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方皓,徐小雨(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教育部印发 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提出了耕读教育是当前高校践行“亦耕亦读”,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力量。长期以来,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
2、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三农”情怀教育缺失、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等问题。在高校耕读教育形势下,加强“三农”情怀教育,对提升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和素养及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耕读教育及“三农”情怀的核心内涵1.1耕读教育核心内涵耕读文化是指在劳动生产实践和阅读学习过程中创造的与耕读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耕读文化的获得需要劳动生产实践和广泛的阅读学习,这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耕读教育不仅是一种“耕耘和阅读”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教育情感和使命、价值追求、生活和人文的重要途径。重视知识培养和实践的统一,扎根于“三农”,是高校加强大学生耕读教育培养的关键。
3、耕读教育是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耕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教育模式。耕读精神文化是对新时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和推进。耕读教育是当前高校践行“亦耕亦读”,加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2147787)第一作者简介:方皓(1978-),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该文从个人、教师和高校 3 个层面分析大学生“三农”情怀自我培育意识差,“三农”相关课程情怀联结弱,“三农”情怀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由此提出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
4、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从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在特色课程体系、校内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建设网络平台方面,全方位建立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以期提升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效,助力乡村人才培育。关键词:耕读教育;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902(2023)03-0102-04Abstract: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urgently needs talents with the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5、farmersto devote themselves to rur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rom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s,teacher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as poor self-cultivationconsciousness of agriculture,rural a
6、reas and farmers,weak connection of related courses,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integrate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As a resul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college students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in the situation of plou
7、ghing-learning education,from the firstclassroom to the fourth classroom,in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system,on-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off-campus socialpractice.In the aspect of building a network platform,we should establish an all-round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feelings of
8、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help cultivate rural talents.Keywords:ploughing-learning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education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ruralrevitaliz
9、ation;implementation pathDOI:10.20028/j.zhnydk.2023.03.025102-2023 年 3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1.2“三农”情怀核心内涵“三农”情怀核心内涵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大学生“三农”情怀具体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实质,在专业理解、理论学习、实践模式和平台创建等与个人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过程中,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10、”情怀,培养对“三农”具有深厚感情、有服务“三农”的意愿、愿意投身农村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的人才1。大学生通过高校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积极参与农业调研和社会服务,参与农村实践,走进农村、关爱村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2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2.1现实意义: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新农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下,高校加强学生在农业形势下的“三农”情怀和耕读教育,认识和热爱农业,培育时代“新农民”。在“三农”情怀和耕读教育的形势下,大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三农”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基层、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做出贡献的情感,内化大学
11、生返乡、深入基层、服务“三农”的具体行动,最终促使大学生树立个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这个过程体现了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培养时代新人。在“三农”情怀的驱动下,学生将有意识地认识到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农村可以成为个人实现职业梦想和价值的方向。有了正确价值观的支持和引导,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农村振兴观,对培育当代“新农人”具有现实意义。2.2时代意义: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农业现代化问题作为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需要农业技术与农业人才两方面的支持和更新,科技与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现代技
12、术支持2。如何全面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增强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要建设成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农业院校学生在农业技术支持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治理,都需要大批具有“三农”情怀,愿意为农业现代化做贡献的大学生队伍作为新鲜血液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中。3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实困境3.1个人层面:大学生“三农”情怀自我培育意识差现实情况中,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三农”的基本含义无法给出准确解释,部分涉农类专业的学生对农业相关内容了解不深,比如不能很好地理解“三农”情怀的内容,对农业相关基础知识和政策发
13、展了解甚少。大学生普遍缺乏个人产生的“三农”方面的兴趣和认同,不愿意参与与“三农”相关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农”情怀自我培育意识差。在面对毕业后择业,涉农专业类大学生对于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愿望不高,大学生返乡就业和农村创业激情较低,究其原因,是对“三农”的认同感不强,大学生“三农”情怀自我培育意识较差。“三农”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教育课程应以“三农”主题为中心,以服务农村为奋斗目标,让学生形成对家乡的强烈热爱。3.2教师层面:大学生“三农”相关课程情怀联结弱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程及农业通识课程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获取专业知识,了解乡村情况,教师没有将大学生“
14、三农”情怀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去。课程教学中,学生没有感受到“三农”与自己在情感上产生的紧密连接,同时也没有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更高的认同感,这说明教学设置中,教师没有在教案编写和教学过程中把“三农”情怀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中。高校培养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感情的过程主要是实现学生对农业和农村、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感情的整合和发展。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应该独立于专业开展,成为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一般教育内容。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将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大学生“三农”情怀得到全面提升。3.3高校层面:“三农”情怀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涉农高校肩负着对农业人才的培育重
15、任,对农业人才的培育,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激发出大学生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和情怀3。但在现实教育中,高校未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以线下日常校园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为主,如植树节103-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的劳动活动、“三农”名师讲座。高校在当前“三农”情怀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学校各方教育资源,实现系统化、联结式“三农”情怀教育体系4。高校应让教师和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信息,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格局的建设,深刻理解农民困难,让学生
16、形成农业、农村和农民将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强烈意识,从而贡献更强大的力量。在宣传传播、校企合作、线上线下和校园环境方面未打通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链条,“三农”情怀教育实效性差,且未能实现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三农”无法有深入的了解和更精准的把握。4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结合大学生“三农”情怀现状,应从课程体系、文化品牌、社会实践和网络宣传角度,有针对性地根据问题加强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实施。在课程方面,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设立课程,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了解当前“三农”问题以及国外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培养全校各专业学生“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感。树立求真务实、特色鲜明、立足专业和服务“三农”的志向,引导全体学生加强“三农”的认识,培养情系“三农”的情怀,树立当代农业发展观。在文化方面,通过专家讲座、“三农”情怀宣传阵地、社团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三农”情景教育,深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培养对其的情感;在社会实践方面,加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锻炼,通过毕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在真实的农业农村环境中进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