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城市研究2022.1234规划与建设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王晓晓 周颖 陆宇婷WANG Xiaoxiao ZHOU Ying LU Yuting文章编号:1009-6000(2022)12-0034-10中
2、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22.12.0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行政区划调整对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的影响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18YJC840038)。作者简介:王晓晓,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副教授;周颖,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陆宇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摘要:文章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对象,以 20072017 年为测度时间,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子系统出发选取19 个指标,构建苏锡常地区城镇协调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地区协调情况
3、进行评价,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下:此时间跨度内,苏锡常地区城镇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其中苏州协调发展最好,无锡次之,常州协调水平最低;苏州已迈入优质协调阶段,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问题依旧突出;无锡已迈入高级协调阶段,城市人口、空间快速增长,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常州协调水平变化幅度最大,由极度失调步入高级协调状态,经济建设仍是城市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最后,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视角对苏锡常地区未来的城镇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协调发展;行政区划调整;苏锡常地区Abstract:Thi
4、s article takes 2007-2017 as the measurement time,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 cont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of the reg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It selects 19 indicators,which cover population,economy and resources and en
5、vironment subsystem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Entropy valu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weight indicators,and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regional coordination.Finally,based on t
6、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Key words:coordinated development;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
7、通过对行政边界的不断调整重构来完善城镇格局,至今已走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由于历史发展与政治决策的不同,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传统城镇化模式在区域空间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城镇化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科学引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协调发展的影以苏锡常地区为例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Div
8、ision Adjustment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行政区划调整对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的影响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18YJC840038)。王晓晓,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副教授;周颖,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陆宇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35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王晓晓 周颖 陆宇婷导我国新城镇体系的构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 0 1 4 2 0 2 0 年)明确了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导向要求,希望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形成核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小城镇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
9、展的城镇格局 1。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的空间配置方式,微观上与国民个人地域归属,比如籍贯、户籍等有关 2,所以,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对行政区划边界调整的不断实践来协调城镇发展,通过撤县设市(区)、乡镇改街道等,打破界限,实现人才流动、经济互动与资源共享。行政区划是协调城市及区域空间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手段,但现阶段行政区划与城镇协调发展通常被分开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缺少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案例,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定性描述或对单个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从研究方式来看,缺少一套以行政区划调整内容为基础的完整的地区发展定量化评价体系;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多数案例是以城市
10、为研究主体,对城市群内部空间发展特征不够关注。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特征,且 2 0 0 7 2 0 1 7 年这 1 0 年间行政区划调整有力地推动了苏锡常地区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促进了城镇协调发展,因此本文选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对象,以 2 0 0 7 2 0 1 7 年为测度时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层次分析的主客观结合方法对各指标赋权,再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城镇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研究数据与同年间行政区划调整内容相结合,总结行政区划调整对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的影响,以丰富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1 研究区域介绍苏锡常地区位于江苏
11、省南部(图1)、长三角地区中部,受上海经济圈影响。作为我国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受到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发展区域的共同辐射影响。该地区已达到了较高的非农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具备了都市圈的特征。其中土地面积 1.7 8 万 k m2,2 0 1 7 年底常住人口已达 2 1 9 5.6 1 万人,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分别占江苏省 1 6.6 8%和 2 7.3 4%。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地区经历了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从表 1 可以看出,苏锡常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都集中在撤县(市)设区上,即将代管的
12、县级市改为区。这样一来,首先,可以扩大原有市区规模,加强区域间联系,改变区与区之间分割的状态;其次,地级市与其所管理的县级市之间虽然存在着行政隶属关系,但两者的政府部门在行政决策上又是相对独立的。撤县设区政策实施之后,可以统筹规划进行空间布局,加快产业互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打破两者间原有的行政界限 3。行政区划调整固然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快速扩张,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等急剧增大,不配套的表1 苏锡常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概况表城市年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苏州2 0 0 1撤吴县市为相城区和吴中区2 0 0 2合并新区和虎丘区为高新区2 0 1 2合并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为姑苏
13、区,撤县级吴江市设为吴江区无锡2 0 0 2撤锡山市入无锡市区,将崇安、无锡新区、南长、北塘4 个行政区调整为北塘、崇安、南长、锡山、滨湖、惠山、无锡新区7 个行政区2 0 1 5设新吴区,合并崇安、南长、北塘三区为梁溪区常州1 9 9 5撤武进县为武进市2 0 0 2撤武进市为武进区2 0 1 5撤武进区与戚墅堰区为新的武进区,撤县级金坛市为金坛区图1 苏锡常地区区位示意图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导向要求,希望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形成核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小城镇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城镇格局 1。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的空间配置方式,微观上与国民个人地域归属,比如籍贯
14、、户籍等有关 2,所以,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对行政区划边界调整的不断实践来协调城镇发展,通过撤县设市(区)、乡镇改街道等,打破界限,实现人才流动、经济互动与资源共享。行政区划是协调城市及区域空间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手段,但现阶段行政区划与城镇协调发展通常被分政区划调整对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的影响,以丰富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1 研究区域介绍苏锡常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图1)、长三角地区中部,受上海经济圈影响。作为我国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受到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发展区域的共同辐射影响。该地区已达到了较高的非农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具备了都市圈的特
15、征。其中土地面积 1.7 8 万 k m2,2 0 1 7 年底常住人口已达 2 1 9 5.6 1 万人,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分别占江苏省 1 6.6 8%和 2 7.3 4%。改革现代城市研究2022.1236规划与建设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资源条件、建筑设施、交通水平对城镇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2 研究理论与数据2.1 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发展已摒弃“一味贪大”的思路,强调贯彻协调发展的理念。协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为系统正常运转而呈现出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状态。因此,城乡要素流动和空间集聚交互作用是城镇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作
16、为城乡发展的关键要素,三者之间的协调是城镇发展的持续动力。就关键要素分析,可发现:现如今我国老龄化严重,只有人口资源增长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而人口的发展是以资源环境为支撑,人口活动又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消耗,所以二者息息相关;此外,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生存资料,而人口的发展又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等人力资源,所以二者相互作用;最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与人口共同呈现出互相影响的作用关系。人口、经济水平的提高可带来更优化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的改善、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三者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城镇协调发展的目标(图 2)。2.2 指标体系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已有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苏锡常地区自身发展特点,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建立如表 2 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苏锡常地区城镇协调指数;准则层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子系统;指标层为 1 9 个代表性指标。2.3 数据来源本文所需各项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及 3 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政府公报,部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