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3 卷 第 2 期2023 年 2 月Vol.43,No.2Feb.,2023热带地理TROPICAL GEOGRAPHY珠三角城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伍润楠,陈楷锐,刘立欣,周春山(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摘要: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对19832020年CNKI中文总库中有关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研究的6 003篇文献,从发文趋势、阶段划分、核心作者与机构网络、主题演变与历史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相关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可以划分为起步、摸索、蓬勃、深耘4个时期。2)研究机构从以中山大学为核心的华南院校逐步扩展形成全国性的合作网络,学
2、者网络从偶有合作扩展形成机构内部和跨机构多种合作网络。3)在知识演进中,重点关注经济区、农村城镇化、城市群、农民工、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等研究主题,也依次出现经济区、科学发展观、新型城镇化、粤港澳大湾区等热点。4)研究呈现以政策和实践为导向、视野和范围不断扩展、理论研究由滞后到超前再到同步等特点。同时也面临进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阶段后,本土化理论建构稍显不足,缺乏人本主义城镇化理论的新模式建构等问题。5)目前,珠三角城镇化进入转型发展新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主体形态,创新成为新驱动力,内涵集约、品质导向和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成为新发展目标。未来应从粤港澳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3、、本土化与人本化的城镇化理论和路径探索等方面重点展开研究。关键词:城镇化;珠三角;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粤港澳大湾区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23)02-0343-14DOI:10.13284/ki.rddl.0036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城市,是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区域。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率先设立经济特区,加快产业引进,1994年被划定为“珠三角经济区”。2008 年,珠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深圳被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
4、位,珠三角协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姿态承担更重大的国家使命。2020年珠三角城镇化率达到87.24%,高出全国城镇化率23.35个百分点,以占全国0.57%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5.4%的人口和8.8%的地区生产总值,是中国人口和经济最密集的城镇化地区(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城镇化也叫城市化、都市化,是农村或自然区域向城市区域转变的过程,涉及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与文化结构的转型,是判断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标志(许学强 等,2009a)。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城镇化研究的新起点。加强理论自信与自觉,探索并总结不同于
5、西方模式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与理论机制尤为重要(陈明星 等,2019)。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其城镇化走在中国前列,代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许学强 等,2009b)。改革开放初期,学者总结得出珠三角是外向投资为动力、城乡收稿日期:2022-03-17;修回日期:2022-09-05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智库课题“广州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2022GZZK08)作者简介:伍润楠(1995),男,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等,(E-mail);通信作者:周春山(1964),男,河南信阳人,教授,博士,主要
6、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等,(E-mail)。伍润楠,陈楷锐,刘立欣,周春山.2023.珠三角城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热带地理,43(2):343-356.Wu Runnan,Chen Kairui,Liu Lixin,and Zhou Chunshan.2023.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Urbanization Research in Pearl River Delta:Bibliometrics and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Based on CiteSpace.Tropical Geogra
7、phy,43(2):343-356.43 卷热带地理一体为特征,走不同于西方传统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薛凤旋 等,1997)。20世纪90年代,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率先开展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探索(邹德慈,1993)。2000年以后,面对全球竞争压力,珠三角又率先开展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探索,学者通过总结得出珠三角新的双轨城镇化模式(沈建法 等,2006)。总的来说,珠三角的城镇化研究为中国城镇化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其发展过程值得回顾总结。科学知识图谱以科学知识为对象,显示其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图像表达。其中CiteSpace作为一种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8、陈悦 等,2015)。通过科学知识图谱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能挖掘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机构发展、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等内容(刘凯 等,2020)。近年来,学者们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对中国一些重点发展区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都市圈、西北干旱区(孙威 等,2018;卢阳春 等,2020;王海花 等,2020;周春山 等,2022),对珠三角地区的关注较少。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法,基于CNKI中文总库所收录的19832020年珠三角城镇化研究文献,梳理不同时期珠三角城镇化研究的发文趋势、合作网络、主题演变、历史热点。旨在更好地把
