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_朱旭.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3332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_朱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_朱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_朱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朱旭,陈娬(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摘要:构建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评析中学教师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并通过“以评定培”的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从而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在借鉴国内外数字化生存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信息素养、能力结构模型等理论为指导,综合使用文献研究、关键因素、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六维度四层面”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模型。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确定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行为、评价 个一级指

2、标,个二级指标和 个关键表现。关键词: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年度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粤派中小学名师的群体特征及政策启示”()作者简介:朱旭,女,湖南湘潭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娬,女,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一、问题提出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3、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多样化,加强数字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更好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测评方式,助推教学质量提升。”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作为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中学教师,需要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职业工作、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的新趋势,积极变第 卷 第 期广 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革思维、学习、工作、交往、生活等方式,提升自身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生存()最初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

4、(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指在虚拟世界中,数字公民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即能够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生产、学习、交往、生活等。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指中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等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是数字化生存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目前受课业负担繁重、学历相对较低、科研能力较弱、接触新科技的机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中学教师存在信息意识缺失、信息知识缺乏、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信息素养差异突出、“数字鸿沟”加剧等数字化生存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中学

5、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力图使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化、可视化、可评测和可跟踪培养,以解决中学教师存在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欠缺的问题,使中学教师顺应数字中国背景下的智慧教育环境的挑战。二、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理论基础 (一)能力结构研究的心理学视角心理学研究领域一直较为关注能力结构的研究,国外心理学关于能力结构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群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的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英国心理学家弗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耶鲁大学心

6、理学教授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侧重运用关键因素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探究智力或能力的结构。(二)能力结构研究的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视角目前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代表性的能力结构模型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包括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能()五种类型。按照这个模型,“知识和技能”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改变;“动机和特质”潜藏于水面以下,不易触及,也最难改变或发展;“自我概念特征”界于二者之间。洋葱模型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胜任力进行解释,它在描述胜任力的特征时由外层及内层,由表层向里层,层层深入,最表层的是基本的技巧

7、和知识,里层核心内容即个体潜在的特征。这些模型揭示了因素间的层层深入、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强调能力结构隐性因素的建构与开发。(三)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研究视角美国学者 在其著作学校中的数字公民教育中,提出数字公民的能力结构,年第 期朱旭,等: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用以规范数字公民的基本行为。数字公民的能力结构包括有效的数字化沟通交流方式()、具有数字化礼节()、遵守数字化法律()、承担数字化权利和责任()、具有数字化健康意识()、保障数字化安全()。张立新等认为应从技术知晓、技术应用和技术文化三层面分析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张丽霞等则从“意识、知识、技术、文化、行为”五个维度分析了数字

8、化生存能力所包含的 个基本构成要素;刘俊强等认为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由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自控能力、信息技术工具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四方面组成;范晨晨等认为高校教师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可以划分为“意识、知识、技术、文化、行为”五个维度,分析了数字化生存能力包含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颜琳将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划分为意识思维、技术管理、数字化学习、社交文化、行为道德五个层面;周海宁提出从互联网的技术性想象能力、互联网激活受众个体的能力及互联网的技术性赋权能力三方面考察受众数字化生存能力;李倩等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结构概括为“”,即意识层面、知识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行为层面。纵观国内外数字化生存能力

9、的相关研究,大多还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围绕初中生、大学生、高校教师、数字公民等特定群体展开,针对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研究较为缺乏;从研究空间来看,现有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维度和要素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三、“六维度四层面”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模型建构 (一)“六维度四层面”结构模型图解本研究在现有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关键因素与层次分析的方法,将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归纳为“六维度四层面”,如图 所示。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娱乐数字化交往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背景层目标层行为层行为监控层评价图 数字化生存能力

10、结构模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的“六维度”指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行为、评价。意识维度关注个体对数字化生存的觉察与关注程度,考察其是否具有进行数字化生存的自觉性思维。知识维度关注与数字化生存相关的原理、规律、规则和方式方法。技能维度关注个体对自身的数字化生存知识和经验的运用,通过不断练习巩固形成一定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具体包括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是经过模仿和练习达到“会做”某事或能够完成某事的水平;技巧性技能则要个体经过反复刻意练习,将相关操作系统上升到自动化的程度。文化维度指数字化环境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相处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行为维度是个

11、体在数字化生存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被数字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具体包括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工作、数字化交往、数字化娱乐五方面。评价维度关注对数字化生存状态所做的事实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的六个维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意识”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石,“文化”保证“行为”的正确方向,“行为”是在“意识、知识、技能、文化”的综合影响下,个体在数字化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表现形式。“意识、知识、技能、文化”是“行为”的基础与保障。“评价”是对“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行为”的判断,以便进行相应的反思、调

12、整和优化。根据“六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维度在数字化生存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将“六维度”划归为“四层面”,即背景层、行为层、目标层、监控层。“意识、知识、技能和文化”属于背景层,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工作、数字化交往、数字化娱乐属于行为层,“评价”属于监控层。目标层则是个体通过塑造数字化生存的正确意识、丰富知识、熟练技能、积极文化和科学评价,形成较高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处于金字塔底层的背景层是数字化生存能力得以发生的基础,其通常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处于金字塔中间的行为层,是基于背景层的支撑而产生的各种显性的具体行为。如果背景层的各要素没有得到掌握和领会,行为层的活动就会陷入困顿。

13、处于金字塔顶部的是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目标层,也就是数字公民在背景层、行为层、监控层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目标层是背景层、行为层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金字塔外围,贯穿目标层、背景层、行为层始终的是监控层。监控层对数字化生存能力各层面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实时监督与完善,它可以促进其他三个层面的能力得以螺旋式地优化与提升。背景层、行为层和目标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监控层处于其他三个层面的外围,实施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属于元认知的范畴。(二)“六维度四层面”结构模型述评“六维度四层面”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模型适用于具有劳动能力的数字公民的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研究。与已有研究比较,该

14、模型在术语表达上,将“技术”更新为“技能”,使该维度的内涵更为准确;在维度数量上,增加了“评价”维度,使模型由相对稳定的静态转化为不断优化的螺旋交互的动态;在层次设计上,创新性地将其划分为背景层、行为层、目标层、监控层,使层次之间的地位与关系更为系统与科学;在逻辑性上,理顺了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行为、评价之间的维度关系;在可视化分析上,以金字塔作为模型的主体,揭示了各维度和各层次之间的 年第 期朱旭,等: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系统关系。该模型将数字化生存能力从“盲盒”转化为细致化、可视化、结构化的要素系统,有利于揭示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实质,为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提升锚定维度与抓手

15、,为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四、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校验 (一)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础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需要厘清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与其他学段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共性与差异。中学教师与其他学段教师的共性体现为都具有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职业属性和进行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的社会属性,以及数字化环境对教师意识、知识、技能、文化、行为、评价的共有要求。其差异主要是因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需要的不同,学习内容和教育标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各学段教师的专业能力内容、要求和水平的差异,以及相应的数字化工作表征的差异。依据幼儿教师专业

16、标准(试行)中关于专业能力维度的表述,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包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要求“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方式并未包括标准化考试。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提出中学教师应“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其中包括使用标准化考试这种评价工具。因此,中学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指标关键表现的设计不体现环境、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领域,而体现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学科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试卷编制、试卷批改、试卷分析等教学评价工作。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专业能力维度的表述,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明确要求中学教师“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而对小学教师并无此要求;在“激励与评价”层面,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为“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