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0 卷 第 1 期Vol30 No1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2023 年 1 月Jan.2023doi:10.16732/ki.jeu.2023.01.006三全育人,主要指代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该理念的提出,有效为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创造了契机,并提供了指导方向。学风的构建成效,主要反馈了高校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更是学生研学、教师治学、教学管理人员督学之风的综合工作成果。由此可知,高校学风建设中,囊括了校园各项主体,而将学风建设与三全育人理念相结合,不仅利于校园内多项资源的整合,对于学风建设合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
2、。鉴于此,本次研究展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价值(一)能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是学生真正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高校做好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离不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正确引导。因而,高校育人过程中,正确的三观建设,自然离不开优良校园学风的熏陶1。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唯有正确看待“个人”、“社会”之间的关联,才能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融合,勇于去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此外,良好且优质的校园学风,能够带领学生正确明辨是非,主动去忽视乃至抵制各类不良思想的侵蚀,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发挥价值的同时,促使立德树人
3、这一根本性育人任务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顺利落实。(二)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育目标顺利实现作为高校第一职能,人才培养工作可谓高校赖以生存和社会价值呈现的核心职能。新时代下,高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并非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输出,而是需要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此时学风建设工作质量优良,不仅利于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形成,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可发挥重要作用2。优良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可深度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能获取到更多、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最终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二、影响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下学风建设的相关因素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导致高校现有学风建设不足的相关因素,主要体
4、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风建设的主体性缺失,导致育人合力未形成。按照学风建设的主体来划分,校园内优良学风的创造,需要多个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承担方能成型3。但是,结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学风建设实况分析却发现,各个主体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如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并未深度理解并掌握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导致校园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监督工作存在偏差,并进一步造成校园学风建设顶层设计缺失,影响学风建设成效。其二,学风建设中全过程育人存在不足。基于工作任务构成的角度来讲,学风建设属于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要求多个主体共同发力,才能在长期沉淀和积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风建设成效4。但结合部分高校实际学风建
5、设情况分析却发现,对于学生主体特点的关注并不高,造成学风建设无法在学生求学阶段实现有目的、有步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陈晓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宣传统战部,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高校校园建设中,学风建设占据弥足关键的地位。高校学风,集结了校园风气、教学传统以及治学精神,对于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情况了解后发现,不仅缺乏必要的协同意识,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继而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成效。文章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探讨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希冀借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三全育人;学风建设;长效机
6、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3)01-0020-03收稿日期:2022-07-08作者简介:陈晓凡(1986-),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宣传,思想政治。第 1 期骤的持续推进,进而限制校园整体学风建设工作成效提升。其三,学风建设中全方位育人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学风建设属于多维空间同步开展的一项工作,包括实体空间和思维空间,前者场景中包括课堂、班级、宿舍等,后者则主要以抽象思维空间为主5。但分析现阶段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却发现,无论在实体空间的学风建设中,亦或是在抽象思维空间营造上,均存在不足,前者存在课堂教学氛围不如意、优良学风宿舍氛围未形成、班级学
7、风松散现象,后者存在“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问题,导致“五育并举”缺乏实践平台,最终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成效。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一)全面发挥学风建设主体价值,构建全员育人模式学风建设中,校内各个主体之间价值、作用的发挥和提升,对于构建校园内全员育人模式具有重要促进效用。具体而言,构建全员育人模式时,应该从下述几方面着手:其一,对校内不同管理方的责任一一做好划分,以此确保各司其职,发挥育人价值。首先,校内党委组织需承担导学、办学责任,通过把牢办学方向,紧抓人才培育这一核心任务,注重依法治校,就校园整理体系加以完善,以此促进高校学风管理的顶层设计工作水平提升。其
8、次,身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勇于承担起督学的责任,提升自身对于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解读能力,以此制定有效的监督及反馈机制,注重从教学评学、干部检查、专项评估等差异化维度的全程监督目标实现6。再次,教师应该在学风建设中承担起治学的重任,融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而此时教师这一校园结构主体,就需要耐得住“冷板凳”,做到专心治学,通过深厚的道德修养、扎实的学术水平、严谨的治学品质引导学生,为其树立榜样,提升教学质量。最后,身为高校学生,也应该主动承担起个人的研学责任,提升个人未来进入社会立足的专业能力及就业技能水平,最终成长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知行合一的高价值人才。其二,全面就