9、握珠三角城镇化理论及研究的演化和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为珠三角乃至中国城镇化的理论探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以CNKI中文总库中收录的珠三角城镇化论文为研究对象。为全面检索相关研究,将主题词“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分别和主题词“城镇化”“城市化”“城镇”“城市”“农村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城乡一体化”组合后,检索核心期刊和学位论文。由于最晚设立的南大核心期刊库1998年公布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名录,而且早期研究期刊数量较少,因此在1998年以前检索范围为所有期刊,1998年以后为中文核心期刊。对结果去重,最终得到 6 003 篇有效文献,时间
10、跨度为 19832020年。1.2研究方法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主要采用共现分析和突现词检测2种方法。共现分析综合了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其中,词频分析是通过在文献信息中提取核心主题词的频次分布识别研究热点,共词分析是通过共现次数表征词语间亲疏关系(李杰 等,2016)。突现词检测使用Kleinberg算法,能有效识别突发出现的研究热点,挖掘新兴的研究方向及相应的出现与持续时间,是研究热点发生转向的重要判断依据(李杰 等,2016)。突现强度表征关键词的词频增长率,强度越高表明热点程度越高。为避免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过于巨大和复杂,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MST)简化图谱。2 研究概况 2.1发文
11、量的时间分析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根据空间特征可分为乡村工业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城市工业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都市化阶段(21世纪初以来)(周春山 等,2015a)。根据城镇化率可分为启动阶段(1978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0年)、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2年)(袁媛 等,2014),多数学者认为2012年后是珠三角转型发展时期(袁媛 等,2014;周春山 等,2019)。本文结合已有珠三角发展阶段划分,并依据历年发文数量、相应的历史大事件将研究阶段划分为 4 个时期(图 1):1)起步期(1
12、983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珠三角城镇化的发展研究始兴,成果较少,年发文量低于20篇。2)探索期(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肯定了珠三角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成绩,改革开放进入新高潮,有关珠三角城镇化研究的发文量逐步增加,高峰年份发文量超100篇。3)蓬勃期(2003201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珠三角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该时期有关珠三角城镇化研究的发文量大幅增长,年均发文量超200篇,年发文量2011年达到峰值,370篇。4)深耘期(20122020年),相关研究由快速上升转为波动发展,2017年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划定,为珠三角城镇化研
13、究带来新一轮热潮,年发文量达到历史最高峰,439篇。344伍润楠等:珠三角城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分析2 期2.2核心作者与机构作者与机构的共现分析能展现核心作者与机构群体,挖掘合作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网络属性(陈悦 等,2015),评价作者与机构的学术影响。在起步期,学者与机构发文总量不高。学者和机构之间偶有合作,未出现大型学术团体。该时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山大学,活跃学者主要有许学强、曾怀正、周大鸣、魏清泉、司徒尚纪、刘琦、林初昇等。其中许学强发表了“对外开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初探以广东四邑为例”,较早对珠三角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力展开研究,提出以珠
14、三角为典型的对外开放地区的城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新动力,为后续政策制定和研究指明方向。在探索期,学者与机构明显增多,中山大学发文量依旧最多。机构间合作较少,机构内部合作活跃,如中山大学的许学强和阎小培较早观察到珠三角大都会区和穗港都市连绵区现象,并对其空间特征和发展动力进行探索(许学强 等,1994;阎小培 等,1997)。香港大学的黎夏等(2002)引入单元自动演化模型研究珠三角的空间扩张现象。同时,零星跨地域和跨机构合作开始出现,如南京大学的顾朝林、甄峰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沈建法的合作研究表明,珠三角的城镇化已不再是一个区域现象,而具有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性(甄峰 等,2000)。较
15、为活跃的学者还有薛凤旋、徐林发、程拔文等。薛凤旋在“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中将珠三角的城镇化置于全球化的视角,总结珠三角的“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在蓬勃期,学者与机构之间联系显著增强。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华南机构形成以中山大学为核心的紧密合作网络。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北方机构也积极关注珠三角的城镇化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方创琳等(2005)对中国城市群的划定标准和空间结构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珠三角城市群被纳入并成为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重要构成,标志着珠三角城市群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层级的空间战略。该时期发文量较多的学者还有许学强、
16、阎小培、钟流举、陈庆秋、姚华松、肖光明、顾朝林、魏达志等。在深耘期,合作网络中的非华南地区机构如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增加,机构从以中山大学为核心的华南院校扩展形成全国性的研究合作网络。学者形成机构内部和跨机构多种合作网络,从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生态学等不同领域开展对珠三角城镇化的研究。如中山大学周春山、广东财经大学张国俊和香港浸会大学许志桦合作开展对珠三角金融包容的研究(张国俊 等,2020),北京大学的马学广和李贵才等对城市网络的研究(马学广 等,2012),中山大学范绍佳和暨南大学吴兑等对珠三角空气污染的研究(刘建 等,2017),该时期发文量较多的学者还有曾鹏、张虹鸥、曹小曙、叶玉瑶、李郇等(图2、3)。3 珠三角城镇化研究的知识演进 3.1主题演变对起步、探索、蓬勃、深耘4个时期分别进行关键词共现(表1、图4),以展现珠三角城镇化各阶段研究主题的演变过程。3.1.1起步期(19831991年)珠三角城镇化处于农村城镇化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以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吸引港澳的技术和资本,推动珠三角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形成以中山、东莞、南海、顺德为典型的不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