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疫情时期在地国际化的动因、价值和中国路径*胡燕娟郝祥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摘要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可能路径。在跨境国际化陷入困境、早期在地国际化偏内向型和浅层性与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在地国际化得以发展,既是对跨境国际化的本质超越,又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重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地国际化需要形塑在地国际化内涵,突显自我文化意识;依托数字化技术,促进在地国际化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达成在地性和国际性的双向融合。关键词在地国际化;中国特色;创新路径;自我文化意识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Inte
2、rnationalization at Home:Motivation,Value and Chinese Pathin the Postepidemic EraHU Yanjuan,HAO Xiangjuan(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IaH)is a possible path to realiz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3、achieve a powerful countr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Tradi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 facing increasingly challenges,inward and shallow early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nddigital technology are motivations of IaH.IaH not only transcends the essence of crossborder internationaliza
4、-tion,but also reshape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o construct IaH featur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should reshape the connotation of IaH cognition to highlight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and promote theinnovation of IaH courses relying on digital technology,then construct IaH evaluati
5、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achieve pluralistic fusion.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Chinese characteristic;innovation path;selfcultural conscious-ness61HIGHE EDUCATION OF SCIENCES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67 期)*收稿日期20220517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一般项目“建设性冲突 视域下东盟国家媒介话语中的中国文化想象研究”(项目编号:20B
6、XW005).作者简介胡燕娟(1983)女,四川遂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跨文化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议题。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指出把教育对外开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1。但新冠病毒不断反复,跨境人员流动受限,传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途径面临巨大挑战2,全球化发展呈现出区域发展加强、本土化价值观强化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等新特点3。教育国际化也因此呈现出在地国际化模式创新,数字国际化技术创新以及多极化发展的新常态4。此时,推进具有本土特色的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H
7、ome,IaH)成为当前及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国际化的必然选择5 10。一、我国在地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一)在地国际化的外拉因素传统的跨境国际化教育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国际化教育的挑战和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表现为物理空间和人员交流的常态6。发展至今,这种常态显现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弊病。第一,基于地理疆域的国际化助长“西方文化优越论”,侵蚀自我文化意识,不利于多元文化发展7。第二,跨境国际化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全球化能力有待商榷。譬如随着留学人口增多,国外形成了留学生的“国内圈子”,跨境国际化的实质变成了“国外的国内化”5 12。第三,跨境国际化缺乏群
8、体普惠性,聚焦于少数有智力或财力资本的学生。在疫情爆发前,留学人数逐年递增,但在整体学生中的比例仍然较低。以北京大学为例,该校20192020 学年年度报告表明这一年出国(境)留学比例为 14.79%8,非跨境流动的学生占比八成以上,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留学比例则更低。绝大多数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需要在非跨境流动的背景下进行。打造高等教育强国,提升我国国际化整体实力,必然要求提升国际化人才的在地化培养力。(二)在地国际化的内推因素早期在地国际化是偏内向型和浅层性的国际化。在地国际化概念正式提出前,我国高校的一些策略已经初具在地国际化特征,如开展双语教学与国际课程、引进外籍教师和吸引来华留学生等。受向西
