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_双艳珍.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3341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_双艳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_双艳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_双艳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理论学刊 第 期 总第 期 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双艳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摘 要信任、规范、参与网络等内生性社会资本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资源,但在城镇化的外源性冲击下,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渐趋严峻的社会冷漠和政治冷漠造成农村社会资本的式微。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亟需挖掘并重构积淀于农村的社会资本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及养老服务之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为社会组织重构农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学理逻辑。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以现代吸纳传统的方式重构农村社会资本,

2、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有效载体,这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一个全新视角。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农村养老服务;信任;规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城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中国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的根本性改变。农民家庭的城乡二元化、劳动方式的城乡二元化成为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代表征,在留守老人成为附着于家庭和土地上的主要成员时,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农村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重视、挖

3、掘并重建积淀于农村的信任、规范、参与网络等内生性社会资本,以现代吸纳传统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改变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的状态,是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一个全新视角,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一、学理:社会资本、社会组织与养老服务的内在契合“社会资本”概念一经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并引入社会学领域,就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具有了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在治理时代更是展示出其对社会治理研究尤其是对社会组织发展这一细分研究领域的指导价值 为当代社会组织在公共事业中的参与方式与组织定位问题提供基金

4、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养老服务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发挥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双艳珍,女,政治学博士,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期刊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社会组织理论与实践。DOI:10.14110/-37-1059/d.2023.01.016了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成为社会组织优化自身定位、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一)社会组织是培育社会资本的“温床”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内在蕴含的元素。社会资本通常产生于共同体中,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或组织通过与内部、

5、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范式”。社会组织具有生产社会资本的独特优势,社会资本又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社会资本,从而构成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共生共进的良性互促机制,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可以说,社会组织是产生和培育社会资本的“温床”。一方面,社会组织生产和再生产社会资本。从社会资本的生成机理来看,社会资本主要由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构成。构成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一般体现为各种自愿形成的中间性组织,这些组织是外在的、可观察的,诸如邻里组织、协会、合唱团、合作社等横向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网络

6、,组织成员在这一场域内通过持续互动促进密切联系,通过彼此合作强化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制度性的交往共同体。根据布迪厄的看法,社会资本与制度化的持久性关系网络有着密切关系。社会组织是关系网络的实体形式,创造了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样态。社会组织有助于组织成员实现既定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组织内部存在着促使合作形成的信任和互惠规范,这是构成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两个核心概念。信任是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话语,最易产生于社会组织。组织行动要提高运行效率,避免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就必须降低交往成本,建立信任机制,信任是社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与社会组织互为因果关系。在社会组织中,信任产

7、生合作,但合作必然是互惠的。互惠不同于道德的纯粹利他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利他,是要通过短期利他和长期利己的有机融合实现有效合作。因此,均衡的互惠最初只能发生在诸如社会组织这样的稳定的小团体的重复交往中,而且需要某种价值观加以规范和塑造。互惠规范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是促进合作和互利行为产生并可持续的规范和规则,是一种约束条件,由互惠规范造就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一种包含信任关系的秩序。包含信任和互惠规范的社会组织创造了社会资本的功能性样态。正是由于社会组织如此鲜明地包含了社会资本的三要素,以至于罗伯特帕特南直接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定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

8、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另一方面,社会资本能够滋养社会组织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投资型社会资本,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它具有资本所特有的生产性,即帕特南所说的自我增强性和可累积性。在投入社会资本获得收益、提高效率的同时,组织内部由于强化信守诺言、遵守行为规范、实现价值共享从而产生的强大的合作收益,能够进一步促进形成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深向度的交往、互信及合作,并促进再生新的社会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的信任半径和交往半径不断扩大,逐渐建构起普遍化互惠关系,促进形成社会

9、长期变迁中所需连续性的重要来源。这样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不同于“原子化社会结构”的“团粒结构”,是健康社会的应有状态。从此种意义上看,社会组织是培育和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理论学刊 年第 期胡炜、高英策:非营利中介: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组织的一种公共事业参与模式,浙江社会科学 年第 期。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美林南:社会资本 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二)社会资本是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性资源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集合体,是社会长期

