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迪思维,开展能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案例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开展学生能力呢?现就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堂教学过程,反思如下:案例描述教学环节一:老师提出问题一: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一段,可以剪多少段?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回收上来,下面是老师捕捉并呈现出来的学生典型
2、的教学资源:1、做除法想乘法。因为1.25=6.0,所以61.2=5,可以剪5段。2、6米=60分米,1.2米=12分米,6012=53、6101.21020=0.254、6101.210100=0.055、61.2=6101.210=6012=56、61.2=651.25=306=57、竖式计算结果正确。8、竖式计算结果是0.5,不正确。9、作图法在黑板上画60厘米的线段,并按照12厘米一段,共划分了5段。教学环节二:第一层次:老师提出问题:先分析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然后在正确方案中比拟一下,哪一种比拟好。也可以提出问题考考大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第二层次:全班学
3、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1:6101.210100=0.05不对。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再除以100是多余的。学生2:答案0.05是不可能的。因为总是剪成整数段,不可能剪成0.05段。竖式0.5也是不对的。学生3:同样,6101.21020=0.25也是错误的。学生4:我是用商不变的性质做的:61.2=6101.210=6012=5老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扩大10倍就把小数1.2转化成整数了,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了。转化是个好方法!学生5:我也是用商不变的性质做的,61.2=651.25=306=5学生6:为什么扩大5倍、10倍,而不是2倍、3倍呢?学生7:如果
4、扩大2倍,61.2=621.22=122.4,除数还是小数,扩大5倍、10倍就可以把除数局部的小数转化成整数。老师:进一步比拟一下:61.2=651.25=306=5,扩大5倍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如果是61.3=651.35可以吗?什么情况下扩大5倍?什么情况下扩大10倍?老师:为什么不扩大100倍、1000倍呢?学生8:没有必要,扩大100倍、1000倍,600120、60001200,末尾有0还要去掉,麻烦了。学生9:我是画图的,6米太长,黑板上画不下,我就把6米缩小到60厘米,1.2米也缩小到12厘米,60厘米里有5个12厘米,画5段。学生10:画图太麻烦了。老师:想一想,在画图过程中,为
5、什么可以把6米和1.2米分别缩小到60厘米和12厘米?学生11:实际上就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学生1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把1.2的小数点去掉,在被除数末尾后面添一个0,就变成6012=5.老师:为什么可以把1.2的小数点去掉,在被除数末尾后面添一个0?学生13: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放在脑中,不在算式中出现。老师:我们比拟一下利用商不变性质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画图方法、竖式方法,它们从外表看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商不变性质计算的。反思和分析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
6、有什么可奉献于当今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此,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只注重让学生牢记法那么,形成计算技能。本节课在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整个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节课在思维的教育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思维不可传授而需启迪,也感受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引导、开展、作用的过程。激活思维
7、。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这把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正因为有了这些,才刺激、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激活、启动了学生的思维。1、 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学环节一,从老师提出问题一:“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一段,可以剪多少段?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经验条件恰当冲突,使学生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正确的思维定向。教学环节二:老师提出问题二:“先分析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哪些正
8、确,哪些不正确,然后在正确方案中比拟一下,哪一种比拟好。也可以提出问题考考大家。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接着教师提问“进一步比拟一下:61.2=651.25=306=5,扩大5倍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如果是61.3=651.35可以吗?什么情况下扩大5倍?什么情况下扩大10倍?,“为什么不扩大100倍、1000倍呢?“想一想,在画图过程中,为什么可以把6米和1.2米分别缩小到60厘米和12厘米?,“为什么可以把1.2的小数点去掉,在被除数末尾后面添一个0?。这一系列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因着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动作到表象,从直观到抽象,思维一直处于积极
9、、活泼、主动的状态。2、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孤立的行者,在他学习的道路上有同伴,有老师。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向他人学习,是在与他人思维的碰撞中完成的。向他人学,向老师学是当然的,有时候那么要向同伴学。思维的碰撞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课例中有小组内生生与学生的交流、比拟,有教师的互动,每次互动都是充分的,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都是卓有成效的。3、 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无视了发现和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它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课例中因充分把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
10、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提供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亲历过程、体验成败,并在探究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使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有机结合。通过对正反材料的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本质,使认知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了有效的开展。引导思维。课例中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把问题下放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将教学重心下放,让学生解决问题有方法。接着从学生根底资源回收,群体资源共享,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多。寻求最优化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必然。在教学中,一方面应
11、允许“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一方面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始终停留在原来根底上。从对计算错误判断和辨析,到不同方法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法,又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联系和差异,让他们在比拟中领悟某些方法的局限性,教师有效的点拨和提炼,有效的追问,帮助学生沟通内在联系,最后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在比拟中不断选择、完善,最终实现优化。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开展思维。课例中,通过开放的教学,师生、生生有效的互动,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追问,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思维开展的走向。开展了学生的探索水平。其间,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归纳类推、猜测验证的数学家发现的过程,感受到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引进了新颖别致的辩论形式,这将会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对一个个新问题,学生领略了问题情境的冲突性与挑战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始终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之中。通过辩论,澄清了是非,并初步学到了“防止被外表现象所迷惑、 “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思想方法,使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训练、不但到达了认知技能领域的目标,更为可贵的是使开展性目标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