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丝路经济管理国企混改文献综述文/高峰摘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国企在国民经济中起顶梁柱作用,而国企混改释放更多发展动能对于壮大中国经济硬实力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国企混改的相关议题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国企混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实现路径、研究展望四个方面对有关学者的已有研究做一个梳理,来为后来国企混改问题研究者提供一个突破口和参考。关键字:国企混改;现状;存在问题;路径;综述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对国家发展起决定作用。国企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主体,可以说国企在内有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外有国际贸易战的情
2、况下承担起壮大中国硬实力的任务责无旁贷,但现实是国企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效率低下,国企改革或者混改释放动能势在必行。一、国企混改现状张诗怡认为国企混改指国有企业在单一公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引入私有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国资委原党委书记郝鹏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自 2016 年国企混改试点至今,已先后推出了 4 批共 208 家试点。几年来,混改试点企业呈现向纵深推进的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表示目前,近 100 家试点已经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者、调整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深度转换经营机制等主体任务,共引入外部资本 2 000 多亿元,外部资本平均持股比例
3、达到 35.9%。央企对外参股企业超过 6 000 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 4 000 亿元。著名管理学专家王吉鹏认为目前为止国企混改取得如下成就:1.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截至 2021 年底,央企及其下属企业中公司制占比达 97.7%,地方国有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 99.9%,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目标。2.各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 99.3%、94.2%。3.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二、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任凤指出国企混改在涉及增资扩股或国有资本的转让过程中,首先,国有资产高值低
4、估或非公资产低值高估问题突出,当务之急是引入第三方资产评估,建立资产复核、监督和问责机制。其次,非公有资本在产业准入、混改参股比例、参股国企混改以后管理运营方面缺乏话语权等问题凸显,不利于非公资本竞争机制的发挥。最后,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往往混改以后产权归属划定不清矛盾突出,甚至出现公权侵占私人财产的情况,产权保护是混改的核心议题之一。毛艳萍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国企混改配套政策不健全:第一,完成混改的企业多集中于竞争性薄弱的行业,垄断性行业对非公资本的限制仍然严重,不利于关键垄断行业释放发展活力。第二,部分国企在上市、重组中资产定价理念落后,评估监管乏力,定价过高影响民营资本参与积极性或者定价过低
5、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混改关键在改,但国企混改后治理、运行机制不改或者难改问题普遍,核心问题在于未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刘恩生认为,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对混改以后降低政府对国企控制权心存顾虑,出现子公司混改而母公司不参与混改现象。其次,民营资本对混改国企所125SI LU JING JI GUAN LI 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公资本持股比例限制等降低了民企的混改参与积极性。最后,部分国企对混改资本认识有偏差:将股份多元化等同于公私交叉持股,出现国企之间交叉持股也认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象,未把引入非公资本作为国企混改的充要条件。胡莹莹认为,首先,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国企功能界定和分类文件、
6、明确了国企混改的工作重点,但国企混改实行细则缺乏操作性和合理性。其次,地方国企改制和国企混改概念混淆,错把国企改制当成国企混改。再次,混改后企业过度强调承担社会责任,与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相悖问题突出。混改后企业的管理人员由政府直接委派,管理人员既是公务员又是企业管理人员“政企双管”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缺乏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原国企或民企资产评估过高过低时有发生。朱海强认为,国企混改最关键的问题是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然而现实情况是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依然没有理顺,政企、政资未彻底分离,治理结构不合理,混改以后的企业经营与决策还和原国企一致,民营资本话语权得不到彰显。并且国企和民企之间存在价值观
7、差异,体现在管理方式、实现方法、思维模式等层面的矛盾。国企和民企一旦发生矛盾冲突,公私股东之间难以有效沟通来化解矛盾冲突。通过盘点已有专家的研究可以看到大体存在四大因素制约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第一,股权架构上国企还是绝对控股,严重影响和私有资本混改的积极性、话语权乃至利益。第二,体制机制层面混改以后的企业仍然不能做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致使通过民企引入竞争机制来盘活国资的目的未完全实现。第三,缺乏市场化科学化资产评估体系,资产评估过高过低的问题时有发生。第四,国企和民企两者价值观存在冲突,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三、国企混改的路径毛艳萍指出,首先,现阶段混改重点是完善法人
8、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其次,国企混改中公私资本股权占比、混改流程、治理结构等层面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比如混改股份占比针对不同层级的国企政策层面要避免一刀切,针对上市和引资资产评估等制度漏洞要查漏补缺。再次,构建多元化的资产评估方法,拓宽资本定价渠道,完善资产定价的机制。最后,治理结构层面:公私股权比例制衡是基础,从资本制约角度实现原国企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刘恩生认为,首先,国企混改应完成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用专项法律的形式划定政府监管的边界,出资单位应以“行股权”的方式代替行政监管。其次,要建立制衡机制,是要建立