10、投资积淀并建构的结果,是嵌入关系网络内推动社会发展的非正式却又相对稳定的内生动力。社会资本富集的关系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范式,参与关系网络建构是其基本特征。体现参与的公共精神特质使得社会资本具有了治理效能。社会资本理论把公民参与的非正式因素放在集体行动中考虑。科尔曼在分析社会资本时将社会结构因素引入理性选择,就是因为社会资本理论开创了将共同体行为和个体选择结合在一起的全新解释范式。当不同主体基于地缘、业缘或亲缘等关系特质而发生能够产生合作的相互联系时,主体就会选择投资这种关系做出共同体语境期待的理性行为并将其延展至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此过程中,由信任、互惠与规范保障的“持久性义务”关系得以确立,

11、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主体积极履行的一项义务,社会资本成为重要的治理资源。社会资本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养老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社会资本与农村养老服务之间具有内生性关联,是可以有效利用的一种资源储备。有效利用传统家庭、宗族、邻里关系中包含的社会信任、融洽社会关系和村规民约等柔性规范,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其养老保障与社会支持功能。从互惠角度看,在农村社会中,出于人的趋社会性本质,具有利益相关性的村民之间往往会基于共同利益和潜在规范机制而理性选择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必要服务,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养老服务的工具性回报和情感性回报,从而形成“普遍化互惠”的社会结构。从关系网络角度看,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指数和

12、幸福感指数突出体现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内源结构易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是人们情感和社会关联赖以支撑的基础,成为老年人获取精神慰藉和参与效能感的来源,是农村养老服务的价值支持。培育村民公共精神是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治理逻辑。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不仅使创建者受益,而且使其他的人也得到好处”。从养老服务的狭义视角来看,这一行为的直接效果就是产生村民的正外部性利他行为,形成村民间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构建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养老服务格局。从乡村治理的长远视域来看,社会资本要素契合公共事务集体治理逻辑,“社会资本积累是破解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13、。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资本会产生外溢效应,并延伸至政治参与层面的行为中,最终导致公共精神的形成。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治理,既提供公共服务也享受公共服务,既参与乡村治理也共享治理成效,村民成长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乡村成为参与网络。“乡村社会资本把微观层次的乡村居民的个体行为与宏观层次的集体选择结合在一起,以合作互利为分析前提,说明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达成统一,因而即是集体行动中农民合作的基础。”因此,社会资本理论既能够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效能注入活力,也为打造人人参与治理的农村治理新格局打开了新思路。从此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相对微观社会环境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情状亦能折射社会

14、治理结构的根本改变。(三)社会组织通过培育公共精神供给农村养老服务农村社会关系网络既包括家庭、宗族、邻里以及其他熟人关系,也包括各种乡村社会组织。从理论来看,依循社会组织孕育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逻辑理路,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是逻辑之必然。从现实来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是实践使然。一方面,自城镇化以来,农村传统熟人关系网络日渐式微,社会资本存量大幅减少;反之,涵盖农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社会组织逐渐打破血缘地缘“圈子”,具有了现代参与网络的性质,社会组织培育的社会资本正日益显现并发挥重要作用。重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个分析视角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

15、册),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汪杰贵: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的供给困境 基于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视角,社会主义研究 年第 期。吴光芸:培育乡村社会资本:解决农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源基础,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郑传贵在分析农村社区家庭、家族、邻里和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的发展变迁时指出,传统家庭、家族和邻里社会资本的作用在弱化,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本在农村的发展中将逐渐发挥作用。与社会组织发展同步的是,老年人社会交往网络日益狭窄,增加了他们溢出社会安全网的概率,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锁定。因此,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等形式,能够使具有同类特质但处于原子化状态的老年人加入自己的组织,并

16、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实现组织化增权。另一方面,与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主要发挥兜底性职能、满足基本养老服务不同,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从国际上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发展轨迹来看,日本政府选择并接纳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正是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少子老龄化问题严峻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因此日本有许多面向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各类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只是社会治理的一隅,从更宏阔的视角来看,社会组织是制度化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农村社会走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传统农村社会,村民的生活圈子是从家庭扩展到宗族再到村及乡,最后形成乡村共同体。这一关系网络中的人情关系、村规民约等非正式规范构成了乡村共同体的约束机制,形成传统农村自治的基础。在这一共同体中,村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并非宣示民主权利、参与民主协商的政治空间,而是放大的私人活动领域;村民形成的身份认同并非民主政治意义上的公民身份认同,而是狭隘的人身依附型群体认同;村民参与共同体生活并非民主政治意义上的公共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参与。而社会组织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了村民从狭小私人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