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13****k 文档编号:47217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武汉城市圈“十二五区域总体规划(个人整理)前言“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家批复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武汉城市圈开放的步伐,对于发挥区域优势,成为中原区域经济增长极、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个试验区对当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改革探索,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系列的突破,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加快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的作用,由点及面,实行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区域协调开展战略。要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实力、最

2、富活力的增长极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新型工业化开展,推进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实现梯度推进与非平衡推进相结合。最终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开展与资源协调,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开展,比拟兴旺的生态城市圈。第一章 现状分析一、武汉城市圈的优势和劣势1. 武汉城市圈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资源条件,优越的交通通讯区位,比拟雄厚的产业根底,智力密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等5大优势。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开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开展轴线的交会处。根据国家区域开展规划,可以用一副“弓箭图描绘中国东中部经济开展格局。在这幅图中,武汉城市圈正处于箭和弓

3、弦交会处,是这张“中国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根据这种形象的阐释,武汉城市圈地处“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同时在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处于国家二级城市群前列,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 武汉城市圈的劣势武汉城市圈主要存在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对周边城市带动能力较弱;结构性矛盾突出,二元结构明显;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艰巨,行政体制分割严重;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5个劣势。目前,武汉城市圈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但圈内经济开展很不平衡:武汉以处于工业化中期开展阶段,黄石、鄂州、仙桃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而孝感、咸宁、黄冈、天门那么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另,武汉城市圈仅以一个小圈子促进自身开展,对区域产

4、业的影响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二、城市圈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3. 武汉城市圈的开展面临着内需拉动与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统筹区域开展与促进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湖北省建设武汉城市圈战略决策与政策倾斜,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根底设施建设等4大开展机遇。4. 武汉城市圈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市场风险加大,沿海地区及周边城市群加快开展与竞争,粮棉油主产区“三农问题复杂性与长期性以及观念体制障碍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4大严峻挑战。 第二章 区域社会经济开展战略一、开展目标5. 武汉城市圈区域开展的总体目标是: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

5、八同,即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环保同治。最终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6. 经济开展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GDP总量年均增长11%,人均GDP年均增长10.6%。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根底上,加快经济开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城镇化率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开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7. 社会开展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

6、健康开展,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开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和谐湖北建设有序推进。8. 建设开展目标是:城市圈将率先在湖北省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根本现代化,其中武汉、黄石、潜江、仙桃等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覆盖城乡居民的根本公共效劳体系逐步完善, 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建设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开展现代效劳业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二、战略

7、重点9. 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开展的关键接力点与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效劳业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三、开展模式10. 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四、开展措施11. 实现5大转变: 由开展中的城市圈转变为较兴旺的城市圈;由发育型城市圈转变为成长型城市圈,进一步转变为成熟型城市圈;由“一强众弱型城市圈转变为“一核多强的城市圈;由省域内生型城市圈转变为省际外生型城市圈;由内需型城市圈转变为外向与内需融合型城市圈。12. 开展五个一体化,进一步扩大城市圈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根底设施建设一体化:以高速化、网络化为重点

8、,构建铁、水、公、空的新型综合运输体系;以推进城市圈信息化进程为目标,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城际和城乡互联互通;坚持电源与电网协调开展,优化电源结构,改善电网布局,形成城乡电网协调开展一体化供电体系。 产业开展与布局一体化:以城市圈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为龙头,形成10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圈内工业经济集约增长。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核心增长极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沿主要经济开展轴线形成以武汉为龙头和辐射极,建设6条产业集聚带,实行联动开展。 区域市场一体化:充分发挥武汉金融优势,开展和完善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对接,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升档次

9、、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开展和提升商品市场。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开展。 城乡建设一体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沿重要交通干线,形成“一核、三轴、两环、四组团、两带的空间结构。完善城镇规模结构,优化整合超大城市,重点开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提升中小城市,加快开展农村小城镇。明确城镇职能结构与产业分工,统筹城乡协调开展,加大扶贫力度。 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与沿海兴旺地区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有着明显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城市圈建设应彻底改变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好经济社会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市圈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最终将武汉城市圈

