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一、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B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C一抬脚就成功。 D事情在于人做。 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现代学术的根底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三、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A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B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方案的探测。C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四、试比拟以下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适宜,并说明原因。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方案。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一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到达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3、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
4、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方案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局部。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二最苦与最
5、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假设能知足,虽贫不苦;假设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容许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
6、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这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这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假设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
7、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假设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
8、,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假设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假设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答:_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是 10字以内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答:_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A一帆风顺 B袖手旁观 C一蹴而就 D事在人为二、B三、
9、A但是、因为、不是、而是 B不是、而是 C不但、而且四、1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2支配,因为“支配是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勉强维持。3领悟,“领会一般与“精神等搭配,“领悟一般与“知识等搭配。【创新能力训练】一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方案的探索。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4.例证法,道理论证。5.不能,否那么就不能突出途径的单一性二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2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解除掉责任不得分,“解决责任得1分3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就“最苦或“最乐某一方来表述,不得分“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