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根据?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农202367号以及?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财预202369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2023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是: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围绕解决“谁来开展产业、谁来建设乡村问题,着力机制创新和政策创设,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开展格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类施策、全程培育根本原那么,坚持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政策衔接、跟踪效劳“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提升素质能力与延伸效劳协同,推
2、动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整体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开展能力,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开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重点领域。 1.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应。聚焦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丰收。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识别、土壤培肥改进、高标准农田管护等关键环节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生产根底保障能力。 2.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开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农业高质量开展需要,以开展“四优四化、建
3、设“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推进“两个转型升级为核心,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管理培训,提升产业开展能力;围绕畜禽类加强猪、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升养殖效益,加强疫病防控,助力生猪产能恢复;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开展培训,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以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安全操作为主题开展农机手培训,促进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配套。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3.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特色产业开展带头人的生产技术、品牌打造、电营销、金融信贷、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促进脱贫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开展。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实
4、用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助力增收致富。 4.促进各类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重点面向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加强农业农村知识、支农爱农情怀、创新创业技术技能等方面培训,促使各类人才更快融入乡村,更好创新创业。利用好各类农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农村创新创业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根底平台。 5.支撑乡村建设行动。根据乡村组织振兴开展需求,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带头人。从农民中培养调解仲裁、信息电、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带头人。围绕文化振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
5、土文化、生态文明、绿色开展等方面培养,提高农民生活理念。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人才建设体系。 三重点任务。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效劳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开展带头人培育“四类并进培养行动,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308人。其中,安排新型农业经营与效劳主体能力提升培育任务78人,安排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效劳型种养加销能手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30人。 各类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及资金补助标准如下: 1.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与效劳主体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和社会
6、事业开展带头人培训,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全年跟踪效劳,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3500元。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效劳型高素质农民。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水产及农产品加工技术能手、已摘帽贫困农民、从事专业农业生产过程效劳的农民技术人员、农村电及社会事业促进者等。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线上学习不少于8学时,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1000元。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摸底调研。充分发挥区域站作用,深入村镇基层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发放问卷、现场问询、座谈交流、 联系等方式,针对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效劳的农民和农村创
7、新创业者、种养加销能手、农户以及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等各类农民,开展摸底调研,充分了解他们的培育意愿、培育需求和有关建议,把年满16周岁,品德端正,有意愿、有需求、有根底的农民建档立卡,充实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并做好调研记录和数据分析。 二遴选培训机构。公开遴选培训机构承当培训任务。重点选择培训意愿较高,信誉较好,具备培训必须的教学、实践条件,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 三遴选培育对象。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精准遴选新型农业经营效劳主体培育对象
8、;以返乡入乡创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后继者为重点人群,精准遴选农村创业创新者培育对象;针对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重点人群培育需求,精准遴选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对象;围绕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小农户等,将长期从事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信息电、调解仲裁等培训需求,精准遴选种养加销能手、乡村事业促进者培训对象等,分类组建培训班。积极吸纳少数民族聚居村农民、残疾人等参加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加强与农牧渔业产业开展、农机化和新型农业经营效劳主体、人居环境、农垦管理部门等沟通协作,支持行业重点人才培养需求,组织各类培训对象中国农村远程小编“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
9、下载“云上智农APP,在线报名参加培训。加强与共青团、妇联及有关院校、科研院所等配合,做好培训学员的信息入库及相关工作。 四分类开展培养。根据需要,分产业、分类别组建新型农业经营效劳主体能力提升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专题班,落实落细培育任务关键环节,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第一课。 五优化培育内容、方式。按照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三个模块集成,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培训课程体系,线上线下课程组合,丰富培训内容,把安全教育、党史教育、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转基因科普知识等纳入培训课程体系,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整个培育过程。乡村治理带头人,要注意增加村庄建设管理、精神文明、优秀支部书
10、记案例教学等。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强化实训实践,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组织农民学员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科技小院、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基地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培养用好农民讲师,在实训过程中提升能力水平。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倡学优学先,本地资源缺乏时可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完善学员培训信息线上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线下学员身份、来源等培训台账。 六创新培育机制、模式。紧紧围绕振兴乡村主导、特色产业,分产业、分类型开设培训专题班,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紧紧围绕乡村组织振兴中乡村规
11、划、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开展需求,分类型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开展村组干部及社会事业带头人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管理村镇及社会事业开展能力。推行“参训农民+专家教授+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效劳集成培育模式,依据农业生产季节灵活分段开展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坚持训育结合,强化培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效劳,落实落细师资选聘、优质教材、实训孵化基地、考试考核等重点环节,严格受训学员评价颁证。继续与妇联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育、与共青团联合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与科协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各类高素质农民
12、开展成长路径。 七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新型农业经营效劳主体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模式“12天+30学时;专业种养加销能手、产业脱贫带头人等培训“5天+8学时。学员“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后,后台自动计算上线学习课时,实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培训机构基地按每人每学时10元支付在线学习费用,线上培训效劳费用主要用于视频课程制作、信息化设备运营、后台培训管理效劳、学员线上学习流量费以及信息化建设等。 八探索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
13、力度,鼓励更多高素质农民报考职业院校提升学历层次。支持涉农高校探索定制定向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证书全省统一编号管理,推进职业培训学时与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用好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资源,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试点。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 九创设落实扶持政策。继续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23178号精神,在完善产业开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效劳、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的根底上,农业农村、人社、教育、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主
14、办部门,继续创设优化支持政策和资助项目;落实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的意见?银发2023133号精神,加强与相关银行、保险公司、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合作,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焦点问题。鼓励培养高素质农民积极申报参加农业系列职称评定。 三、效劳保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充分征求财政部门同意,制定操作性强的县级培训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资金使用方案等,按要求报市级农业农村、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二强化培育体系建设。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为主,充分发挥农业播送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
15、训中心农民教育培训指导作用,开展摸底调查、参与培训组织、颁证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优势,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当农民实习实训任务。建立符合条件培训机构资源库,标准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培育行为,加快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一体多元、优势互补、协调协同、高效协作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需求。 三加强师资教材管理选用。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共享师资库,用好各类共享师资资源,稳定一支专职教师,选聘一批优秀兼职讲师,培养一批农民讲师。培训机构要优先选用高素质农民优秀讲师为学员授课。催促指导培训机构选好用好正规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系列精品教材和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每个培训机构基地选择省部规划教材2本以上。 四加强条件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培育机构基地要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和网络教室建设,为线上线下培训有机融合提供条件保障。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实现所有的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培育基地等上线可查,实现学员上线评价率和满意度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