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环保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三篇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1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六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优化经济开展、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以创立省级环保模范城为龙头,狠抓环境整治、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扎实推进。组织完成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建立污染源排放数据库,为“十二五减排基数奠定根底。落实结构、工程、管理减排三大措施,推行减排督查预警,淘汰落后企业2个,完成减排重点工程3个,焦化、电力企业进行了脱硫改造,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191吨、化学需氧量60.5吨,分别比“十一五
2、末减少1.8和5;削减氨氮7.4吨,减少2.9,氮氧化物增加95吨,上升1.3,比市控制指标少2.7;削减烟尘4237吨,粉尘 2930吨,分别减少16和24.7,“十二五减排攻坚首战告捷。 二、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效果明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持续推进城镇环境设施建设,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增加污水收集管网3000米,完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撤除集中供热区域烟囱锅炉20230余台根,关停工业窑炉6座,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40家,烟控区覆盖率达20230,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60天,一级天数比去年增加121天。开展沁河水环境整治,封堵沿河排污口2023
3、个,取缔违法采砂5家,清理疏浚河道120公里,沁河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类标准,孔家坡、龙头考核断面水质有6个月份达类标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设立集中饮用水源地标志3处,搬迁污染企业3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230。噪声、固废、危废和辐射等污染防治也稳步推进,在县城安装2套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屏,严格公路、建筑施工、商业噪声管理,开展市容环境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治,推动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开展作用逐步强化。编制了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积极谋划“十二五环保工作。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强力支持工程建设,完成全县62个重点工程的环评审批,尤其对太岳山风电、沁河源生
4、态农业、安居保障房等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工程和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手续,加快审批速度,提供便捷效劳。共报批环评文件99 个,环评执行率20230,完成“三同时验收6家,执行率20230,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环保专项整治。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工程9个,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4家,为重大工程腾出了环境容量,有效遏制了“两高一资工程的过快增长,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四、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坚持环保为民,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保持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日常监管,保证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在线监控的正常运行,核发重点企业排
5、污许可证12个。查处违法建设工程17个,关停小砖厂、石灰窑等土小企业11个,限期停产整改8家,立案查处3起,行政处分2万元,征收排污费2654万元。生态监察试点工作不断稳固,企业自我监督机制逐步健全,有4个企业建立了环境监督员制度。强化环境平安监管,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应急预案,对铝矾土开采、沿河化工企业、饮用水源地等环境平安隐患进行排查,受理办结信访举报4件,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 2起,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辖区生态环境平安。 五、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不断提升。推动环保工作向农村延伸,新建垃圾处理收集点260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1座,严格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减少农
6、业面源污染。落实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争取环保工程资金2200万元,启动沁河镇、李元镇20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加强矿山开采生态恢复治理工作,80的矿山企业编制了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推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开采生态恢复治理有序开展,生态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生态示范创立活动成绩斐然。全面深化创模、生态、绿色三大系列创立。以“守望原生态、呵护沁河源为主题,深入开展创立省级环保模范城活动,实施创模“九大工程,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于12月20号通过省政府验收,荣获“省级环保模范城称号。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立,新命名省级示范村2 个。全面开展绿色机
7、关、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的评比,申报省级绿色企业4家、验收市级绿色学校2所,形成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七、环保宣传教育声势空前。以创模为契机,构建宣传环保工作、普及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式大宣教格局。举办了“65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低碳出行活动,举办创模图片展、知识竞赛;沁源时讯和电视台开辟创模专题专栏,利用出租车、 短信、电子屏等媒介进行创模宣传;在县城主要街道、公路干线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宣传牌20230多个,编印创模宣传手册、公民环保行为标准30000册、环保挂图202300份、发放环保袋2023000个、制作环境文化墙5处;开展创模“十进、环保志愿
8、者等群众性环保公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创模气氛,全社会环保意识有大幅提高。 八、环保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应急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投资60余万元,更新执法装备、监测仪器、应急设备,环境监察能力达国家新二级标准,环境监测能力通过省级d级资格认证。实现省市县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联网,环境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引深环保为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正风肃纪创优环境纪律整顿,创立“五型机关,打造“五型环保,机关作风纪律、工作效能和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预防与惩戒腐败体系,实行“两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政风行风评议名列前茅,被表彰为“
