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12一、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二是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只是其属性之一。换句话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因此,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而每一个事物所带有的完整现象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1。一般来说,直观感受下的直接结果就是格式塔。格式塔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理
2、论讲的是经验意识与行为意识的不可分割性,它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要素之和,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二、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瞻园设计手法分析(一)同型论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完形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结构,它本身具有意义,可以不受以往经验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正因为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完形性质,因而它们是同型的2。这些特点似乎都可以体现在园林中,这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建设的体现。这些内容可以更
3、好地反映园林是营造心理环境的相对纯粹的实体。正是从这一内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的心理状态,并审视非技术性的问题,从而领悟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并通过对心灵和客体的二次感知,与设计者产生共鸣。据王世贞 游金陵诸园记:“当中山王赐第时,仅为织室马厩之属,日久不治,转为瓦砾场。”嘉靖初年,徐达七世孙徐鹏举开始造园,再经后代扩建,在万历年间,昔日的“瓦砾场”,嬗变为名园胜境3。今园中景物仅北部假山为明代遗物,即王世贞 游金陵诸园记 所说:“后一堂,极宏丽,前叠石为山,高可以俯群岭。顶有亭,尤丽,所植梅、桃、海棠之类甚多,闻春时烂漫,若百丈宫锦幄也。”清初,魏国公府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4、该园从此成为衙署园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高宗弘历第二次南巡时亲笔题写了“瞻园”匾额,取欧阳修诗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即仰望月宫之意,至此园林正式命名为瞻园4。考夫卡将主体感知的概念定义为心理场,感知的现实称为物理场。审美活动发生在心理和身体两个领域结合的心理场,包括环境和自我。古代文人墨客多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文化也蕴含在记忆之中,通过记忆来获取、识别和延续。瞻园建于明嘉靖年间徐鹏举封太子太保之时,太子太保作为太子之恩师、国家之勋臣,赋予了这座园林似皇家般的恢弘气魄,同时不乏文人的气度与风骨。再加上后世清高宗赐名瞻园,更给这座园林添加了一种神圣的光辉,望四景而入仙境。在布局上
5、,园林也是处处彰显着明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气度与艺术造诣。瞻园布局以静妙堂为中心,布置南北两区山水。从瞻园路入园门,经由长廊穿行,经过庭院、轩榭、亭廊而至静妙堂,景面逐步展格式塔心理学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应用以瞻园为例赵安琪摘要:江南私家园林的韵味一直是设计师们所探寻的,但是大部分人选择从古代文人雅士的角度去剖析园林中形、神、意的构建,并不能很好地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以继承其神韵。从现代设计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瞻园的内在层次与结构,阐述格式塔心理学在园林空间搭建、小景设计、植物配置与意境塑造中的应用。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格式塔心理学;景观设计;设计手法89ENVIRONMENT
6、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开,空间由小到大,由暗到明,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使南北山池都有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园林的最高追求是意蕴的营造,是心与心的贴近。在私人园林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历史和人物遗留下的意蕴。人们在园林中畅游所感知到的不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在这个环境中体验他人的感受、品位、习惯,通过园林景物与设计者产生共鸣。(二)完型组织法则的应用完形组织法则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要想感知到一种非人工的、非刻意的感知体验,一定要对这个事物进行完整的感知。整体不是简单地将部分进行相加,整体不由部分决定,
7、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决定了整体的每个部分。人们在感知事物时总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将经验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完型组织法则5。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说法,主要有五种完形法则:图形-背景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和连续法则。这些法则同时适用于时间与空间、知觉与其他心理现象。1.图形-背景法则在图形与背景关系清晰明了的时候,图形与背景能够达到一种契合的状态,显现出整体的魅力。如图 1 所示,临水石壁便是一种图形-背景法则的应用。以叠石造景为石壁,再以石壁为背景衬出蜿蜒流淌的涓涓水流,如山川间流淌的滔滔江河,远处衬以亭台楼阁,构成了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如图 2 所示,立于院墙
