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引起的德育思考:初中是學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思考人生、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教育部门对德育工作表现出了高度重视,各种德育相关的教学理论也在教学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及对德育教育实情的了解,可以认识到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缺乏之处,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思考引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初中教育往往会偏重知识性教学工作,忽略德育教育。虽然偏重知识教学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学校升学率有显著效果,但是从培养社会
2、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角度来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德育教育时,笔者对当前德育教育状况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此进行了具体思考,其中包括对现行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总结,也有对强化德育工作策略的探究。一、初中德育教学现状1.德育教育未得重视,流于形式德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任何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标榜德育的重要性,但是从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形式来看,德育更像是一句口号,而不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理念。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话教育的影响下,中学学校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德育方面的建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学德育工作实现了整体优化,因为多数学校还是将智力教育放在首位。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
3、,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缺乏,如果学校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德育,那么智力教学的时间就会被压缩,由此便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的影响,最终降低学生的升学率。因此,在大环境影响下,即使学校支持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等类型的德育活动,也多是出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应付上级检查的现实需要。另外,局部学校虽然按照教学要求设置德育课程,但是无论是从仓促布置教学任务还是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都表现出德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实际地位。2.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调受教学理论应用能力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当前中学的德育教育形式还停留在以说教为主的阶段。即使是本文提到的“诚信教育主题班会,也不能摆脱说教式德育的桎梏。理论结
4、合实践是教育的有效方法,应用于德育教学也同样适合;教师应摒弃完全理论化的说教方式,通过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引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德育教育与自身行为的紧密联系。3 学生对德育教育接受能力不强在“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过程中,局部学生在课堂刚开始就出现了走神、开小差的状况,但是当班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时,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这说明学生德育教育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课堂参与有关。另外,德育教育过于抽象也是限制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尽管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已经得到开展,但是在理解德育深层次内涵方面还显得力所不及。二、推动德育教学实效性转变的思考1.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德
5、育教育实践操作性弱很大程度与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缺乏有关,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德育能力关系密切。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转变,首先要做的便是强化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德育教育理论素养,还要作为表率,给学生树立德育学习的典范。2.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征信体系的逐渐完善、职业道德要求的日渐提高,这些都昭示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飞速开展的现代社会,比任何时代都需要能力、品质俱佳的人才。传统德育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开展脱节,只有实现德育观念的开放与更新,才能使德育教育重新迸发出生机。无论是中学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转变对德育教育一成不变的固有印象,积极
6、的研究和学习德育教学实际和国外先进理论,进而实现德育目标的合理设置,丰富德育内涵和具体教学方法。3.充分应用德育理论和新型教学设备科学技术和德育理论的开展为德育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更多地渠道。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依然存在道德行为实践行为缺乏的问题,这种状况的产生一方面与学校德育教育理论应用能力不高有关,另一方面那么是德育实践中存在现实因素的限制。中学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实践时,往往会因为平安方面的考量而采取保守态度。因此,德育实践的可行性便成了限制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了在环境平安、管理方便的根底上开展德育实践,教师应加强情境教学在德育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真实、具体的模拟环境,安排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7、,体验情境中的道德内涵。对于情境教学真实性的强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模拟场景,在满足学生对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同时,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4.构建完整德育体系依托“诚信教育主体班会等德育教育行为只能让学生获得片面的德育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行程会受整体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应当负担起一局部德育责任。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德育模式极为必要,单独依靠学校展开的德育教育是不合理的,学生每天除在校园活动外,还有更多时间是在家庭和外界度过。因此,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进行整合,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与社会相关联的德育体系,实现德育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8、有利于促进德育实践性的转变,这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德育系统的构建,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当社会整体认识到德育教育与自身相关时,德育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好起来。三、结束语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虽然德育相关的教学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漫长的实践。因此,德育教学主体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务必要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强的现代化人才。参考文献:1谢建华.实施教学生活化策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23,(39).2杜培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3(4):233-234.3高国荣.谈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1)4韩文光.如何开展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23(2):123,186.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