10、建成为生态城市圈。第三章 区域产业总体布局一、区域产业开展方向 13. 以城市圈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为龙头,形成10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圈内工业经济集约增长。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核心增长极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沿主要经济开展轴线形成以武汉为龙头和辐射极,建设6条产业集聚带,实行联动开展。二、第一产业开展规划14. 建设6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武汉及周边商品蔬菜产业带;以武汉周边5大湖泊为核心的优质水产品产业带;以孝感、黄冈为中心的优质稻米产业带;圈西4市和圈东4县市区两个优质棉花产业带;圈西4市和圈东8县市区两个“双低油菜带;武汉市及周边县市优质“三元猪产业带。

11、15. 建立8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武汉周边特色家禽产品基地;以武汉、黄石为中心的牛奶产品基地;大别山和圈南优质绿茶产品基地;圈东3县市和圈北大悟县优质板栗产品基地; 圈西两县市优质蜂产品基地;圈南幕阜山区优质中药材产品基地;英山、罗田、麻城三县市蚕茧产品基地;圈东南苎麻产品基地。三、第二产业规划16. 采取点轴开展模式。点以武汉市为主中心,黄石市为副中心,其他7个城市为次中心。轴分为长江及沪蓉高速公路、京广线与汉丹线为主轴,京九线开展为辅轴。实现“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建设10大产业链,分别是:汽车、电子信息、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建材及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开展

12、50个产业集群。现阶段重点建设已形成了光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钢铁及深加工、金属制品、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工业、纺织、建材、服装、造纸及包装、食品、饮料等15个产业集群。 17. 建立7大特色产业带: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的高技术产业带;以武钢为龙头,包括鄂州、黄石的冶金建材产业带;以武汉开发区为龙头的环城市圈汽车零部件产业带;以武汉开发区和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园为龙头的环城市圈IT设备及电器、电子元器件产业带;以武汉为龙头,包括仙桃、潜江、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的环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带;以武汉为龙头,在城市圈西侧建设包括孝感

13、、天门、潜江的化工产业带;城市圈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产业带。四、第三产业规划18. 加速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以优化银行体系为重点,开展一体化货币市场;以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和开展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金融中心区集聚。加快金融效劳业的改革、开放步伐,实现规模较快扩张和素质明显提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加快外向型经济开展。根本形成圈内金融市场一体化,初步奠定华中金融中心的地位。19. 建立一体化商贸市场体系。强化武汉市场龙头地位;在黄石、孝感、咸宁、仙桃建设区域性商贸市场次中心;支持中小城市开展商贸流通业,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广阔城镇和农村的商

14、贸网络;鼓励武汉周边8市开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市场; 20. 加速物流业开展,“十一五期间要根本形成较兴旺的骨干物流根底网络,构建专业化的高效物流效劳体系,将武汉开展成为华中五省物流中心。到2023年,城市圈要成为效劳全省,辐射华中,连接全国,面向国际的中部物流中心区。大力开展网络市场、电子商务和健全的物流体系,实现市场的“无缝连接,形成主要商品市场信息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开展。到2023年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业一体化的区域布局,城市圈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3年,武汉要成为中部地区的主要商贸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3年根底上年均增长10%以上。21

15、. 积极推进技术市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实行市场统一管理,在市场准入、依法维权、企业信用、执法监管以及信息共享等各方面均实现一体化。22. 加快旅游业、信息效劳业、中介效劳和房地产业等其他效劳业的建设。第四章 城镇总体布局规划一、等级规模结构23.沿重要交通干线形成“一核、两环、四组团、两带的空间结构。主核武汉都市开展区;两环武汉市区绕城高速公路外环和环城市圈准高速外环;四条主轴四条“产业-城镇组团;两带东部的大别山和南部的幕阜山。二、空间结构 24. 主城武汉:进一步发挥武汉的辐射带动与极化功能,整合城市圈的支柱与重点产业,全力建设好东湖新技术产业区、沌口与吴家山先进

16、制造业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天河机场及阳逻港出口加工区。将武汉打造成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经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为主的现代效劳业中心,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科教创新中心,强化武汉在城市圈中的核心地位并形成与城市圈其他城市错位开展的格局,实现产业、资金、支柱、管理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 25. 城市圈两环:以全长188公里的武汉市区绕城高速外环,为武汉市连接周边地区过境高速公路的主要接口。环城市圈准高速外环连接大悟、红安、麻城、浠水、大冶、咸宁、赤壁、仙桃、天门、应城、安陆等地,构成城市圈紧密层的边界。 26. 东西复合走廊:由东部的大别山和南部的幕阜山组成城市圈的两大区域生态屏障。是打造生态城市圈的资源根底,也是开展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简历 > 自荐信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