9、方学习的思潮影响,早期做法侧重对欧美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内向输入。双语教学和引入大批西方历史文化方面的国际课程仅是片面的国际化,是单向度国际化模式的体现9。高校期望通过引进海外师资和生源从数量上提升教师队伍和学生国际化水平。即便如此,国内顶尖大学的外籍学者比例依然远低于世界其他一流研究机构,具有海外经历的教职工也仅聚集于“双一流”高校,其他类型高校的师资国际化程度远不及欧美地区的高校10。加之外籍教师对中国文化和本土学生不甚了解,与本土师生互动深度不足11。在留学生教育上,重政治理念轻学术理念,导致学生质量参差不齐12。这种内向型和浅层性的国际化难以有效支撑国际化的内涵式发展,亟须转向内外兼重
10、的国际化模式。(三)数字技术赋能在地国际化教育信息技术为实现“在地国际化 2.0”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深刻影响了教育形态和实践。2020 年爆发的疫情使在线教育替代线下教学成为主要形式,英国教育出口已从 ELT 到课程开发、考试成功完成在线转换13。海外高校和机构也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或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协作国际化教育,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 2022 年线上暑期研究项目 GEAT(Global esearch Experience in Ad-vanced Technologies)14;或者通过协作在线国际化学习(Coll
11、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伊拉斯谟+虚拟交换(Erasmus+Virtual Ex-change)等项目促进学生虚拟跨境流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国际化教育中的创新运用15。线下教学并不是将线下学习资料直接搬到在线课堂,教师需要根据新的授课模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6。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与发展业已进入教育元宇宙时代。基于元宇宙的在线教育将打破二维网络技术主导的在线教育发展瓶颈,实现人的认识世界与虚实共生的感知世界的再融合17。这为在本土校园创造沉浸式跨文71后疫情时期在地国际化的动因、价值和中国路径化学习空间,打造高质量的新型在
12、地国际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换言之,信息和通信技术是在本土校园使学生能以较低成本提高国际化能力的突破点。二、在地国际化的内涵逻辑及其价值(一)相关概念厘清及在地国际化的 3 种学说在地国际化概念最早由瑞典马尔默大学副校长 B.Nilsson18 12提出,其目标是在非跨境流动情景下,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这一目标与包容性国际化(inclu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和全面国际化(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的理念不谋而合。H.de Wit 和 E.Jones
13、19 认为国际化要具备包容性,必须解决准入和公平两个问题,摒弃专注流动性造成的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高等教育机构要把国际化置于国内政策和实践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包容性是国际化发展提出的高阶要求,在地国 际 化 是 实 现 包 容 性 的 主 要 手 段。J.K.Hudzik20 指出全面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中注入国际和比较的视角,将国际化渗透进高等教育机构,影响机构、人员、政策和计划20。全面国际化对高校内部环境变革的诉求恰好是在地国际化的涵义所在。可见,在地国际化、包容性国际化和全面国际化具有内生性联系。在地国际化的定义指其包括的所有对象共同且特有的属性集合。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见
14、解及表述不一,使得在地国际化的属性特征也不断发展和更迭。针对学界的不同理解,分析、提炼内涵中的共同属性,构成了在地国际化内涵的不同属性形态,归纳为“活动说”“过程说”和“目的说”(见表 1)。“活动说”普遍用各类活动来描述在地国际化。最有代表性的是 1999 年 B.Nilsson 提出:在地国际化是教育领域内除学生海外流动的一切与国际事务有关的活动18 12。B.Nilsson 等学者于2000 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EAIE)的年会又对定义进行了补充和进一步阐释:这些活动不仅指一个特定高等教育机构
15、内所有国际化活动,还包括在机构的协调和统一指导下所形成的一致性关系21 16。该定义从传统的国际化途径出发,划定了在地国际化的范畴,较长时间以来被学界广为接纳。学者们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罗列和扩充,认为是高校为本土学生创造国际化的机会而提供的各种多元文化活动22,具体指利用人力、项目、课程和会议等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国际性素质的系统性活动23。表 1在地国际化内涵定义的比较比较项目学说类型活动说过程说目的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方法活动方法过程方法能力方法本质属性活动或课程 动态体系某利益主体应具备的能力缺陷主观性抽象性片面性“过程说”视在地国际化为把国际维度融入高校各个功能的过程。J.B
16、eelen 和 E.Jones24 认为 B.Nilsson 的定义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关注了什么不属于在地国际化,却没有界定清楚在地国际化是什么。二是没有提及跨文化技能的获得。他们表示在地国际化与正式和非正式课程相关。因此,他们重新定义在地国际化为“在国内学习环境中,有目的地将国际和国内文化维度整合到所有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课程中”的过程。另外S.obson 等人25 调查发现高校教职人员从操作和实践过程方面理解在地国际化,可归纳为组织、课程和人员 3 个层面,具体包括国际化制度和组织、教学和学习、参与国际化过程的个人体验、学生融合和包容性 4 个关键维度26。“目的说”视在地国际化为教育系统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需求的满足,通过系统的活动与课程,达到提高个人能力和实现价值追求的目的。国内有学者认为在地国际化是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交流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途径27 16,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实现国际化发81HIGHE EDUCATION OF SCIENCES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67 期)展28。张伟和刘宝存5 11认为,在地国际化是指在高等教育国际治理日趋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