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_李根.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9351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_李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_李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_李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 期史学史研究No 1,2023总 189 期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Serial No 189海登 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李根周巩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海登 怀特于1990 年提出历史书写应该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写法,运用一种自我解构式的中间语态书写。在这种写法中,作者除了讲述历史,还要把作者书写历史的过程也作为讲述对象,呈现一种“作者内在于写作之中”的状态。怀特认为这种写法尤其适用于史料说法不一、真相难辨的历史事件书写。历史以解构性的中间语态书写,将使作者主导叙事的权威性和叙事脉络的连贯性被削弱

2、,使过去与当下呈现为一种意义互动的关系。怀特的中间语态有其相对主义预设,但其表现复杂历史事件的写法对当代史的书写有所启发,它适合 20 世纪以来史料海量化、影音化的趋势,以及读者更深入了解历史复杂性的诉求。关键词海登 怀特现代主义中间语态历史书写 中图分类号K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332(2023)01008910二十多年来,海登 怀特在我国史学理论领域影响力巨大。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他一直在通过分辨历史作品中的修辞属性,挑战历史叙事的可靠性,可他却没能给出解决这一学理困境的办法。不过,从怀特的作品中看,他一直在思考历史学如何进行如实书写的方法。1990 年,怀特在讨论纳粹

3、大屠杀的“创伤叙事”话题时,提出应借鉴“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现实的笔法,以一种“中间语态”的方式书写历史。他关于历史书写方法的探索由此明确展开。怀特所谓的“中间语态”,是书写者处于“作者内在于书写行为之中”的主、客位兼具的状态,边叙事、边自己审视和解构自己的叙事。这种历史书写主动突出语言表达的不稳定性,侧重如实表现历史怎样成为文本的过程。学界多讨论怀特如何解构历史书写,但关于他如何书写历史的论述有待深入分析。目前,已有学者讨论其关于借鉴文学书写历史的思路,但并未就他专门提出的“中间语态”理论做系统解读。有学者98收稿日期 20221124作者简介李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当

4、代西方史学理论;周巩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卡罗 金兹堡的文化史理论与方法研究”(18BSS005)阶段性成果。参见陈新 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 海登 怀特研究在中国(19872018),世界历史评论 2019 年第 1 期,第 125 页。Cf,Hayden White,“Historical Emplot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ruth,”in Saul Friedlander ed,Probing the Limits ofRepresentation:Nazism and the“Final

5、Solu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pp3753参见李理 海登 怀特:“实践的过去”中的行动者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2021 年第 3 期;李珺 “实践的过去”:历史编纂学的文学转向 ,文学研究 2021 年第 2 期。提及了怀特“中间语态”理论在“创伤叙事”中的适用性,但该理论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大屠杀书写的伦理问题。有必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讨论“中间语态”理论的特征和价值。基于此,本文拟通过解析“现代主义”文学的“中间语态”书写的特征、表现机制,及其对历史书写问题有何助益,着重探讨以“中间语态”书写的历史何以呈现,最后诠释这种历史书

6、写理论的可借鉴性,及其在当代历史学书写的发展局势中,处于怎样的学理地位。一、自我解构的“现代主义”文学笔法怀特在 元史学 中论说历史叙事本质上是诗性而非实证,这早有争议,而他要求历史书写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写法看起来更易遭反感。同时,怀特在阐述这一思路时往往多使用文学概念,读者接受起来就更多些障碍。因此,有必要首先讲明何为“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中间语态”笔法,继而方能理解怀特为何提议将此写法用于历史书写。首先,怀特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自我解构是对语言相对性的一种有效应对。怀特所指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观念上有似史学的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表达总是处在难以控制的不稳定状态。他说:“现代主义(mo

7、dernism)的特点是对语言的不确定性已有超自我意识,以及认为无论文本的表面指涉物是什么,语言已经以某种恶魔的能力侵入话语内容之中。”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对象是文学的现实主义,后者的观点类似于后现代主义史学所质疑的客观主义史学。怀特将之一概称为“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在小说中有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现实主义在历史中有米什莱、托克维尔、兰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历史现实之代表,让事实为自己说话,追求一种消除任何寓言元素的话语表达。”可是,以文学的现代主义和史学的后现代主义之见,现实主义文学和客观主义史学的书写“总是意义多于字面的言说,它们总是言说不同的意味,而且,只能以隐蔽世界

8、为代价来揭示世界。”这其中,质疑的关键不在于文学家或史学家揭示的世界是否如实,而是作者将不如实的叙事宣称为事实在“为自己说话”。如怀特所说:“文学或者历史编纂学不需要被解释成一种自觉建构的工具,用以使社会成员坚信某些学说的真实性”。藉此,怀特认为如果历史书写与文学书写一样,都摆脱不了语言本身对事实表现的曲解,那就可以借鉴现代主义文学应对语言相对性的策略。他说:“正由于历史话语运用了在纯文学虚构形式中发现的意义生产结构,现代文学理论才直接相关于当代的历史书写理论。”现代主义文学的书写在叙事的同时,主动进行自我叙事的解构,以此消解以往写作中作者营造的叙事连贯性和真实感效果。如怀特所说:“在现代主义