9、合理的股权结构,逐步试点非公资本的股份比例限制,以法律的形式保证非公和公有资本同股同权,保证非公资本的话语权,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董事监事制度。再次,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领域国企类型要使用不同的混改政策:如基层增量型国企民营资本进入不设限制,而对于决定国家发展命脉的行业如钢铁、工程机械、建筑等领域要保证国家的绝对控股权,电力、能源、运输等非竞争性行业不参与混改。胡莹莹提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国企混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持股比例、治理结构等。在细节层面完善健全对公私资本的保护、厘定政府和企业在混改国企中的权利边界的法律至关重要。建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投资者原则上应多
10、元化,根据国企自身条件和需求在充分比较民企、私募、央企、保险机构、银行等主体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对象,才能最终达成做大做强国企的目的。朱海强提出要完善国企混改的相关政策法规:第一,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完善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国资国企管理体制;第四,加强国企混改理论层面的研究。完善国企混改的治理结构:一是划清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权限及明确其决策议事流程。二是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三是要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混改,减少行政干预,运营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处理好党政企的关系。最后,民营和国企在企业文化方面要多沟通交流,发挥党建优势,试点推广员工持股来为混改后员工打下共同的126丝路
11、经济管理利益基础。王莉认为国企混改的核心在于改机制,而改机制的基础又是混资本,因此要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最大限度地给予民营股东话语权。在建立股东大会制度、决策监督体系、落实同股同权等层面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而原国企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原民企员工建立社会责任意识是混改企业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主线。根据国企分层分类原创,公益类国企以社会责任为先,商业类国企在兼顾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这其中构筑以盈利为导向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是关键:包含职业经理人制度、运营权所有权相分立、优胜劣汰的企业退出制度等机制。国企混改专家郑志刚认为在国企改革实践中关键问题有两个:第一,国企怎么做民营资本才愿意参与混改?解
12、决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股权公私占比,董事会治理层面根据行业性质、混改目标、战略投资者的优势等层面来安排董事会人员公私占比,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下,有利于资本增值的措施制度都可以试点推广。第二,混改后产业集团怎么才能转型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路径是新公司的组织架构实行合伙人化,运作方式基金化。国有资本充当母基金的角色,只需要引入基金管理团队作为普通合伙人,核心是市场导向下的价值管理。通过专家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实现国企混改的路径可以概括为:第一,本着放大资本的目标根据行业和层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处理混资本的核心问题国企混改公私股权比例,随着改革的深入股权比例限制相信是逐步放宽的。第二,
13、建立所有权、运营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分离又制衡的治理结构、清晰的产权制度、权责明确的机制既符合市场规律又是大势所趋。第三,从遵循市场化原则、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估、完善资产评估监督问责机制三方面来建构科学的资产评估体系。第四,建立公私资本沟通平台、发挥企业党建优势、试点推广员工持股等举措是未来混改企业文化融合的一个方向。四、国企混改研究展望综合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如今国企混改成就巨大,并已经进入到改革深水区,重难点集中在牵扯国企和民企利益的股权比例限制、治理结构、资产评估体系、混改后文化融合等层面问题依然突出,国企混资本股权结构是核心,是改机制的基础和前提,而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是混改
14、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关键。完备的资产评估体系是开展混改前资产合理定价、IPO 上市等举措的保证,而国企和私企文化融合成功混改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国企混改实践层面存在困难,解决方法有两个:第一,实践层面树立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第二,理论层面,在已有研究和分析现实障碍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国企混改遇到的问题。但是现有理论研究多集中在国企混改的现状、影响因素、对策、路径等层面的研究,方向性的、定性、文献研究多,细节操作方面的、实证研究、数学模型定量研究比较少。国企混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也需要各个部门和地方执行层面根据混改的现实条件结合
15、遇到的问题大胆尝试,前路曲折且道远,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国企相关人员群策群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完全市场化的国企将会成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柱石。(作者简介:高峰,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规律研究。)参考文献1 张诗怡,姚远燕等.国有混企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1(4).2 孙迎辰,王晓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 J.中国经济导刊,2020(1).3 廖红伟,刘永飞.构建国资监管体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协同推进大格局 J.理论学刊,2021(6).4 任凤.国企“混改”:逻辑、问题与展望 J.经贸实践,2017(2).5 毛艳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J.管理研究,2022(9).6 刘恩生.纵深推进国企混改中的难点及突破思路探究 J.财经界,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