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研究_李家乐.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3354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研究_李家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研究_李家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研究_李家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第 09 期 党史博采7人物研究1931 年的 11 月到 1934 年 10 月,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央苏区开展了经济建设运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经济实践,锻炼培养了一批经济建设人才,推动了中央苏区经济发展,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主要涵括六个方面。一、正确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央苏区时期是党和人民军队极其困难的时期,国民党加强了对中央苏区的军事经济封锁。如果继续依循井冈山时期以政治军事为工作的中心,那就不能与时俱进跟上革命形势,导致革命战争陷入被动局面。毛

2、泽东及时把握住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变化,并提出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央苏区时期要以革命战争为中心,开展经济建设。当时存在两种错误观点,一类是以革命战争为中心,完全忽视掉经济工作,认为革命战争还没有结束,没有空闲去发展经济;另一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抛开革命战争去谈经济建设。毛泽东批评了这两种错误观点,针对第一种观点,毛泽东认为离开经济建设去谈革命战争,会容易使人民群众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工农联盟战线的建设,更不用提扩红和战争动员了;针对另一种观点,毛泽东则明确指出,完全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这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是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以后。毛泽东正确点出了两者的关系

3、,只有进行红色区域的经济建设,革命战争才能获得更好的物质支撑;而在进行经济建设时要以革命战争为中心,经济建设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1933 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指出,只有发展了中央苏区的经济,为革命战争获得更好的物质支撑,才能有利地进行反“围剿”工作,开展军事上的进攻;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开展扩红运动,积极地投入各项革命工作中;才能为红军提供稳定的给养,使他们能够以最大的精力对付敌人。因此,应以革命战争为中心,开展经济建设。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实力弱,在战争中的主动权就弱,进行经济建设是开展革命战争的基础。二、发展农业,提

4、供基本生存保障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中央苏区时期农业经济在经济成分中占比较大,又加上农民经过分配土地重新确立了地权,生产积极性高涨,使发展农业具有了优势。革命战争需要经济的支持,而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更担负着重要使命。毛泽东多次论述过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党内出台了各种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社,而放在经济建设工作第一位的是农业生产。因为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直接关系生存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棉、麻、蔗、竹等日常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研究李家乐 摘要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

5、东经济思想逐渐形成,并在经济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央苏区经济的发展。这些经济实践包括:正确处理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发展农业,为苏区军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发展工业,供应苏区军民日常生活;开展对外贸易,缓解根据地的经济压力;鼓励公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经济共同发展;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节省的方针。关键词 中央苏区;经济思想;实践研究;经济建设 作者简介 李家乐,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助教,江西赣州 341000。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1 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研究”(21DJ09)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 D 2 3 1 文献标

6、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8 0 3 1(2 0 2 2)0 9-0 0 0 7-0 48党史博采 2022 第 09 期人物研究品原料的供给问题。毛泽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论述了发展农业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针对农业生产必要条件中存在的问题,如劳动力、耕牛、农具、水利等问题,特别强调:关于劳动力问题,可以通过成立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重要耕种季节,动员督促整个农村民众参加劳作并且有组织地调剂劳动力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关于耕牛农具问题,组织了犁牛合作社;关于水利问题,通过修理整顿水利,种植树木,积极领导农民进行水利建设。毛泽东关于农业发展是第一任务的经济建设思想,促进

7、了农产品的丰收,王观澜在 回忆中央苏区 中说道:“一九三三年,全苏区农业生产平均增产一成半,红军给养有了保证。一九三四年那一年,农业生产也是大丰收。”不仅如此,保障了红军与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了与外部工业品的交换。三、发展工业,供应军民日常生活由于中央苏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再加上敌人对中央苏区的长期封锁,不利于出口,导致中央苏区的手工业处于滞后状态,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恢复中央苏区广大手工业,建立军事必需工业。毛泽东主张制定相当的生产计划,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如烟、纸、樟脑、钨砂、农具肥料等。另外,关于织布、制糖、制药也是不可忽视的。1933 年 8 月,毛泽东在

8、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号召大家必须重视经济工作,努力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多造农具,多产石灰等等,从而使明年的收获增多。经济建设大会召开之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江西省苏维埃扩大的第二次全体执委会以及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与条例,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工业的发展。到 1934 年 3 月,中央根据地的公营工厂已有 32 个,有几千人的钨矿生产,还有几十以至百多工人的许多生产合作社的工厂(如铸铁、刨烟、造船、农具等合作社)。同年 4月份,枪炮厂、被服厂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四、发展对外贸易,缓解经济压力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即赤白贸易。中央苏区建立后,敌人对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导致中央苏区经

9、济出现了商业凋敝、剪刀差、粮食短缺、食盐奇缺、缺药少械等一系列问题,民众生活愈发困难。对此毛泽东表示,需要去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开展对外贸易,由国家直接经营一些商品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更为严密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在 1933 年成立国民经济部,下辖中央对外贸易总局来管理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缓解苏区物资供应紧张的困难,满足了苏区军民的生活,支援了革命战争,促进了苏区经济建设。中央苏区的赤白贸易主要由江口贸易分局承担。江口贸易分局是中央苏区非常重要的赤白贸易中心,另外,赣江办事处和新泉外贸分局也为中央苏区的赤白贸易作出巨大贡献。

