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道德审思_杨延圣.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9298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道德审思_杨延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道德审思_杨延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道德审思_杨延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道德审思*杨延圣 王 瑞(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摘 要: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生产力逻辑”,基于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综合考量,进一步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逻辑”。一方面,道德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主体力量上的同一性和成功实践经验上的传承性为从道德视角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含着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的现实困扰,亟需发挥先进道德的引导作用。依托“价值逻辑”构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德治

2、体系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推动道德实践的展开,对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道德失范 道德调节 以德治国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2.05.0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新的世情和国情对国内发展现状作出的科学研判。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已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并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从学界已有

3、的研究成果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化解直至最终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2这无疑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最主要路径。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阶段性变量,涵盖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内容,3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道德问题亦成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难题。基于此,探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存在的道德问题,充分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以德治之法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收稿日期:2022-07-23基金项目:国

4、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20CKS034)。作者简介:杨延圣,法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王瑞,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022年第5期总第288期SEEK TRUTH FROM FACTSNo.5,2022General No.28860一、道德何以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道德的关系阐释基于道德视角探求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之法源于对道德调节功能的理论思考。调节功能是道德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与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

5、性,在主体力量上具有同一性,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成功实践经验,上述三个方面为运用道德调节功能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为逻辑起点,坚持把他人、集体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主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原则,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4可以说,道德调节功能的终极价值目标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中央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基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判断,

6、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怀;另一方面,党中央肩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基于远大政治理想的实现而提出新时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体现了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高度重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包含的人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的发展目标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自身所包含的远大道德目标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高道德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因此,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目标与道德调节要实现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引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为发挥道德调节功能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前提。(二)主体力量上的同一性

7、道德之所以能调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于两者主体力量上的同一性。首先,主体的同一性表现在两者主体力量上的一致性。从道德方面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处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人是道德的承担者和执行者;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参与者与解决者。其次,主体的同一性还表现在主体是包含二重性的统一体。人的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双重活动,要实现个体的统一,就要实现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具体说来就是要使人成为能够运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并实现社会远大理想的主体。最后,主体

8、的同一性根源于主体的斗争性,这是道德能够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因所在。主体在面对社会现实时拥有辩证否定的能力,不是单向度的社会存在,而是双向度的社会存在。人并不是单向的接受社会存在的沉寂个体,而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只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P9)成为人们用以改变物质世界的斗争工具,也就是说,先进道德作为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斗争工具,通过依靠人民群众的辩证否定能力发挥其在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历史性作用。(三)成功实践经验上的传承性道德具有调节社会主要矛盾进而促进社会主要矛盾化解的功能,这一判断根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

9、来党和国家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61初期百废待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P293)因而发展生产力成为迫切任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成为举全民之力发展生产的重要道德引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7(P168)据此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一起抓的重要论断,更加重视精神文明

10、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中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的逐步细化表明了党对道德建设的重视。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显著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务院最新印发的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也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纵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不同的道德规范,进而不断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使社会主义现代

11、化建设成果迈上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些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道德调节功能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鲜明体现,对于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二、道德何以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含的道德问题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与其他意识形态要素特征一致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往往体现在道德与经济发展变化的不匹配性、道德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一致性等方面。其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涵盖的滞后性道德不仅影响着生产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还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感,成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表现马克思指出

12、:“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5(P158)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根本前提。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进而人们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产生的偏离道德的失范现象和行为却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发展不充分方面,散落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道德失范行为影响着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在经济领域,我国经济总量有了新的突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13、经济体,但近年来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企业恶性竞争、部分“网红”直播代售假货等行为频现;在政治领域,人民的民主政治实践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贿赂选举、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情感缺失等行为仍旧存在;在文化领域,多种价值观搭乘网络快车游走于网络世界,而一些网络主体面对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理想信念在现实中徘徊,尤其是价值观仍不稳定的青少年群体易成为流量的追捧者,网络用语称其为“三观跟着五官走”;在社会生活领域,“冷漠症”的出现,不仅体现于社会个体、私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公共部门,这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美好生活体验;在生态领域,过去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诸多生62态环境问题,

14、其修复历程是漫长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品行,而现实生活中公民较高的环保要求与较低的环保行为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综上这些道德失范问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道德层面的问题,除了依靠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外,更需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通过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道德规范体系以及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进行解决。在发展不平衡方面,道德问题集中体现为人们的道德素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这也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特征的体现。一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带来民众的道德境界和道德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行业之间发展不平

15、衡等,8归根结底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发展的相对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在社会现实中由于文化教育的差异、经济能力的差异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每个人面对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资源不同,例如,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与发达城市的孩子在人生起点上就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外部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众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先进的道德理念对于改善不平衡现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客体本身是一样的,但每个人能加以选择的却不同,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和一个身体健全的人相比,其注定无法参与和享受同样的发展机遇,例如,天生双目失明的人无法和正常人一样欣赏到同样的风景。

16、但从本质上讲,“缔结社会在每个人所做出的一切贡献中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贡献”,9(P108)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而且“平等不仅具有人格价值,更是共产主义道德与理想的追求”,10因而给予弱势群体相应的福利救助以及必要的人道关怀是应对不平衡结果的重要举措。总体说来就是要遵循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通过在生产关系领域推行分配正义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1使人人参与发展,人人共享发展,人人可以从发展中享受实实在在的利益,12进而为民众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二)美好生活需要追求中存在的道德困惑表现马克思基于唯物主义立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乐需求”,13以此说明人民群众的需求由基本生活需求转向美好生活需要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而变化的自然过程,只有建立在物质需要满足基础上的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明人民需求重心由生存需要更多地转向了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但在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观错误思想和客观生存环境的影响,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