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研究_任卓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2423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研究_任卓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研究_任卓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研究_任卓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期(总第 期)成人教育 :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研究任卓林,桑宁霞(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太原)【摘 要】高等继续教育是与社会连接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实践逻辑。在新时代浪潮中,高等继续教育将会持续遵循发展实践逻辑:重塑理念,更新实践价值,调控场域发展方向;完善体系,增强外部保障,激发实践动力;优化资本,提高实践质量,促进场域可持续发展;下放权力,拓宽实践路径,实现场域民主化发展。【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实践;实践逻辑;终身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任卓林(),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通讯作者:

2、桑宁霞(),女,太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面对高等继续教育这一社会事业,要想全面、客观认识并分析高等继续教育,必须首先从它的实践入手。布迪厄强调在时间向度分析实践发展,认为实践本质是一个线性系列,在时间中展开,连接着过去、当下与未来。高等继续教育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动态发展,起承转折,在不同历史背景之下具有不同涵义、承担不同使命、发挥不同功能。因此,应立足于实践,在不断变换出场的历史情境中梳理高等继续教育历史发展历程,总结其实践逻辑,实现实践逻辑与历史发展的统一,并反作用于高等继续教育美好未来的发展。一、高等继续教育实践历程实践逻辑包含于历

3、史逻辑之中。扎根高等继续教育历史实践,梳理实践脉络,追寻实践轨迹,保证实践与历史的统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教育实践的动态演化,高等继续教育不论是在内涵、政策等理论层面还是在形式、学校等实践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形成期: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继续教育初见萌芽,于国家、成人、教育而言,均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应国家需求,制定政策、设立机构、创办教育机构,高等继续教育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初步认识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急需恢复经济文化建设,人才供需失衡,高等继续教育应需而生。年 月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有计

4、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的广泛需要。”此后,高等继续教育工作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逐渐展开。业余教育司、城市扫盲工作司、农村扫盲工作司、工农速成中等教育处等组织机构相继成立,对高等继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高等继续教育以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为始在全国展开。开始创办各种补习学校,并举办函授教育、业余教育、夜大学等,上述各种办学成为此阶段高等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此阶段的高等继续教育一方面行先于名,还未有明确定义,而是以工农教育、干部教育、农民教育等作为高等继续教育的最初具体指称。另一方面,工具价值凸显,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函授教育、业余教育应国家整体发展需求而生,教育对象的确

5、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均以服务国家发展、满足国家需求为先。.完善期:年改革开放初期高等继续教育快速恢复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丰富教育政策、确定专属概念、设立管理机构、丰富教育形式,高等继续教育在各方面逐步完善,对高等继续教育形成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两条腿”走路政策,坚持半工半读、业余大学与大专院校同时发展。年,张宪宏将“继续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各类成人教育活动开始有了统一指称。年 月,卫生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关于印发卫生部职工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提及“继续教育”,政策文件中正式出现“继续教育”一词。年,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立,出现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积极宣传继续教育,

6、发展继续教育理论等。年,首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普通高校设立,专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恢复成立,自学考试制度开始施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学习形式为成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选择机会。一方面,此阶段的高等继续教育教育形式丰富。伴随着广播电视大学的成立、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普通高校设置继续教育学院,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更加开放、多元、灵活,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了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以学历教育为主,高等继续教育开始充当学历教育补充的角色,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稳步恢复发展,开展补偿教育工作,进行文化教育并颁发毕业证书。.转型期:年改革开放后,高等学校录取率大致只有。高等继续教育一度成为成人进行补偿教

7、育、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并逐渐出现重量轻质的现象,呈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国家针对出现的问题开始对高等继续教育进行改革。年 月 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成人教育改革意见。一方面,实行“三种证书”制度,打破单一培养规格;另一方面,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非学历教育,其中岗位培训成为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重点。年,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展开高等继续教育治理工作。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新定义成人教育,指出其是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高等继续教育向新的方向转型。表 年成人学校在校生数单位:万人 年份学校

8、 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 成人小学 扫盲班 一方面,此阶段的高等继续教育着力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扫盲教育和改革开放初的“双补”工作之后,初等、中等文化层次的人数逐步下降(以 年成人学校在校生数为例,如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后继续教育制度开始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稳步实施,开始以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为教育对象,高等继续教育持续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终身教育初见萌芽。终身教育理念进入大众视野,高等继续教育开始与终身教育相伴出现,逐渐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继续展开实践。.成熟期:年至今 年之后,高等继续教育渐趋完善,实现螺旋式上升。新

9、设管理机构,处理终身教育实践工作;重塑教育机构,服务终身教育实践;发展非学历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高等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对高等继续教育形成了深刻认识。此阶段的高等继续教育逐步踏上终身教育轨道,不断延展自身功能,以更高的站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更好地连接国家发展战略。年,我国成立继续教育办公室,服务终身教育发展,宏观管理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等工作。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要更新终身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此后,高等继续教育常被置于终身教育背景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中,给予了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路径。高等继续教育机构也逐