9、学风建设合力育人机制加以完善。首先,在校园内筑牢育人思想基础,所有校园主体同心合力,正确认识到学风建设工作,并非某一个体部门的责任,而是应该在思想层面上打破桎梏,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其次,在校园之中建设学风育人责任制,确保责任可以落实到各个部门。如高校党委组织,应该牵头去完成学风建设方案规划,以此为校内所有部门均衡分配学风建设任务,构建以校园为范畴的学风建设齐抓共管新局面。最后,应该在校园内组建系统的学风建设沟通机制,期间可成立校级、院级学风建设两级小组,两组之间结合建设任务及日常事务,为校内各个主体部门搭建通畅的沟通渠道,促使各方之间能够在良好的沟通氛围及反馈机制执行下,提升高校学风建设的高
10、效性和有序性。(二)积极组建学风建设全程育人机制,形成全程监督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中,想要依托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升育人成效,就必须做好学风建设期间的全程监督工作。详细探讨下,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其一,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融入学风建设工作内容。此时,需要将学风建设工作拉成“一条长绳”,连接起高校学生的四年求学生涯,并在不同学年段,配置更具特色、更契合学生特征的学风建设内容7。大一阶段,属于学生适应和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养成新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学风建设的重点应该放置在校规校纪、专业启蒙等方面,带领学生理解诸如诚信考试、学分制等新规定,培育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大二阶段,属于学生的问
11、题萌芽时期,学风管理者应该积极借助专题教育互动或是学业帮扶活动,通过学业帮扶的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宜个人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向,并锻炼其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及态度。大三阶段,属于学生专业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因而学风建设的重点应该倾斜于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期间可借助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凭借以赛促学、促优的方式,提升大学生课外专业实践能力。大四阶段,属于学生职业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时期,因此学风建设的重点应体现在就业指导和求职准备方面,帮助学生自内心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整体来讲,从大一至大四,学生在不同求学时段中,学风建设的融入和开展重点均有所侧重,但仍旧需要围绕高校育人
12、重点学习,这一方面展开,以此确保学风建设工作成为一个整体,并在环环相扣的状态下,在校园营造出浓郁、融洽的育人氛围。其二,想要提升三全育人理念下学风建设的全程监督效果,就需要构建系统且完善的学风建设全过程考评机制。首先,高校需要针对校内学风建设测评体系的内容及结构加以细化。每一学年度,都应该围绕校园学风建设成效进行考评,校内所有部门工作成果均纳入到考评范畴中,并以此考评结果,分配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内容设置上,需囊括教风、学风、育人质量等重点,以此为学风建设的考评细则制定和规划提供支持,继而将考评指标在学风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及功能发挥出来。其次,对于学风建设的考评方式也需要加以优化。突破以往重
13、视考评结果忽视考评过程的桎梏,考评期间不仅看重成效,更要关注学风建设先进性和进步性,对于新举措应予以必要的鼓励和奖励,使考评结果、过程评价相融合,为考评成效提升带来帮助。最后,着重将榜样标兵、示范引领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并积极与校内激励制度相融合,促进制度完善。期间,可设立诸如“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不同评选活动,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激发校园师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并营造校园内全员陈晓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21鄂州大学学报第 30 卷进步的优质学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水平提升。(三)有效搭建学风建设全方位育人平台,促进全面育人
14、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搭建系统的全方位育人平台,高度利于全面育人成效的提升。因而,在具体的育人平台搭建时,应该做好下述校园学风管理工作:其一,在校园内各个实体空间中,均贯彻并落实学风建设工作,构建“三个课堂”,以此达成全方位育人目标。第一课堂中,育人重点需要放在教学方面,利用课堂作为学风建设的主渠道,培养并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夯实文化知识的学习基础。同期间,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环节也不可忽视,最大程度将所有课程的育人元素挖掘出来,促使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第二课堂中,育人重点应该放置在培育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学会健康生活、提高学习能力。例如,
15、在校园内积极开办各类专业技能比拼赛事,也可以在文体活动、文明宿舍评比方面下功夫,促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以在校园中的各个领域发展,强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自主性及创造性。与前两节“课堂”相比,第三节课堂的育人重点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参与意识培养方面,例如,借助专业实训、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提升高校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认清并理解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才能在毕业后全身心地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其二,在校园育人的思维空间层面贯穿学风建设工作。首先,在校内组建“五育并举”平台,目的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德育管理中,需围绕党建打造育人平台,抓住高校党建工作效率强化的时机,
16、建设高校立德树人的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德育教学中,还需借助“三会一课”等各类党团活动来强化德育工作成效,强化价值引领,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由此升高。其次,在智育方面,可以结合学生专业需求,打造契合其专业技能提升的育人平台,通过技能竞赛、技能辅导、技能实训等一系列过程,将实践训练平台的价值发挥出来,以此强化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及专业水平8。再次,在体育方面,可以打造体育专属竞赛平台,借助各类体育测试、赛事、运动会的举办,提升高校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神培育也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校园体育学风建设中,形成团结默契、进取求新的学习精神。随后,在美育方面,学风建设及管理部门应该全力打造美育浸润平台,在校园之中举办各类美育相关文化活动,带领更多学生通过美育平台,能够提升对于美的认知能力和传播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发现美。最后,在劳育方面,可借助于援藏支教、社会活动等形式,丰富志愿者服务平台,锻炼高校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其在劳育中形成满腔国家情怀,最终为校园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结语:综上所述,高校校园的学风建设,是一项携带长期性、系统性特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