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卷 第1期2023年02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3 No.1Feb.2023【名家访谈】收稿日期:2022-07-15作者简介:张淑政(1984-),男,山东淄博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楷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书法史研究。李逸峰(1972-),男,书法博士,宗教学博士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学书法杂志副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高校美术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
2、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持 2014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西部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2017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青年书法创作人才培养”、2018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敦煌汉简书写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书法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 CSSCI 期刊发表论文 22 篇。论文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七届、第十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第十届获最高奖)、中国文字博物馆“2016 中国文字书法论坛”(十佳获奖论文)等。出版著作敦煌写经书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李逸峰楷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文房四宝(中国文联出版社)、石鼓文四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
3、多种。担任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书法教学指导编委、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教学指导纲要解读编委、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终评评委等。张淑政(以下简称张):李院长您好,听说您要起个斋号,叫“五方斋”,您是怎么考虑要起这个斋号的?李逸峰(以下简称李):五十年来,学习工作去了五个地方:我是南方人,在湖南老家教了三年多高中,然后去浙江宁波最东边的象山半岛一所中学工作了六年,再回长沙教书读研,毕业后直接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跟随欧阳中石先生、叶培贵教授攻读书法博士学位,又在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跟随陈池瑜、何劲松先生做博士后。在西部甘肃也待了七年,创建了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本科、硕士点。2018 年,应张海先生之邀
4、,来郑州大学加盟书法学院,到中原,转眼又是三年多了。东南西北中,五方斋,是名副其实的。虽是五方,有一个方向没变,一直在教育的路上,也一直在书法的路上。张:您从湖南山村走出来至今,还会时常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您对乡村书法教育有什么感想?李:小时候,老家很贫困很落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高考走出了一批人才。在本世纪初,因为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村小被撤并到乡中心校,村里最远的孩子六七岁上学要跑七八公里,早去晚回,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与后续发展。2013 年开始,我与有关部门沟通,提出恢复村小,得到了政府支持,但经费全部靠钟情翰墨 乐育英才 李逸峰教授访谈张淑政 李逸峰(郑州大学 书法学院,河南 郑
5、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23)01002004DOI:10.16729/ki.jhnun.2023.01.004第1期21我来筹措。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两年时间,终于建成了“隆回县富寨光彩小学”,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校名。老家这所小学引进了一名本地籍的书法教师,已经在开展书法教育。我还想请全国的书法名家给我们村里书写一百件有关劝学内容的书法作品镌刻成碑廊,成为乡村文化景观,永远激励村里的孩子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书法教育不只是一个写字的教育,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乡村对书法还保留着一份尊崇
6、,书法在乡村教育序列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张:您从湖南负笈北上,师从欧阳中石先生,您对先生在治学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李:我的博士导师有两位:欧阳中石先生和叶培贵教授。考博之前,没敢想能跟随欧阳先生学习。原来我与两位老师素昧平生,没有任何交集。所以一直很庆幸,蒙恩师不弃,有机会亲近他们。欧阳先生是一位特别善于教学的师者,他的教学语言非常精炼,逻辑相当严密,循循善诱,不悱不发,强调学以致用,不尚空谈。他有著名的十六字书法教学箴言:“作字行文,书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体现出道器并重的治学理念。他讲书法,重视文化,不光讲艺术,也注重文化底蕴的夯实,这一点也一直影响到我现在的治学与教学。张:郑
7、州大学书法学院从 2016 年成立至今,学院的教学、科研方面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能介绍一下学院这五年的一些发展情况吗?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是郑州大学一个比较“年轻”的直属院系,也是“211”高校中成立的第一所书法学院。2016 年 11 月 5 日正式揭牌成立,张海先生任首任院长。在张海先生的领导下,经过 5 年多的发展,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壮大。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5 人,包括教授、副教授 9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两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0 人。同时聘请多位国内一流的书法家担任兼职教授。老师中,既有张海、李刚田等著名书法家,也有 70 后、80 后、90 后的中青年教师,职称、年龄、学历结构相对
8、合理。五年来,学院举办了众多学术艺术活动。如“全国首届、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第三、四、五届“魏碑圣地全国(在校大、中学生)书法大赛”等展览活动,完成了“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第三期培训”及“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培养”“新时期河南书法四十年巡展”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都引发了强烈反响和热切关注。为纪念建院五周年,我们在教育部体卫艺司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举办了“论道中原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与展览”系列活动,活动共展出各类展品 900 余件,集中展示了我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和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精神风貌。在开幕当天举办的“论道中原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名家论坛”上,来