9、之后,一旦要讲故事,无论是在历史写作还是文学写作中,传统的叙事技巧都变得无法使用它抵制对事件和人物行为进行情节化的诱惑。”现代主义文学承认语言的不可控性,因此不追求自我书写的信服力,而是暴露自己对简单事09海登 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参见林庆新 创伤叙事与“不及物写作”,国外文学 2008 年第 4 期;王霞 如何再现纳粹屠杀 海登 怀特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想辨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王霞 直面纳粹屠犹的理论维度 海登 怀特的“边界”与汉娜 阿伦特的“越界”,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章朋 伦理转向中的海登怀特 极

10、限事件与文学再现 ,东吴学术 2017 年第 4 期;赖国栋 创伤、历史叙事与海登怀特的伦理意识 ,学术研究 2019 年第 4 期。海登 怀特:现实主义表现中的文体问题,载于海登 怀特著,罗伯特 多兰编:叙事的虚构性:有关历史、文学和理论的论文(19572007),马丽莉、马云、孙晶姝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242 页。海登 怀特:现实主义表现中的文体问题,载于 叙事的虚构性:有关历史、文学和理论的论文(19572007),第 226页。Hayden White,“Literary Theory and Historical Writing”,in Hayden White,

11、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p7海登 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07 页。Hayden White,“Literary Theory and Historical Writing”,in 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p19Hayden White,“The Modernist Event”,in Figural R

12、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p74实进行主观加工的过程。在这种书写中,读者会看到作者对叙事的无力感。怀特对此描述道:“现代主义表现的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即它祛除了关于事件以及幻想陈述事件的执念,将自诩如实表现事实的过程中造成的威胁拒之门外,而且,也为哀叹(mourning)的过程扫清了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历史学的重负,并对当前可能的问题形成更为如实地(realistically)感知。”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文学的自我叙事解构,至少不再无谓地坚持现实主义那种本就做不到的祛除虚构求得事实的念想。通过呈现历史书写的实际过程和细节,毕竟做到对叙事局限性的

13、坦诚。如他所说:“现代主义解决了传统现实主义所设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通过干脆抛开在事实与虚构的对立之间作诠释的现实主义基础,现实地表现现实(represent reality realistically)。”这体现了写实性书写的矛盾关系发生变化。现实主义写作要克服的是别人写作(史料)中的虚构,现代主义的斗争对象是自己写作中的虚构。其二,怀特将现代主义文学的自我解构方式归纳为“中间语态”理论,提出作者应以“内在于书写行为之中”的状态进行叙事。他就此说:“在文学现代主义中,写作 这一动词既不意味着主动关系,也不意味着被动关系,而是意味着一种中间关系。”“中间语态”本是怀特从罗兰 巴特处借鉴而来的概

14、念。在 写作:一个不及物动词?中,巴特提出“不及物性”的写作概念,即“在写作(towrite)这个中间语态的现代属性动词中,主语被设置为与写作是几近同位的,也受到写作的影响。”怀特则进一步解释道:“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中,动词的主语被设定为是外在于行动的,不是行动者便是被动者;而在中间语态中,主语被设定为内在于行为之中。”所谓“主语内在于行为之中”,是一种主语做出行为同时也是该行为的受动者的状态,如“我打我自己”。在这里,“我”与动词既是主动关系又是被动关系,既是“打”的发出者,也是“打”的施加对象。我打的正是那个在挨打的我。如果将“打”这个动词换做“写作”,那么作者在写作,同时自己也是被写作

15、的对象,即“作者内在于写作行为之中”。这就形成了作者、写作和作品之间颇为玄妙的层次关系。通常对作者书写的理解是,作者只是书写作品这一个内容。可是在中间语态中,作者有两个写作对象,一是他要写作的故事,二是自己在写作中时不时产生虚构念头、又不得不压制这种念头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怀特借用法语中颇抽象的不及物性语法和古希腊语中的中间语态,解释了一个并不玄奥的逻辑。一个直观的例子足以说明中间语态书写的特征。我国作家王朔在小说动物凶猛(后由导演姜文拍成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描写主人公盯着心仪的女孩与男伴在自己面前嬉闹,醋意大发,故意挑衅引发斗殴。这时叙事陡然停止,作者开始剖白自己想要讲述事实、却又禁不住

16、总把情节虚构得更具冲突性的复杂心理状态:后面的事情全发生在一刹那:我把一个瓷烟缸向他们俩掷过去高晋昂着头双目怒睁有一秒钟,我们两张脸近得几乎可以互相咬着对方了现在我的头脑像皎洁的月亮一样清醒,我发现我又在虚构了。开篇时我曾发誓要老实地述说这个故事,还其以真相可我还是步入了编织和合理推导的惯性运行。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些细节,同时又夸大、粉饰了另一些情由当我依赖小说这种形式想说点真话时,我便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我想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我所受到的文字干扰便有多大。我悲哀地发现,从技术上我就无法还原19史学史研究2023 年第 1 期Hayden White,“The Modernist Event”,in 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p67Hayden White,“The Modernist Event”,in Figural Realism:Studies in the Mimesis Effect,p67Hayden White,“Historical Emplot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