10、渐向终身教育机构转变,如 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成功,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高等继续教育大步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此阶段,高等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大幅提升。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继续教育不再可有可无,而是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三足鼎立,逐渐回归教育中心。高等继续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终身教育“介入”后,高等继续教育不再仅仅聚焦于学历补偿,而是被赋予全新涵义,不断延展社会服务职能,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二、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历史”与“实践”双向建构,二者辩证发展,循环“出场”,彼此依赖。基于高等继续教育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持续变化发展,应总结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为其未来发

11、展做铺垫。在高等继续教育场域中,教育理念作为价值引领,不断追求价值理性,指引高等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保障体系作为实践规制,不断正规化发展,支撑场域稳定运行;教育体系作为实践主体,不断趋向完善,积累更多知识资本;教育对象作为实践客体,不断多元覆盖,促进知识资本惠及。.实践价值:教育理念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每个场域都规定了各自特有的价值观,拥有各自特有的调控原则”。实践价值是场域运行的理念引领,界定着价值空间。教育理念的价值体现,不断提升高等继续教育价值空间,构建一个意义世界。世纪 年代至 年代,高等继续教育工具理性凸显。应国家需求,此阶段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多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国情,

12、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在各个政策文件及各大会议当中,均强调高等继续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直至 年,高等继续教育开始注重个体的精神需求。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增加了对成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关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格局”开始转变。世纪 年代,终身教育思潮引入中国,高等继续教育价值理性占据主导,其定位和发展走向真正发生变化,开始服务终身教育。老年大学、社区大学等逐渐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高等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价值空间不断延伸。.实践规制:保障体系从零散向正规化发展实践规制是场域结构的外在体现,遏制矛盾对立与冲突。保障体系的正规化发展,持续支撑场域稳定运行。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13、办学主体持续多元、教育经费基本保障,促进了高等继续教育场域持续发展。首先,高等继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从 年后对各类教育的指示及对其管理、教育机构等的规定,到 世纪 年代后相关法律的出台,再到 世纪教育现代化 等文件的颁布,高等继续教育政策规定逐渐细化、规范、全面。其次,高等继续教育办学主体持续多元。不论是扫盲期间的各类机关、团体、工矿企业等,还是现在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因高等继续教育直接同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体均为高等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彼此之间横向联合,委托办学或单独办学,形式多样、灵活。最后,确立高等继续教育专项经费。高等继续教育办学经费起初相对紧

14、张,常由各办学单位负责解决。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国家经费预算中包含成人教育。国家正式将高等继续教育列入国家经费收支计划中,给予了高等继续教育经费上的保障。.实践主体:教育体系从单一向完善化发展实践主体是知识资本的主要拥有者与支配者。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扩大高等继续教育场域资本积累。首先,高等继续教育体系自身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继续教育主要面向职工、农民和干部进行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到 世纪 年代基本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初等、中等和高等层次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世纪 年代以后,社区教育、企业大学、老年大学等不断出现,教育对象面向人人,非学历教育占据重要

15、地位。到现在,基本形成了包含函授、夜大学、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类型,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和老年大学、企业大学、社区教育等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在内多序列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其次,国民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函授教育、干部教育、职工教育等陆续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高等继续教育也将纳入终身教育发展规划,逐渐回归教育中心,与其他各类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民教育体系在不断走向完善,保证足够知识资本输出。.实践客体:教育对象从局部群体走向全民实践客体是知识资本的承载者。教育对象的多元覆盖,不断扩大资本惠及范围。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初期,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对象往往目标性和针对性较强,从部

16、分群体开始,将其高效转化为有效劳动力。年 月 日,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提出以工厂企业中的工人职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同年 月 日,政务院批准公布的关于开展业余教育的指示提出,首先着重对村干部、积极分子、青年男女开展农民业余教育,并逐渐推广到一般农民。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及自学考试制度的施行,迎来了成人学习的高峰期,扩大了成人学习机会,但此时的高等继续教育也并非面向全体。改革开放时期,引入“继续教育”概念,但侧重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直至 世纪 年代以后,终身教育思潮涌入,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高等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教育对象才开始真正面向人人,知识资本也开始惠及人人。三、高等继续教育实践趋势实践活动是一种时间化的行为,经验于历史,并指涉未来。依据高等继续教育实践逻辑,结合客观结构发展,试寻其未来实践趋势,力求高等继续教育实践与社会之间形成本体论上的契合。布迪厄认为,实践自身包含对规律和趋向的预期,包含对未来的非设定性的指涉。历史、实践、场域相伴相随,同步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社会环境的改变,高等继续教育场域持续生成发展。为促进场域不断向前、向上、向好稳定发展,高等继续教育需遵循实践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