10、在交易中,江口贸易分局积极宣传苏区的赤白贸易政策,努力打开江口赤白贸易局面,积极克服阻碍贸易进程的种种困难,如采购造币机与马金钢,生产老鹰头等;赣江办事处“负有赣江流域采购与转运的重要任务”。江口贸易分局成立之后,赣江办事处需“协助江口贸易局扩大贸易,组织动员赤白群众开展反封锁斗争”;新泉贸易分局主要负责苏区物资输出与白区物资输入之间的物资流动与管理工作。这些对外贸易机构为中央苏区的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支持了革命战争,发展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粮食是中央苏区最大宗的出口,之前这笔生意主要是私商来做。1933 年,对外贸易局成立后,仅三个月就以 1 万元资本和 2000 余担谷子,做到进出口

11、 33 万担(谷)左右的商品流通。五、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一)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国营经济是中央苏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营经济主要是靠苏维埃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积累资金建立出来的。资金有限,只能发展一些必需工商业。如国营商业、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当时根据地的国有商业是指对外贸易局、粮食调剂局、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经济部门;国有工业主要是指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军需工业中是以中央兵工厂为主体,除此之外还有被服厂、

12、印刷厂、造币厂等工厂;民用工业是指采钨、制药、制纸、制糖等工业。由于当时受种种原因限制,国营经济力量弱小,但毛泽东对此充满希望并表示:“国家的工业或商业,都已经开始发展,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二)大规模发展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经济是中央苏区经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最开始建立是由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经济的封锁,加上一些奸商哄抬物价,使闽西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现象愈演愈重;这使得闽西工农政府开始鼓励群众创造合作社来调剂“剪刀差”现象;1931 年 11 月 7 日“全苏一大”召开后,合作社开始蓬勃发展,在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增设了粮食合作社。毛泽东详细调查了中央苏区

13、合作社后指出,目前合作社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他认为,合作社经济如果与国营经济相互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力量并逐渐领导私人经济。毛泽东大力提倡发展合作社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从 1933 年 8 月,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大会到 1934 年 2 月“全苏二大”,这一段时间,“消费合作社在半年中发展了两倍以上,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各一倍以上。在短短半年时间中,在消费、粮食、生产三种合作社上面,发展到二千三百余的社数,五十七万余的社员和六十余万元的股金”。(三)有控制地发展私人经济私人经济是中央苏区经济的又一组成部分。“私人经济2022 第 09 期 党史博采9人物研究在红色区域是

14、取着小规模经营的形式”,即是以小商贩、小作坊的形式存在。私人经济主要是指一些个体农民经营手工业和少数资产者经营的工商业。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其实行过“左”的经济政策,这些过“左”的经济政策在实践中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了伤害。毛泽东坚决抵制这些过“左”的政策,并通过分析社会各阶级状况,紧紧落脚于人民与国家的需要,提出了保护和鼓励私人经济发展的政策。1929 年3 月,在毛泽东指导下,汀州发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其中指出:“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税杂税,保护商人贸易。”1929 年 7 月,中共“闽西一大”上,毛泽东亲自指导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又指出:要保护大小商店,绝不没收城乡小商人的商店

15、,不焚烧其账簿、废除其账目。1934 年“全苏二大”上,毛泽东系统总结阐述了党对私人经济的政策,只要在苏维埃范围之内,都是鼓励与保护的。在大力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事业时,也不应忽视私人经济的发展,这三者要齐头并进。毛泽东关于保护和鼓励发展私人经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党的私人经济政策。六、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节省的方针中央苏区财政的根本任务是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在中央苏区经济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如何发展财政?毛泽东结合中央苏区特色的经济环境,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央苏区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财政这种国家分配方式来集中力量供给战争,主要集中阐述了关于财政收入开源节流的一系

16、列思想。(一)关于财政收入的来源:课征税收,发行公债关于财政收入的来源,他在“全苏二大”报告中指出,苏维埃的财政来源乃是:“(一)向一切封建剥削者进行没收或征发;(二)税收;(三)国民经济事业的发展。”第一,向一切封建剥削者进行没收或征发,即取之于敌。阶级不同,对待其筹款方式也不同。其中,封建剥削者是指地主豪绅、富农、城市资产阶级等阶级。地主豪绅指地主、军阀、官僚、高利贷者、反动富农、反动资本家这些人群,采取的是打土豪筹款的方法。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主力红军自主筹款的方法。打土豪筹款不仅有助于解决财政上的困难,还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因为这些地主、官僚、反动资本家等人的家产都是剥削工农群众的血汗钱而来的。关于富农问题,毛泽东指出要消灭地主,削弱富农。关于城市资本家,这里是指一般的商人或资本家,对其采取的是累进制的大商多捐,中商少捐,先捐大商,后捐中商的捐款方式。对富农、商人、资本家进行筹款,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再分配,一方面支持了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限制了这些资本的剥削程度。第二,税收,即取之于民。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时期,政权得到了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土地革命深入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