9、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话书法学科发展大计。这些极具分量的“贺礼”,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5 周年院庆的长卷上,写下了属于学科建设与文化传承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在张海院长的推动下,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发起了“将书法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倡议,并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论证,获得了全国政协与书法界、教育界的广泛支持,为高等书法学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我们也不断优化。目前,学院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书法教育体系。未来书法学院将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布局,着力把书法学科打造成全国一流学科。逐
10、渐形成高层次研究型办学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张:学院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在圈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郑大特色”,请介绍一下书法学院的特色教学环节有哪些吗?李: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办学。“开放办学”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个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我们的课程中有几门是必须到校外学习的,比如中原书法文化考察,国内的书法艺术考察等。还要到张海书法艺术馆学习金石传拓,学习拓碑,题跋,自作诗联,并举办相关展览等。另一个方面就是“请进来”。我们开设了一门书法学科前沿课,主要邀请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和书法名家到校讲座,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书法
11、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只依靠学院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还是有限的,只有开门办学,才能让学生最大受益。张淑政 李逸峰:钟情翰墨 乐育英才李逸峰教授访谈2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此外,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每次专业课的集体打分和教学研讨活动,让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能及时和各位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对于专业上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查补缺漏,对于正在思考的问题能够得到老师的启发。目前,书法学院有书法理论研究所、楷书研究所、草书研究所、隶书研究所、篆书研究所、篆刻研究所等六个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目前正在筹备古文字与中原书法研究中心,这些组织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研究课程,组织学院领导和各研究所负责人进行
12、听课和教学研讨等工作。张:您对汉简有很深的研究,论文也多围绕简牍帛书展开,请谈谈您对简牍帛书的认识。李:谈不上很深,但有一些心得。我曾预言,未来百年将是一个简牍书法的时代。这个认识是基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提出来的。从历史来看,有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就是三百年来碑学的兴起。乾嘉以来,随着古器物的大量出土,一流学者介入,书法家跟进,金石学兴起,碑学成为潮流。加之所谓的“帖学大坏”,为碑学生长留下了空间。时至今日,碑帖融合已经成为书法界的普遍生态。但现实表明,单纯的碑帖融合的路子也遇到了瓶颈。好在有了简牍的大量出土,这些墨迹无论作为历史文献还是书写样本,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与艺术价值。可惜发掘虽逾百年,
13、学术界并无太多精力关注,书法界反应也比较迟钝。一直进入到新世纪这二十年,简牍学才俨然成为显学。很多学者都在简牍学的园地里耕耘,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很多优秀的书法家笔下也多了简牍的风神。高校书法专业教学也开始将简牍墨迹的学习与研究作为教学内容。这个现状是十分可喜的。简牍书法对碑帖融合生态的介入,一定是未来百年的书法常态。简牍书法艺术因素的提取,可望成为未来书法学习与研究的重点。对于简牍书法的学习,我提出过几个维度:一是学习简牍墨迹自然灵动的书写技巧,二是通过简牍墨迹探求碑刻笔法,三是以简牍书法印证传统经典,四是学习简牍书写自由放逸的艺术精神。具体学习过程中,简牍临摹需要注意书写载体对书写技术的影
14、响,如简牍的材质与尺幅,与现在的纸张显然不同,书写时笔法与速度就要做相应的调整,必须要保证点画质量与笔墨精神。另外,简牍书法与碑刻书法相互参照,写出“碑的里子简的面子”,如隶书简的临摹,要写出汉碑点画的质感,又要有汉简书法的面目。这些当然都属于具体的技法教学的科目了。张:您的作品儒雅纯正,独具一格,与当代流行的“展览体”不相类似,请谈谈您的书法观?李:也没有刻意要追求什么特征,只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书法艺术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所谓人格精神不可掩也。在几十年的书法学习中,一直把文化底蕴的夯实与品格修为的提升作为重要支撑。我原来学习中文,对诗词对联兴趣很浓,也下过一些功夫,后来钟情于佛学,很多思
15、想也潜移默化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当然技法学习也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十多年来,我的学术重点是对书写的微观研究,很重视书法本体包括对书写技法的考察,这种研究本身有益于我对笔法等技术的深入观照。我力图将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有机融合在一起,但做得也不好。这种学术导向,不至于让自己跟风,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张:我关注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毕业作品中,有一幅自作诗文创作,这在当下很难能可贵,您当初是怎么考虑的?李:是的,每一届毕业展,这个是一个硬性要求。我们的学生都接受过诗词格律的训练,毕业时要求有一件作品是自作诗联,这样就和一般性的书法展览拉开了距离,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也是一种人才培养导向。书法不是
16、简单的古文抄写,不是一味的技巧炫耀,而是一种文化底蕴与人格修养的综合展示。当然,我们今天要求学生学会写诗,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让学生涵养一颗诗心,过有诗意的生活。我知道现在不再有诗歌的森林,但并不妨碍我们尝试着做做盆景。盆景也很美!张: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已经发展了第一个五年,请问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五年有什么规划?李:学院在张海院长的带领下,经过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积累了一点基础。我们是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生长的学院,郑州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十四五”期间有具体的发展目标,我院会积极配合学校建设好一流学院一流学科,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很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书法学可能即将上升为与美术并列的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发挥自己第1期23的作用,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接下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需要考虑的问题。张:张海院长为学院提出的院训为“厚德崇文”。在您看来,该如何理解?李:在张海院长提出的“厚德崇文”院训的指引下,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交融互通,就是希望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能达到“厚德崇文”的境界。为达到目标,我认为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