为外国民众重新认识这一崛起的东方大国、了解当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与执政方略提供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全力扭转国际话语体系“西强东弱”的

10、局面,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在认清整体性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该套文献中针对核心概念的翻译所采取的“坚持中国话语自信与话语自觉”的翻译立场3,并运用政治等效原则对翻译立场背后的学理依据做出合理的阐释。所谓“政治等效”,一方面是指外交翻译中,准确、忠实地反映原语和说话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另一方面,要用接受方所能理解的译入语来表达,使双方得到的政治含义信息等值,使译文能起到与原文相同或者相似的交际功能4。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媒体与话语导向中仍不乏对中国的误读之声,不少外宣翻译中的惯用表达被用心不良的西方媒体涂抹贬义色彩,对我国

11、的国家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对译文选词、核心概念的翻译学深悟透,在深入当下政治语境,充分领会政治思想与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翻译。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等效原则在翻译选词中的应用,教师可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译例分析:学生以翻译小组为单位,就给定的政治语汇在原语中的内涵外延及英译本中采取的变通技巧展开讨论;教师在听取各小组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系统性的评价,使英译本中选用的词语在构建国家形象、塑造文化身份方面的建构性力量真正地被学生所领悟。例如,在分析第三卷中出现的“底线思维”的翻译策略时,可引导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中英文之间的价值差异:一种是与原文“貌合神离”

12、的还原性翻译,“bottom-line thinking”,有“账本底线”之意,常用于影射见利忘义、为追求利益而无视社会责任感的行事原则。一种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中采用的阐释性翻译,“worst-casescenario thinking”5261,不仅准确再现了新时代我国政治方略中“坚持底线思维”的内涵(即增强忧患意识,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而且有效避免了机械直译可能引发的中国舍义取利的论调。同样,在分析第三卷中关于“海洋强国”的翻译“a strong maritime nation”时5285,可让学生对英语中的近义词“strong nation”与“power”(强国)

13、做进一步阐释,并引导其认识专家译者在翻译核心术语时的政治考量与国家意识,“power”一词强调控制权,容易让外国读者产生“海上霸权”的联想,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宗旨不符,故选用中性色彩的短语“strong nation”,以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利用,与“中国威胁论”产生关联。通过对国家意识下的政治语汇翻译策略的细化分析与讲解,学生不仅能领悟外宣翻译中坚持政治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在译文赏析过程中增强人文情怀,形成政治品格与时代担当。782023.2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二)凸显以受众意识为辅

14、的价值导向与句法翻译技巧之间的关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的讲解还应凸显服务受众意识,强调政治话语传播中“内外有别”的原则。具体来讲,对内传播是通过传达方针政策、思想路线使学生加强学习了解,促进教育感化,为促进思想团结、采取一致行动提供保障6,因而宣传力度强,地方性价值突出。与之相比,对外宣传旨在有效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国外受众及时了解我国的治国理政方略,以期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因而特别强调译文要减少宣传意味,贴近国外受众的认知心理与阅读习惯,使其消除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教师应阐明这一价值取向背后的理论依据,并以此为视点,对英译本在

15、语句层面采用的变通技巧进行专题讲解。比如,在“化繁为简”这一专题中,可针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中的标题翻译策略进行系统性的解读,对中文标题工整对仗、语义重叠的特点与英文标题简洁质朴、逻辑严谨的特点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译者针对中文标题中常见的副词、隐喻性表述、重复性表述所采取的省译法,关注省译在淡化宣传色彩、提高话语传播力方面的作用。在“化隐为显”这一专题下,可着重分析外宣译者翻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话、演讲时,如何实现汉英思维方式的转换,即通过在句子翻译中增补必要的关联词,突出政治话语表述中的隐含逻辑,使译文表述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在“动静结合”这一专题中,可针对政治文献

16、英译中主语的选择问题展开例证分析,通过对比以往翻译中惯常使用的被动句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英译本中大量出现的由泛指人称代词“we”开头的主动句在交际效果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在拉近讲话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促成身份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三)凸显二元共存的价值取向与整体性翻译策略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以我为准”,以国家意识为主的价值取向和以目的语文化为依归的价值取向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审视政治文献外译中的二元价值取向,应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种国家翻译实践,政治文献外译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大国形象,为国外受众理解当代中国提供合宜的路径。然而,译者同时面临着文化背景、价值体系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与国外受众之间的认知分歧。鉴于此,译者的翻译行为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修辞动机,力图借助精心设计的翻译话语说服和打动受众,使具有不同价值立场的人群相互理解、彼此认同。在这一修辞动机的引导下,译介过程中必然要同时兼顾两种价值取向:一方面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言谈,营造一种亲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