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

上传人:13****k 文档编号:49099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张美兰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镇。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使得大局部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每年在外务工至少半年以上,且务工期间很少在家居住的)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6-16岁)。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交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措施的缺位以及社

2、区教育的空白,其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对泉州市31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的根底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能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步伐。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一)学业出现危机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业危机。首先,他们普遍学习动力缺乏、学习习惯差,31.42%常常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其次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心,调查显示,28.16%留守儿童的父母1年或1年以上才回家一次,52

3、.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49.68%的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33.23%;有56.64%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15.51%1。(二)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失范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生活没有热情,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调查显示,只有13.92%的留守儿

4、童对自己在校的表现非常满意,对学习“没有要求和“顺其自然的比例占23.73%。二是容易形成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调查中发现,48.4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有的沉溺于不健康的影视文化或网络游戏中;少数人甚至有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还有女生比男生更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在情绪问题上比父母在家的儿童严重,他们更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的情绪;

5、调查中发现,83.11%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冷漠、害怕、自我封闭等,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局部是暂时性的,开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的人际障碍和人格缺陷2。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家庭交往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中父亲代表着社会标准的权威,母亲起着引导情感的作用。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是面对面进行的,内容不受限制,且充满丰富的个性情感;

6、其交往频率高,交往形式多样,以言传身教为主。这些使父母能够对儿童的根本生活技能、社会标准、道德情操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起到广泛有效的培养塑造作用,父母对孩子人格的教育和生活教育功能也是任何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较的。然而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频率少,同时沟通方式单一有限,一般是通过 或书信两种方式进行,具有较长时间的间断性、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低等特点,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社会化严重缺乏,致使留守儿童在行为与心理开展方面出现了许多困境和问题。调查说明,13.29%家长很少与孩子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一次;而和孩子几乎没有联系的占4.11%,见表1。 (二)监护人教育能

7、力低下,监护不力由于父母双方或者某一方出去打工,所以孩子一般都由长辈来看管,看管的种类分为四种类型: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和同辈监护或者自我监护。其中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且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有局部是文盲,具体见表2。 以上数据说明了,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较大比重的监护人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比例达81.01%。文化水平低不仅仅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而且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单亲中监护中,由于大多数都是以母亲为监护人。一般来说,母亲会比父亲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过重的劳动负担让她们无暇顾及孩子,很少和孩子沟通

8、,她们也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打骂为主,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隔代监护的弊端就更为显著,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这容易造成孩子娇纵、任性等性格特征。在亲戚的立场上来监管孩子不仅仅不方便,而且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戚中找到归属感,总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与前三种监护相比,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状态下的留守儿童的压力最大,可以说他们经受着生活、学习和心理的三重压力3。(三)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管理措施缺位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心,容易产生孤独、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年龄偏小,自律能力较差,需要成人的监督,而调查说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

9、人对孩子的学习偶尔过问和从不过问的占31.97%。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学习成绩受产生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状况详见表3。 从表3可见,多数留守儿童成绩平平,中等偏下、较差的共占63.93%。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管理措施缺位,学校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从调查学校自身情况来看,他们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从未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过专门的统计。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心理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同时,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

10、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多,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本研究调查的乡镇中小学平均每班学生到达五六十人,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调查显示:只有17.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老师对他们很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较差,看不起他们;64.87%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对他们的的态度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可见,大局部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

11、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4。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加快户籍制度和就学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与农民工家庭成员分居两地密不可分,而这种现象的根源便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相

12、关制度,如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由于没有上述制度保障,大多数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条件恶劣、借读费用高昂等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户籍制度和就学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为了保证流入地愿意接受农民工子女读书,可以借鉴国家种粮农民补贴经费管理方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进行直补;也可以办理流动学籍卡,卡随人行,费跟卡进,保证他

13、们进城或者异地读书畅通无阻。初中毕业后,孩子根本能自立,再回家乡读高中或职中。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二)依靠学校这一教育主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还存在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需要,而且管理的人员和经费欠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第一,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保证一个乡镇应集中建设好寄宿接纳能力较强的初中和中心小学各1所。第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

14、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编制,分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第三,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并通过改善食宿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学校成为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第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2、学校应承当起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重任。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缺乏,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学校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

15、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召开座谈会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同时,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根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对学习困难、行为、性格异常的孩子,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对逃学、辍学的留守儿童进行寻访,帮助他们重返学校;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吸收他们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

16、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5。3、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在留守学生中的通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开展,还对未来社会的健康有序开展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学校可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自尊自立和法制意识,提高自理自助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开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开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开展。4、实行“代理家长制。“代理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心、最因地制宜、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