9、优质效劳窗口,为环保事业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保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乏,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压力增加;环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环境风险加大;农村环保根底薄弱,生态保护系统脆弱,环保力量缺乏,监管能力滞后,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环境保护实现更大开展。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2 环保部日前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3,披露了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以及噪声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 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320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
10、测;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2.4,夜间为74.3。31个省会城市情况也不乐观,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7,夜间为61.8,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污染相当严重。 从质量监测看,2023年,全国有3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平均值为54.1分贝,到达一级的城市13个、二级220个、三级84个,省会城市总体处于二级、三级水平。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平均值为67.0分贝。 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而是以均值58.9分贝位列第一的贵阳,哈尔滨紧随其后。对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表示,长期调研跟踪显示,哈尔滨噪声强度大跟生活习惯相关
11、,而贵阳那么是由于最近几年工地较多。 噪声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1/3 2023年3月,世卫组织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噪音对建筑物和机械设备的影响也不容无视。 也正因此,噪声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按照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噪声
12、投诉量占全国59.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1.7、22.2和6.8。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温香彩介绍,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也因此,对于噪声污染,目前的状况是“民不告,官不究。 与此同时,一组数据令人忧心。2023年,环保部审批建设工程环评159个,其中131个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噪声影响。2023年,全国老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施工工程和竣工工程总数分别为7203个和5652个,其中噪声治理施工工程和竣工工程仅分别占工程总数的1.
13、2和1.3。全国施工工程本年完成投资合计773.70亿元,其中噪声治理投资总计为2.79亿元,虽然较上年增加153.6,总额却少得可怜。同期,全国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为119亿元左右,其中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为57亿元,技术效劳收入2023亿元,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各地治理效果尚不显著 噪声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最近几年受关注度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水、气、土壤污染相比,受重视程度还远远偏低。有专家认为,城市噪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环境改善的短板。 其实,从国家到地方都为此做出了努力。2023年,国家、地方新公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标准,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14、等产品的噪声测量方法、地铁车辆段、停车场区域建设敏感建筑物工程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标准等。2023年,地方政府制定了8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章文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了21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文件,内容涉及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调整、绿色护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与专项整治等工作。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还开展了功能区划调整、新生产机动车型噪声型式检验、绿色护考、达标区创立等工作,为改善声环境质量提供了保障。 “噪声违法是典型的违法本钱低。温香彩说,由于调查取证难、部门交叉管理、处分主体不明,常常造成执法的缺位和错位。对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与公众共同重视噪声污染防治,“以道路交通噪声
15、污染为例,最近几年车越来越多、噪声越来越大,城市规划往往无视了噪声污染防治问题,路修到哪儿、房子盖到哪儿,忽略了噪声对居住环境及健康的影响。 温香彩说,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一些先进的防治模式。报告显示,2023年,XX省建立起约70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其中包括2689个道路要素、64.7万个建筑要素,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地理信息、声源信息及噪声数据信息的显示和查询,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有力手段。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3 省环保厅 按照你厅关于报送20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川环函20342号要求,现将我市20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噪声现状 20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全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3.2分贝比20年下降1分贝,一类区昼间达标率66.7,二类区昼间达标率92.1,三类区昼间达标率66.7,四类区昼间达标率75,全市昼间达标率83.8。城市功能区全年平均等效声级55.9分贝,比20年上升0.2分贝。全市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好。 20年,接到噪声投诉368件,其中工业噪声投诉201件,社会生活噪声投诉117件,施工噪声投诉50件,信访件办结率达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