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基于“”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谢 军【内容摘要】国家启动“”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纷纷响应,积极行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证书制度的意义、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证书制度具体的实施路径。【关键词】“”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基金项目】本文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一般)课题“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编号:)
2、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谢军(),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国家启动“”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勉励学生除了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要努力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各高职院校纷纷响应,积极行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因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实施“”证书制度的意义、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实施“”证书制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职院校实施“”证书制度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结运用,将党建工作完成得更为扎实
3、,从而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五)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提升服务能力。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党建工作,特别是高校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要与人民群众共享,要与全社会全球共享,才能让我党在持续的研究精进中,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脱离群众是最危险的,如果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只是学校党校办、纪委办等机关部门部分专职党务干部尽心尽力,而其他部门及教学学校部分党员没有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没有积极密切地联系群众,那么党建工作将沦落为一张皮,失去了实质意义。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一是要增强每一名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感,提升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人人为学校党建工作出谋献策,人人主动参与
4、学习和党建,才能使高职院校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二是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做好党员心理调适和工作生活保障,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三是要积极营造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氛围,形成固定的党务工作活动室、学习室和会议室,标识完整,空间适宜,按要求定期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活动,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使高校党建工作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和支持;四是要积极发挥广大教师党员的能动性,密切联系群众及学生,积极为群众服务,将党建工作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从日常业务引领、办公环境的改善及对群众其他急难愁盼各项问题的规划和解决等方面,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合理合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党
5、建的发展成果。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成效达到最优的表现。四、结语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进步的环节。当前天津市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和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脱离业务等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积极推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拓展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发展,才能使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未来取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王小波 量化积分 智慧党建让机关党建“潮”起来湘声报,()刘希良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桂海论丛
6、,():司杨,马启华 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杨文录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理论学习与探索,:夏咏梅,李建宏 以新发展理念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西部,:裴忠跃,陶晓芳,王俊岭 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引领机关党建工作研究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而实施“”证书制度必然会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
7、化实训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有利于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证书制度能够调动企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导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开发制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证书发放,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和建设学习资源;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校内专任教师不定期到企业下厂实践,建设一支稳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有利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近几年,虽然
8、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了深入整改,但仍存在涵盖专业不多、覆盖面不广、规范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情况,不能满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实现高职院校精准育人的目标,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资历框架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职业资格资源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体现职业技能证书的作用与价值。二、“”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
9、才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证书制度实施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证书制度脱节。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制造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仅仅掌握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训操作来进行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制造业的最新理念和先进技术,甚至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没有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再加上课程内容安排
10、有些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些欠缺,缺少职业岗位工作情境的培训,学生就业后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二)实施“”证书制度的师资力量不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过少的问题。有些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指导能力明显不足,有些企业兼职教师则相反,他们都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深造;此外,高职院校有意招聘具有“”技能证书经验的企业导师,但这些导师的学历又达不到学校招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得不到提高;部分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岗位培训流于应付,疏于管理,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真正下
11、企业实践的时间有限,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较为困难,没有获得理想的师资培训效果,所辅导的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能力不够。(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从国内外实施“”技能证书的实际经验来看,实践环节在“”技能证书考核中占较大比例,为此各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实训课程没有跟上理论课程的步伐、实训课程课时短、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没有相应的、针对“”技能证书的实训教材,有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说明,没有注重细节描述和图片说明,更没有实际的工程案例呈现,没有形成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需求
12、,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学生也无法积累实践经验,课程评价特别是实践课程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欠缺,毕业后无法较快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中。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一)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实施“”证书制度,应当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体系时,邀请更多的、和“”技能证书有关的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制定技能资格标准,提高全社会对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和认可度。根据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所需技能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
13、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证书。每年定期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导,同时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模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校内教师及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行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的积极参与,学生所获得的技能证书更能无缝对接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果。为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扬子江药业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蓝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学
14、生从第三年开始在企业跟着企业导师从事相关岗位的技能培训,同时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毕业后学生留在企业可直接上岗操作,对企业的发展和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二)构建“”证书制度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了更好地实施“”证书制度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技能等级认定等方面融入“”技能证书标准,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所需的岗位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将专业教学内容和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中的核心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把生产实际所需的岗位职业技能融入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和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
15、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技能实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证书制度,规划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如图 所示。同时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会,精准聚焦就业核心岗位:智能生产线装调、维护及系统集成,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表 所示。围绕智能制造新技术,重构“以机械技术为基础,电气控制为核心,以智能制造等为重点”的 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群:岗位核心课程群、专业支撑课程群、公共素质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如图 所示),侧重学生的
16、岗位技术能力培养。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间第一阶段(一年级)第二阶段(二年级)第三阶段(三年级)角色学生学生学徒工负责人学校教师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完成课程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技能证书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路径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三)打造基于“”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真正实施“”证书制度,就要多渠道多途径打造实施“”证书制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甚至教师还要承担技能等级考评鉴定工作。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把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实践工作经验、操作规范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潜移默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实训和技能培训无缝对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另一方面鼓励校内任课教师到装备制造企业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进行企业实践,熟悉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各种职业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