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力转移-25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城乡人口转移是现代化发展、城乡融合的必然过程,其与农村农业发展、城市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愈加突出。城市的高收入、良好的基础建设、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吸引着农村人口;同时,农业生产具有高强度、不稳定、高风险性,加上乡土文明的维系力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失现状分析颜璇,刘泓铄,汤昕仪(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失成为常态。以广西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可视化法,展现广西农村人口流失的宏观分布格局。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到了
2、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微观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失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探讨劳动力流失对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各县农村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且流失人口的年龄特征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同时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土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据此,对如何吸引劳动力回流,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 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30 基金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失现状研究(202010602260)。作者简介 颜 璇(2000),女,广西横州人,本科在读;刘泓铄(2000)
3、,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在读;汤昕仪(2000),女,广东肇庆人,本科在读。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企业不仅仅亟需提高生产卫生条件,还需提高其制作预制菜的技术条件,着力维护好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与知悉真情权。只有生产企业能做到选料良心、卫生制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重预制菜菜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商家的举证责任,对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 6。2.5.2 拓宽预制菜消费纠纷解决途径预制菜的原料来源具有“小而散”以及中间商层级过多的特点,导致预制菜产品溯源困难,消费者难以确定具体的侵权主体。有必要建立线上投诉平台,与预制菜产品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合作,搜集产品溯源信息。其次,
4、建议建立消费者维权速裁机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2.6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目前的预制菜产品监管模式仍然属于被动的事后监管,主要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预制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再进行处罚;或者对媒体和个人曝光的有关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追踪检查,以达到实施安全监管的目标。加强事前监管和事中监管,是完善预制菜监管体系的关键一步。通过提高预制菜生产商的准入要求,建立考核机制,打造高标准的预制菜生产队伍,加强事前监管。通过不定时检查企业的生产监控视频,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行为,督促其履行职责,加强事中监管。只有当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监管体系,才能促进预制菜企业合法化、标准化、
5、规范化发展。3 结语预制菜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尚未成熟,需要各界加大监管力度。统一化的监管体系既有横向的法律、社会各大协会对于预制菜的监管,又有纵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面监管,横向监管能有效避免监管领域重合造成的资源浪费,也能减少纠纷出现后各部门的推诿,纵向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全程监管,横纵交错,既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维权信息,提升消费者对预制菜产业的信赖度,又高效促进预制菜规范化发展。参考文献1 王春艳,韩冰,李 晶,等.综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10):359-364.2 于 坚,孙嘉笛,纪 剑,等.区块链技术在
6、食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5):378-379.3 王建辉,刘 妙,陈彦荣,等.预制湘菜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2,22(10):20-26.4 王海燕.上海人大启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外卖、老年食堂、预制菜等是检查重点EB/OL.https:/ 钱振华.问题清单制:让执法检查这把利剑更准更锋利J.人大研究,2022(5):1.6 麻新平.共享经济背景下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经济论坛,2022(2):132-137.劳动力转移-257-和认同感慢慢减弱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或创业。一定比率的城乡人口流动有利于缓解农村
7、剩余劳动力对社会经济的压力,刺激农业生产、填补城市岗位空缺。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过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不合理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比率对农村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大的冲击,“三农”问题亟待解决 1。据数据统计,19822011年广西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至2011年时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动高达1 583.39万人,近几年内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趋势只增不减 2。到2018年,广西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2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1.72%,20132018年累计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521万人 3。广西作为我国突出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地,研究其劳动力转移情况,对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形成良性转移
8、、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1 研究概况1.1 研究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东邻广东省,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广西的整体地貌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大小盆地相杂,丘陵交错,丘陵地貌占广西总面积23.5%,平地地貌占总面积26.9%。下辖有14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地级市代管),共61个县。其农业产业丰富广泛,但土地分散化严重,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高。调研区域分别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大阳村、梧州市藤县和平镇屯江村
