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形势下德育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的可行性途径的探究【摘 要】育人与教文相统一,做人与作文相一致,在德育中促进学生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育人,两者在可行性途径下相互高效有机渗透,最终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写出表达“真、善、美的健康的文。既能落实德育,又能创造高效的作文教学,最终实现做人与作文的高度统一。【关键词】德育;作文教学;渗透;可行性途径一、研究的背景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的规定,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方针,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
2、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总的来说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真正的健康成人。在高考作文考纲及评分标准中,把是否“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根本标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务必贯穿落实这一点标准,让学生“文如其人“我手写我心,最终到达“人文皆健康的目标。这是与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论相吻合的,而且也恰好与中学生德育培养目标相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健
3、康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渗透德育是必要的;而无可厚非的是学生所受的相关德育教育所形成的正能量、健康的思想是能促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写出健康真情的作文的。所以笔者认为应把育人与教文相统一,做人与作文相一致,在德育中促进学生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育真人,两者在可行性途径下相互高效有机渗透,最终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写出表达“真、善、美的健康的文。二、德育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的可行性途径的探究1.让德育先行,教文先教人,是高效作文的先决条件“德育教育如何进行这个课题在国外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与普鲁泰哥拉那场关于“道德知识是可教的吗的辩论赛上。苏格拉底提出“道德知识是可教的观点,并在阐述自己的教育理论时主张首先要
4、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这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的教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古之师者对在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早有定论,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这些都是教学中需渗透德育的表现,而且师说里也明确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需“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中外教育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要在学科中渗透德让德育先行。(1)让德育先行,教文先教人,要紧记教人做人是教育永恒的主
5、题。让学生能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成才成人,这是教育赋予各学科教师的责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是要始终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因为文为心声,作文最能表达学生的德育情况。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评判等都能通过作文表达出来。而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出现了不少思想偏激、道德缺失,内心阴暗的考生作文,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先学做人,后学作文,在作文教学之前,让德育先行。(2)让德育先行,教文先教人,可开设选修课来进行德育渗透和作文素材积累。如开设公益微影视欣赏、聚焦热点、古今人物周刊等能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内心正能量课(3)让德育先行,教文先教人在新课改形势下,可以联系班主
6、任,利用班会课、活动课来有目的有方向地不断熏陶培养学生成为关心国家集体、关心他人、谨守社会公德、坚守社会良心、知法守法、能明辨是非、有直面挫折和失败的勇气的人格健全的人,为能写出思想健康的作文做准备。(4)让德育先行,教文先教人,合理利用课前演讲来现身说德育,积累作文材料。语文课前,可以开设“课前三分中演讲活动,可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今天,我心中充满“我的生活感悟等等为主题,让学生写稿准备再现身说自己的感悟,而在学生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很好的主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而在现身演讲的同时,其实于他自身是又一次的心灵洗涤,于同学听众无疑也是一次直接形象
7、的心灵的撞击,而后老师适当的就演讲的同学的讲稿内容进行有意的德育引导,这样做既可把德育化成甘雨滋养了学生的心田,又能让学生长期的积累作文素材,为写文准备了充实的储藏库。2.以教文育人,建设健康人格,是长效德育的有力保证(1)在让德育先行,把德育传达给学生的同时,不能无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培根说:“知识可以改造人格,我认为作文教学可以塑造人格,建设学生健康人格,渗透德育,最终落实德育要求,保证德育的长效性。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传递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吸收对照自身,又能提升、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这种道德素养最终也会回渗到学生作文中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文积极健康,也落
8、实了德育要求。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点:(2)在作文素材准备环节,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以及新闻报刊、书籍,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学生看一些公益、立志影视,关注点评国内外热点时事,读报看书后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在积累作文素材的同时熏陶锤炼自身的情操。(3)批改作文阶段,可以采取与别班学生交叉实名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中品,在品中照顾各自的思想。(4)在讲评作文环节,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及一些问题作文,让学生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3.学生能以健康人格作文方为长效德育的有力保证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
9、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如假设学生能写出真实健康积极的文章,那就代表他拥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健康健全的人格。如假设写出的文章比较消极颓废,甚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相符合,那老师也可以及时正确引导,有效落实德育,如此,笔者相信那些反映出作者内心阴暗、道德缺失,人性丑恶的作文就不会如此横行,就会慢慢的消失,而学生的人格建设会往健康的德育之路前进,这才是长效德育的有力保证。在德育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下,我们学生的内心会更加积极阳光,人格更健康健全,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健康,更有灵魂,而教师既能落实德育,又能造就高效作文教学,这就是德育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的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需要我们去开拓、寻找这两者相互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既能落实德育,又能创造高效的作文教学,最终实现做人与作文的高度统一,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写出健康的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