8、边的招鹤峰也是这一关系的极好体现,以素墙为底,如同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勾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险峰奇石秀丽生动,给庭院平添了许多文人画般的艺术气息。2.接近法则与相似法则接近性与相似性是指相邻的几个物体更容易被人们识别为一个整体。例如瞻园静妙堂的对景,因是背光而立,故在设计上对山的轮廓起伏、丘壑虚实都颇有考虑。首先,山脉组合呈前低后高的正向环抱趋势,形成空间层次。其次,在山体组合上,前后不平,排列整齐。太阳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清楚地勾勒出每座山的轮廓。再次,石墙被沟渠垂直分割,与自然山墙中石灰岩的侵蚀形象相吻合,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最后,利用穹顶结构原理在石墙上形成壁龛,石墙看起来像
9、溶洞,深度不可预测。山上建有人工瀑布,洞口挂着水幕。营造出高山流水、悬崖碧潭、深山峡谷的景象。在石料的运用上得力于匠师对纹理、体势的摆布得当,能在细微处做到稳当、妥贴,浑然一体,不露斤斧。3.闭合法则构成闭合造型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当看到某个部分是不完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将不完整的信息按照已有的信息填补,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原本完整的家具靠墙或墙角变成了一半或四分之一,但它仍然有一种完整的感觉,就好像它的另一半在墙的另一边,使家具有嵌入墙中的感觉6。人们的情绪往往是封闭的几何对称形状。如图图 1 瞻园叠山理水组景图 2 瞻园招鹤峰【城市公共艺术研究】90202
10、2 123 所示,园林中半亭的应用使得空间得到了合理利用,没有明显的不完整性。相反,它使面对各自领域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完整的感觉。4.连续法则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造景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曲”字。一方面,这是古典园林吸收绘画理论,创造绘画感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大多数私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小,这样的构造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无变化的园林建筑通过长长的走廊和弯曲的桥梁相互连接,达到无限的境界7。例如 游金陵诸园记 中的“有堂翼然,又复为堂,堂后复为门,而圃见”。再如 莺啼序 瞻园即事,用吴梦窗韵 中“几曲回廊,帘幕一片,卷轻绡薄雾”,坐落在水面上的曲线桥可以提高水景的美观程度,
11、并提供不同角度的观景点;走廊前面的方形门洞形成了一个厚重的框架视图。瞻园十咏为托师健方伯作 其七 翼然亭“山顶翼然亭,登临见杳冥”中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繁花似锦的树木中,蜿蜒的流水掩映在石桥后,这座石桥模糊不清,似乎相互连接,增加了园林的深度。三、结语询问观者哪种景观更美,实际上是问哪种景观属于文化传统定义的美。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文人园林的审美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园林建筑、山川、泉石等真实场景,而是通过园林咏叹等多种形式引发丰富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其都对真实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在确定园林主题的过程中,还是在为景观命名的过程中,学者们总是能够揭示出他们对社会现状的反
12、思以及对山、林、泉、石的渴望。它不仅是逃避严酷现实的一种途径,还是对实现隐逸理想的必要补充。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从理论上阐明了感性整体与形式的关系,融入了现代科学理论系统性进行景观环境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园林朦胧的意境和诗意。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景观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内心感受来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的人群对于景观设计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并且可以将抽象心理与具体景观相结合来分析如何设计可以让人们的体验感更好,让游客与设计师产生共鸣,在达到设计目标的同时能够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景观设计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审美需求。设计师可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对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需求进行解剖分
13、析,将园林景观设施的作用最大化,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营造更加令人满意的生活环境,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参考文献:1刘骧群.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赵琳.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道路人行道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3史文娟.王世贞笔下的 16 座南京名园(1588-1589)考略J.建筑师,2017(2):31-45.4周格至.南京古典私家园林历史考证与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9.5张鹏.以机械原理为主题的益智游戏设计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7.6杨达.心之完形与物之完形:以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角看江南私家园林J.华中建筑,2008(6):189-193.7许砚梅,官悦.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文人园林审美解读:以网师园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1):81-86.作者简介:赵安琪,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景观。图 3 瞻园翼然亭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