9、、南宁市横县平朗镇上颜村。据实地调查,大阳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土地平整广阔,柑橘产业发展良好,人均年收入近1.5万元,其外出务工率相对较低,占20%,外出务工人年龄多为1635岁的年轻劳动力。屯江村和上颜村处于丘陵地貌,且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分散,机械化生产较难实现,外出务工比例达到50%以上。而龙脊镇平安村旅游业发达,劳动力回流显著,与前三个例子形成鲜明对比。1.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1.2.1 研究方法(1)访谈法。采用实地调查的形式,与掌握农村第一手资料的村支书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现状、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及成效等。(2)问卷调查法。
10、农村流失劳动力以外出务工者为主,设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务工人员的主观、客观情况,对问卷进行效度、信度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失动力、流失趋势等。(3)空间可视化分析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图表,直观地展现广西各县人口流失率的空间分布,从宏观上比较和分析广西各区域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特点。1.2.2 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的各市各县的相关数据,以及各调研区域的调查、访谈记录。问卷数据来源于233份有效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广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 实地调查与访谈分析2.1 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总体经济收入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尚不影响农业生产,据此判断当前阶段仍处于剩余劳动力转
11、移阶段。据了解,研究区域中的屯江村、上颜村、上淇村,其外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28%、44%、43%,且外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大阳村外出人口比例为20%,近年稍有人口回流趋势。三名村支书均表示,尽管外出务工人口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村子的整体农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即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没有影响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收入 4。2.2 土地资源与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劳动力流失土地资源、农业种植结构对村民人均年收入有重要影响。拥有丰富且优越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地理位置、合理的种植结构等条件的村庄,村民人均年收入更高。例如,大阳村土地广阔、地势平坦,人均
12、耕地面积大,且特色农产业发展良好,其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反之,上颜村和屯江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分散,种植结构较单一,人均年收入仅有5 0006 000元。人多地少、人均收入低是外出务工的主要动因。此外,农村的种植结构也是影响村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三个村子的种植结构均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共存的模式,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良好的村庄其年均收入更高。其中,大阳村人均耕地约0.17 hm2,其柑橘、沃柑、甘蔗产业发展良好。上颜村人均约400 m2田地,屯江村人均约66.67 m2田地,两村处于丘陵地势,多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分别主要是甘蔗、粉葛,限于土地面积小、土地分散的原因,机械化水平相应较低
13、,收割时劳动强度大,因此经济作物不能大面积种植,整体农业收入也相对较低。而劳动力回流力度较大的平安村,则因其拥有龙脊梯田的著名旅游景点,人均年收入达到1520万元,青年劳动力回流十分明显。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旅游业,农业发展对颜璇,等: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失现状分析劳动力转移-25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其经济收入影响不大。3 问卷调查分析3.1 问卷设计问卷由六个部分组成:(1)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2)土地资源基本情况:包括土地面积大小、土地利用情况、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占比情况、家庭成员参与农作情况;(3)劳动力转移现状:包括外出
14、务工年份、返乡频率、外出务工地点、离开农村的形式、外出务工目的、收入情况及态度、外出务工男女比例;(4)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包括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收入改善情况、补贴家用情况、参与农村建设的贡献情况、修建自住房情况、农村劳动力紧缺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6)主观态度:包括对务工收入的态度、今后去留农村意愿、选择农村或城市的主要原因。3.2 问卷基本情况有效问卷共233份。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4。调查年龄段:1635岁占58.37%,3655岁占37.77%,5665岁占3.86%。调查对象所在地主要以南宁、柳州、桂林、玉林、贵港、钦州、梧州、百色等为主。3.3 问卷结果分析用SPSS
15、软件对233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表1)。Cronbach.系数为0.739,信度可接受,KMO值为0.756,效度可接受,尚可进行因子分析。表 1效度信度分析样本量 项目数 Cronbach.系数KMO值巴特球形值233210.7390.756979.4073.3.1 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务农劳动力呈现不同程度的紧缺在今后去留农村意愿中,选择回乡村发展的仅占22.75%,多数人选择在城市谋生。外出务工目的中,80%的人选择经济因素(提高收入)。由此可见,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多数农村的外出务工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而由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务农劳动力紧缺。务农劳动力紧缺程
16、度又受到返乡频率、外出务工距离等影响。问卷分析显示:外出务工距离以中短距离为主,即以省内为主。通过交叉分析得到,返乡频率较高的是中短距离者(省内为主)。在对农村劳动力紧缺情况的主观认识上,49.36%的人认为离开农村务工后,家里的农作劳动力比较紧缺,12.88%的人认为非常紧缺。即农村劳动力流出后,多数人认为家中务农劳动力处于紧缺状态。3.3.2 外出务工者呈现年轻化在问卷调查的对象中,1635岁务工者占58.37%,3655岁务工者占37.77%,外出务工者以青年人居多,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通过交叉分析(表2),选择未来在城市就业、居住的以1636岁为主,而选择返乡就业和居住的以5665岁为主。相比之下,1535岁的务工者比3565岁的务工者有更强烈的在城市谋生的意愿。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和教育的普及,外出务工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人口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表 2城市或农村发展意愿与年龄的交叉分析XY返乡就业定居/%有机会就返乡/%在城市就业暂居/%在城市定居/%其他/%小计1635岁20.5919.8540.4411.038.091363655岁2530.6823.86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