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中 彩 页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第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0 引言金融业作为从事资金融通的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强、做优、做大金融产业,能够有效维护经济安全,保障现代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2020 年 10 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随着金融业在支持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2、等国家中心城市陆续出台相关金融规划及支持政策,为中心城市的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强力支撑,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国中心城市展现出的超强经济韧性催生了旺盛的金融需求,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同时,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为中心城市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迈上中高端提供必要的金融要素支撑。因此,中心城市金融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3。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发挥着日趋显著的支撑保障作用,同时金融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
3、系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广泛关注。Rajan 等将不同产业的成长过程与金融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发现金融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具有正相关性 4-5。陈升等通过运用 Tobit 回归分析表明金融产业的发展环境对科技创新效率王 钦 张 林*孙永权(西安市经济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07)【摘要】基于我国 23 个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熵权法等研究方法,探索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各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差异显著,但经济韧性差距较小。在此基础上,构建 SSE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分析归纳样本城市的金融集
4、聚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情况,并根据回归检验结果进行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达到优质协调,经济中心城市则呈现良好协调态势,区域中心城市处于基本协调或轻度失调状态。根据稳健性检验发现,三类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提升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由于城市间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作用发挥存在差异。【关键词】金融集聚;中心城市;经济韧性;关联效应;耦合协调【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关联研究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资本对整合供应商绿色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绿色利益分配
5、机制设计研究”(19CGL004)*通讯作者:张 林(1982-),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物流经济等,邮箱:。具有正向影响,制定科学的金融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快速发展6。罗小伟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心城市金融产业发展对周围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拉抬促进作用7。李林汉等利用 20032018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创新、制度环境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效应8。孟维福等构建政府参与背景下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认为包容性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边际效应
6、递减趋势9。王永仓等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不同区域由于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经济增长效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10。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金融在城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价值,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金融集聚,即受城市发展现实社会需求的影响,各类金融活动、金融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汇聚集中现象,金融集聚是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11-13。张忠俊等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的冲击效应14。张昌兵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检验发现金融集聚对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15。武耀华等将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开展空间计量,
7、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集聚对于不同区域经济影响差异性显著16。方芳等研究认为不同规模城市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17。经济韧性作为经济系统抵御风险、恢复增长以及组织更新的能力,意味着经济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经济韧性越强,则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学界广泛认为金融服务从属于经济发展,经济主导金融,经济韧性是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基础,由此产生的巨额需求为金融集聚创造了必要条件。巩灿娟等利用 GMM 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强劲的经济韧性能够有效减低金融风险18。覃成林等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变化,认为强大的经济韧性能够抵御金融危机,并能够迅
8、速调整恢复经济发展19。王鹏等实证考察创新驱动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认为金融环境的优化能通过降低企业创新资金成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传导20。管昌玲等探究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认为金融业规模【文章编号】1006-3862(2022)12-C030-06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第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9 No.12 202231中 彩 页化有利于发挥城市的经济溢出效应,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1。陈安平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对抵御经济下行有一定积极作用22。蔡咏梅等运用正态云模型对西部 12 省
9、20092018 年的经济韧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金融机构业务规模是经济韧性恢复力的重要支撑保障23。结合上述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主题凸显时代特征。现有研究主要研究金融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或对金融集聚效应、经济韧性发展进行单一主题研究,本文将研究主题进一步聚焦精准细化,结合时代发展特征,针对金融集聚和经济韧性的耦合关联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阐明金融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影响。(2)研究对象具有显著代表性。中心城市既是发展经济的主战场,也是金融资源汇聚、服务经济发展的承载地。目前,大量研究主要围绕着全国范围开展省域研究,或者基于省域范畴针对属地城市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全国范围内选
10、取 GDP 过万亿的 23 个各类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合理,具有显著的地域代表性,研究结果能够准确诠释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关联影响效应,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研究方法突出实用性。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围绕金融集聚和经济韧性构建针对性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金融产业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 23 个样本城市的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情况,并根据回归检验结果进行模型稳健性检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 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的选取1.1 研究对象和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重庆、成都、天津、苏州、无锡、佛山、福
11、州、泉州、宁波、青岛、济南、西安、长沙、郑州、武汉、合肥、南通等 23 个 GDP 过万亿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2020 年,上述样本城市数量仅占我国城市总量的 3.5%,但 GDP 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 38%,金融业增加值累计超过 4 万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50%,研究样本城市分布在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具有突出的地域代表性和显著的实证研究意义,结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样本城市进行归纳分析(表 1);相关城市的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关联效应研究数据主要来源 20112020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维基百科中国城市经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相关城市国民经济
12、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其余个别缺失数据通过移动平均法和插值法补齐。表 1 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归纳分析表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南京、苏州、杭州、青岛区域中心城市济南、长沙、宁波、无锡、福州、泉州、合肥、佛山、南通资料来源:三类中心城市划分依据源自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维基百科中国城市经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文件界定,作者整理汇总得出本文选取金融业增加值代表金融集聚程度,城市 GDP 体现经济韧性,金融业占 GDP 比重反映两者之间关联影响,围绕样本城市的金融业和 GDP 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 4类(表 2)。表 2 分析结果显
13、示,上海、北京、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和城市 GDP 远高于其他城市,两者之间的支撑拉抬作用显著,例如,2020 年上海市 GDP 约为 3.9 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为 7166 亿元,占 GDP 比重约为 19%,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显示出城市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互动效应。广州、杭州、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郑州、西安、苏州等城市处于城市群核心区位,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地理优势突出,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业规模化发展趋势基本形成。长沙、济南、青岛、福州、宁波、合肥、无锡属于第三类,受追赶效应影响,金融业发展较快,GDP 增速逐年提升,但两者之间发展不平衡性显著。佛山、泉州、南通等城
14、市 GDP 仍保持较快增速,均突破万亿元,但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占城市 GDP 比重均未超过 7%,两者之间发展态势迥异,体现出金融集聚不足,未能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间接反映出经济韧性强度较低,两者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提出两项假设:假设 1: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韧性逐渐强化,由此产生了巨额的金融需求,将持续推动金融高度集聚。假设 2: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心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同,其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表 2 中心城市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表金融业增加值中心城市GDP第一类(4000 亿元 3 万亿元第二类(
15、1100 亿元 增加值 2200 亿元)广州、杭州、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郑州、西安、苏州1 万亿元 GDP3 万亿元第三类(800 亿元 增加值 1000 亿元)长沙、济南、青岛、福州、宁波、合肥、无锡1 万亿元 GDP2 万亿元第四类(增加值 800 亿元)佛山、泉州、南通1万亿元 GDP1.5万亿元数据来源:根据 2011-2020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整理得出1.2 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依托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构建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指标体系。经济韧性分为抵抗力、恢复力和创新力三个方面。其中,抵抗力主要体现在遇到风险危机时经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减少损失的能力,包括城市 G
16、DP、人均 GDP、进出口贸易总额占 GDP 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恢复力指经历风险后经济系统能够自我调整、逐步恢复的能力,包括地方财政收支比、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创新力指经济系统调整恢复后的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占 GDP 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等指标。金融集聚主要分为金融规模、金融绩效和金融人才三个维度。金融规模指金融业发展的规模化程度,包括金融业产值占 GDP 比重、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上市公司市值金额、居民储蓄存款和保费收入等指标;金融绩效指金融业运行水平及实际完成情况,包括金融业增加值、直接融资占比、年证券交易金额、金融深度和金融机构存贷比等指标;金融人才指从事金融业且处于行业高端的专业人才,包王 钦等: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关联研究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32中 彩 页城市发展研究 29 卷 2022 年第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