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让食品枯燥剂成“定时炸弹 近期,一段视频在各大平台疯转,8岁的可可吃零食时,图好玩把零食里的枯燥剂放进有水的饮料瓶里,没想到放进去后竟发生爆炸。仅仅20分钟,可可右眼被碱性液体侵蚀,整个眼球被溶,终生失明。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一定要防止孩子接触食品中的枯燥剂。据报道,食品枯燥剂致人伤害,尤其是导致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例并不少见。如2023年,太原一名初中生将枯燥剂放进装有温水的保温杯中,过一会,保温杯突然爆炸,导致该学生的一只眼睛失明。2023年,上饶一名5岁男孩拿着枯燥剂玩耍,枯燥剂不慎入眼,眼球、眼睑烧伤严重,该男孩可能会永久失明。对此,包括企业在内的相关部门均应尽到各自责任,采取切实有
2、效的平安措施,防止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沦为致伤凶器。可以说,能够起到枯燥防潮作用的食品枯燥剂已经成为很多食品、保健品离不开的附属物品,甚至一袋饼干,一块独立包装的月饼中都会包含一小袋食品枯燥剂。而据报道,目前市面上的枯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这些物质含有极大的腐蚀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会带来报道中导致儿童失明的悲剧。尤其是,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和长辈对子女的呵护,很多家长均会给孩子零花钱供其购置零食,也会购置零食让其单独享用。在此背景下,就不能排除这些未成年人在缺乏有效监护时购置含有食品枯燥剂的零食。加之这些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缺乏自制能力,在同伴的
3、怂恿下极有可能误食枯燥剂,或者进行一些“危险的实验,最终给其身体带来严重伤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现实中,食品枯燥剂之所以成为隐藏在儿童身边的“凶器,既有家长对食品枯燥剂危险性认识缺乏,监护教育不到位的原因,更有在相关标准缺失下,生产企业推脱责任的因素。不能否认的是,很多食品包装中随附的食品枯燥剂仅仅用较小的字体写明不能食用等字样,没有危险提示标语或符号。这就导致一些儿童甚至成人对其致害程度认知不到位,漠视乃至放任未成年人接触这一危险物品。虽然食品枯燥剂致人伤害的极端事例不很普遍,但任何伤害对受害者来说都是灾难和悲剧,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防止。一是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标准,减轻其在误用、误食后对人体带来的伤害程度,如逐渐抛弃生石灰枯燥剂,改用平安性能更高的硅胶枯燥剂、纤维枯燥剂等。二是理当对枯燥剂包装进行改良,采取更加醒目、显著、具有警示性的标语、图片、文字提示其危险性。确保有一定理解、辨识能力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其属于应该远离的“危险品。此外,作为教育部门和家长,也应尽到监护教育职责。如将食品枯燥剂作为像鞭炮、香烟那样的物品不厌其烦地广为宣传,教育、引导、“警告儿童远离这些危险物品。这样才能让未成年人潜意识中认识到食品枯燥剂的危险性,不再发生原本可以防止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