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董春岭*国家安全研究动态(2022年712月)学术活动2022年7月6日,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际安全视角下的地球安全”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为地球安全研究引入了国际安全的视角,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学界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跨界研讨。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安全视角下的地球安全这个主题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次研讨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科研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就地球气候系统的安全治理、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治理、地球生物多样性体
2、系的安全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维护地球安全的中国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7月15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国家安全学学科知识图谱与课程体系”,全国15家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单位针对这一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陕西师*董春岭,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第6期152范大学
3、、外交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院系的领导和专家,共计5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研讨会深化了各建设单位在国家安全学学科知识图谱和课程体系建设上的交流与分享,推动各单位在学科建设上优势互补,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厘清了目标与方向。7月18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家安全研究暑期讲习班成功举办。来自数十所海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90余位学员参与活动。黄大慧教授在开班仪式上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依托现
4、有的特色资源开设国家安全学讲习班,围绕重大前沿问题和学科基础领域开展研讨,属国内高校首次。本次活动旨在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教学与研究的优势,打造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国家安全研究和学科建设。讲习班学员除了参加三场主体授课之外,还在传统安全、经济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参与小班教学模式的专题学习与讨论。7月21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召开“全球安全倡议与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着“如何更好地阐释全球安全观,如何更好地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如何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展开研讨,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新华社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际
5、问题研究院、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研讨,精彩发言刊发于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会议由中心副秘书长傅小强主持,中心秘书长袁鹏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安全倡议是全球安全观的具体实践,与此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一道,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要思想的外部呈现,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最新发展。国家安全研究动态1539月2日,上海市国家安全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安全法治前沿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聚焦“数字时代与国家安全”,探讨数据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数据治理体系以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
6、院法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多位国内数字领军企业专家和律师与会,分别围绕数字时代国家安全基础理论与基本制度研究、数字时代国家安全立法执法司法问题研究、数字时代企业合规问题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国家安全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风险急剧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不断增大,必须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和数据治理能力,深入把握数字化时代国家安全的特点和规律,完善数据安全法治建设和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护生态。9月23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
7、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提纲汇报会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动落实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工作。中央和北京市委相关部门领导和负责同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相关学科建设单位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进行,各单位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相关编写安排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和讨论,并针对编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确定了编写时间节点,并讨论了下一阶段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其他重点工作和任务。10月2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
8、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的“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线上线下300余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第6期154名师生与会,就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明确了目标和定位,规定了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将更加积极培育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积极投身国家安全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发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独特优势,研究探索新时代国家安全与治理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
9、实问题。11月9日至12月2日,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公共外交学院推出首期国家安全学讲习班。讲习班以“国家安全现代化:体系与能力建设”为主题,旨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质量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讲习班邀请多位重量级专家,围绕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主题讲座,获得数千名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1月26日,由大连海事大学主办,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海洋法治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暨海洋安全与治理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为主,设有主旨演讲和
10、三个平行论坛,共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海洋安全与治理三个主题进行探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安全学学科是满足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的新兴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连海事大学已增列国家安全学学科,聚焦海洋安全与治理问题,服务学科发展。12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提纲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会议包括集体进行党的二十大精国家安全研究动态15
11、5神学习和集体研讨“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大纲两个部分,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开的首次扩大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外交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15所院校的专家就丛书大纲进行了专题汇报。此次会议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的编著和出版,对构建跨门类交叉的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观点摘报6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
12、范维澄在学术前沿2022年第6期发表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一文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能使城市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打造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具有科学辨识、全面感知和智能应对能力。为更好地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应从科技、管理、文化三方面强化韧性城市建设,打通制约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
13、关键节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6月30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在环球时报发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彰显理论魅力与实践伟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第6期156力一文指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社会制度,在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理论基础上不断实践摸索创新的结果,也是在借鉴世界上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做法中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结果,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统一。其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其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14、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其四,坚持独立自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7月14日,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公共外交学院院长肖晞教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7期发表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一文指出,立足系统思维,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探索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中国国家安全学发展的核心路径。其中,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构建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国家安全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家安全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学术体系构建应以扎根意识、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和开放意识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国家
15、安全学的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话语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打造标识性概念导引与顶层设计牵引相结合的话语体系理论,增强话语传播的科学性和引导力。7月15日,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4期发表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施路径笔谈系列文章。其中,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指出,全球安全倡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超越了西方强权政治安全理论,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意义。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指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不仅契合中华民族天下一家、和合共生的理念,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安全的普遍愿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
16、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国家安全研究动态157国际变局风雨如晦,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更显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推动该倡议在全球层面上更好地落实,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清醒,熟悉并掌握不同寻常的国际交往、处事方式,从容应对日趋复杂的各种挑战。一要保持国家形象与政策的独立性。二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三要优先经营周边,做厚做强战略空间依托。7月16日,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第7期发表在世界变局中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一文指出,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国际安全形势仍然保持着总体稳定态势,但是内部张力持续增加,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上升,国际安全治理存在诸多缺失,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美国强化霸权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仍在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维护国家安全需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战略筹划要有境界和远见,这也是中国所具有的传统优势,“执道、循理、审时、守度”思想具有历史穿透力。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能过多倚重国际竞争的一般技巧和权谋,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自身定位,知雄守雌,并能够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